【榜样在身边】沈松:“勇擒持枪歹徒”“破获狱内预谋脱逃案件”他把职业当事业,在家人眼里他却“不合格”

图片
“监狱工作是把社会的绊脚石改造成推动社会进步铺路石的神圣职业,我要将青春年华和毕生精力投入到这项事业,在这个平凡而伟大的事业中,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1992年,带着一腔热血和一股干劲,从警校劳改专业毕业的沈松开启了他的从警人生。
图片
在基层监狱调研工作
上班途中,勇擒持枪歹徒
“抓到、抓到……”
1994年的一天,在赶往车站坐车上班途中,沈松听到不远处有人在大喊,忽然一个抱着皮包的身影从他身边快速跑过,同时“砰”的一声枪响让他意识到,这里有歹徒在持枪抢劫!
此情此景让他感到责无旁贷,于是毫不犹豫的追了上去,一起追上去的还有一名群众。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川流不息的车流,沈松和群众终于将歹徒逼到了一个死胡同中,正当歹毒准备翻墙逃跑之际,及时赶到的沈松和群众合力把歹徒从墙上扭了下来,连人带枪一起移交给巡逻民警。随后,他又立即赶往车站乘车返回单位。
客车缓缓行驶,内心的激动、自豪逐渐平静下来,他才开始感到后怕。歹徒边跑边回头开枪,要是自己被打中,生命会不会就在23岁终止了……但强烈责任感让他无悔自己的选择——“当时完全没有想到怕,那天我还穿着警服,遇到这种事只感到一阵鸡皮疙瘩、热血沸腾,不想不顾就冲上去了。”
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和认同感
让他把职业当事业
“干部,我感觉我活不出去了,有点对不起你……”在王武监狱从事管教干事时,罪犯李某的一句话引起了沈松的警觉。
结合李某的个人情况和最近魂不守舍、闪烁其词、躲避民警独独与另外2名罪犯有交集的表现,他判断,这名罪犯肯定有问题!于是立即向领导汇报情况。随后,针对李某等三名罪犯的一场清监和突击审查在同步开展……
“警官,我真的没得想搞哪样,我都是老老实实改造的。”
“那你讲下最近为哪样看到民警就闪躲,你不是心里有鬼是哪样?”
“警官,我最近身体不好,完不成任务,我不敢看你们。”
……
审讯室里,一天时间过去,分别审讯的另外2名罪犯还在抵赖,试图蒙混过关。
当审讯陷入僵局时,“啪”清监的民警把搜出来的李某等人制作的越狱工具摆在了罪犯面前。
“还想抵赖吗?”
“警官,我交代……”
3名罪犯终于承认并交代了预谋集体脱逃的计划。至此,沈松与同事们成功破获了一起罪犯预谋集体脱逃的狱内案件,防止了一起重大狱内案件的发生
“比起监管罪犯,监狱民警更难是改造罪犯,从负数开始,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努力将一个负能量转化为正能量回归到社会。”沈松说到。
在监狱一线工作的12年,他努力克服监管设施简陋等困难,着重提升罪犯改造质量、维护监狱安全稳定,除了及时破获罪犯预谋集体脱逃案件,还带队追捕在逃罪犯、妥善处置罪犯家属无理取闹的群体性事件、成功转化多名顽危犯,教育引导罪犯迷途知返,重新做人。
凭借过硬的业务能力和出色工作成绩,他被评为“全省监狱系统个别教育能手”,多次获得监狱局和监狱的嘉奖。内心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和认同感,让他一直把这份职业当成事业。
图片
右一:沈松
2004年,来省监狱局工作并走上领导岗位后,虽然没有再直接改造罪犯,更多的是从事文字材料、综合协调类工作,但是他对心中事业的热爱和认同只增不减。
先后组织完成了基层监狱单位机构职能和编制核定、执法勤务职级序列改革、全省监狱体制改革中的机构调整及人员配置等重点任务;
执笔或牵头起草了《贵州省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调研报告》《机关公务员职级和监狱人民警察执法勤务职级升降管理办法》等文件,为解决困难监狱民警队伍多年的编制管理机制不畅等问题发挥了关键作用;
2020年,按照领导指示,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民警开展火线表彰,全系统共有60名个人荣记“二等功”,1个集体533名个人荣记“三等功”,1个集体、1907名个人获得“嘉奖”推动全省监狱民警队伍凝聚力、战斗力稳步提升。
图片
特殊的岗位让他不时会遇到一些请求帮忙的“心意”,有的把品牌电脑送到他办公室,有的把现金礼品送到他家里,但都被他严词拒绝,吃了“闭门羹”。
一次又一次失约
在家人眼里,他“不合格”
在政治部,沈松和同事们承担了大量全局性的文字材料和管理服务工作,除了撰写材料,作为副主任、支部书记,他还要负责支部党建队建工作、指导、审核、把关部门对上对下的各类文件。
图片
今年教育整顿启动以来,他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按照上级单位和局领导的安排部署,认真组织拟定全系统教育整顿实施方案。作为贵州监狱第一批教育整顿和第二批教育整顿综合协调组主要负责人,这大半年来,他带领小组成员每天加班加点,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时常回到家已经是凌晨。
一次又一次的“失约”,在家人眼里他是“不合格”的:
家里老人病重住院,他只能匆匆看望叮嘱后,把照顾老人的担子交给了妻子;
儿子今年面临中考,他没能抽出一天时间助儿子“一臂之力”,说好了参加家长会,每一次都是失约告终
……
但是不论每天多晚到家,他必做的一件事就是检查儿子当天的作业,用铅笔把不对的地方标注,第二天提醒儿子改正。
面对这个一天到晚见不着人影的老爸的关心,儿子却不怎么“买账”:“老爸从来没参加过我的家长会,他能了解我的情况吗?”
然而小沈却不知道,这位忙得脚不沾地的老爸,为了能多了解儿子,总会主动从妻子那里了解儿子的近况,会因为看到儿子作业本上老师的一句批语而思虑整夜;会因儿子的一点进步而发自内心地高兴自豪……
从警29年来,沈松的职业观一直深深影响并指引着他,无论是在监狱一线改造岗位,还是局政治部的领导岗位,他都坚守着自己从警的初心,在平凡而伟大的事业中,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来源:新闻中心
审核:雷蕾 责任编辑:李康 本文编辑:张奕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