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龄生长的空间逻辑——常德市县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常德样本”

图片
常德经开区鸟瞰图
图片
动车经过常德城
图片
穿紫河风光带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常德市高度重视规划工作,按照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的要求,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工作,充分发挥规划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全面提升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湖湘大地奉献了一张逆龄生长的城市名片,也让这座城市有了扬在脸上的自信、植根心底的柔软、融进血液的细腻、刻入骨骼的从容。
生产空间 集约高效
产业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和底气。我市把产业发展作为立市之本,坚持以先进制造业为主攻方向,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推动产业向高端化跃升,整体格局正在从“一烟独秀”向“多点支撑”加速转变。
坚持区域协同,落实重大战略。常德市充分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落实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重大战略,坚持区域协同发展,深入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打造“一个中心”: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构筑“两个枢纽”:区域性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枢纽;建设“三个基地”: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生态农产品基地、全国大健康产业基地;实施“四大行动”:招大引强攻坚行动、产业研究院经济突破行动、市场主体培育行动、“五好”园区建设行动。
坚持产城融合,建设“五好”园区。常德市加强全市园区统筹规划和科学定位,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实现规划形态、园区业态、产业生态“三态协同”,加快建设“五好”园区,积极促进产城融合,实施招大引强。
围绕市江北中心城区,常德同步建设常德经开区、常德高新区和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形成“一体三极”的产业空间布局结构。
常德经开区形成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食品三个主导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物流两个特色产业的发展格局;常德高新区打造以机械制造、光电信息、军民融合产业和新材料、生命健康产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布局,建设“千亿园区、工业新城”;柳叶湖旅游度假区重点发展文旅康养、金融大数据、会展、休闲度假等产业,擦亮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品牌。同时打造“一路一桥”国家级产业园区走廊,实施产业研究院经济突破行动,带动先进制造业发展和更高水平改革开放,以研发促生产,让产业添活力。
坚持规划先行,助力乡村振兴。自2019年起,常德连续两年将“村庄规划编制”纳入全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并进行专项绩效考核。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完成1513个村庄规划编制,实现了初步成果全市域覆盖。与此同时,为践行“开门编规划”的工作理念,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启动“助力规划编制,助建美丽乡村”驻村规划志愿服务活动,共招募259名驻村规划师,提供驻村规划志愿服务。
2021年全市又紧紧围绕“融合、提质”两个关键词,着眼“实用性”,注重“可操作”,全面启动村庄规划提质“回头看”两年攻坚行动,力争用两年时间全面提质村庄规划成果,同时在全市打造“一带四片多点”的村庄建设示范点,形成规划引领乡村振兴建设的“常德方案”。
生活空间 宜居适度
宜居城市建设的核心是提升综合承载力。常德坚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市民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坚持开放通达,打造交通枢纽。常德拥有机场、高铁、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水运“五位一体”交通网络,未来将瞄准打造“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目标,对接粤港澳、融入长株潭、辐射湘鄂边,构建具有辐射力强、容量充足、高效畅达、绿色安全的多模式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
铁路:随着呼南与厦渝两条高铁动脉在常德交汇,长江南岸通道、武贵通道的规划建设,常德将形成“一枢纽四通道”高铁运输体系,一举跃升为国家高速铁路网区域性枢纽。
公路:常德是全国首批高速公路节点城市,二广、杭瑞、长张高速干线交汇于此,将建成呼北高速、常益复线五条通道,以及沙安汉、张桃、石桃、安慈四条区域性连接线,形成“五通道四连线”高速公路新格局,构建“互联互通、快速高效”的高速公路网络。
航空:“桃花源4D机场”是湖南省第3个国际口岸机场,通航城市21座,年旅客吞吐量逾百万人次,航空口岸临时开放并首次开通国际航班,跻身全国百强机场。
水运:常德水运便捷,等级航道居全省之首,正推动临港产业集聚发展,把常德建成全国内河一流港口。我市将重点打通湖南通往长江的第二条水运通道,建设现代化交通标准、技术装备领先的黄金水运开放口岸。
城市交通:构建“长环形、放射状”的城市快速路系统和“八纵八横”的城市骨干路网。四座跨江大桥和沅江隧道连通一江两岸。打造高品质网络化的公交都市,建成高效、公平的城市道路系统。
坚持以人为本,缔造幸福家园。结合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标准,规划在教育、医疗、文体、康养、绿地等方面加大空间资源投放,引导公共服务设施与开敞空间就近可达、均衡服务,通过多元渠道补齐设施短板,借助城市双修、城市更新、老旧建筑活化利用等方式,促进城市精细化规划管理,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切实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生态空间 山清水秀
生态空间是生产、生活的初始源泉。常德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贯彻新发展理念,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收获了一连串闪光的荣誉:首批国际湿地城市、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美丽山水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坚持底线管控,筑牢安全屏障。常德市国土空间规划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并严格管控,统筹考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加强系统保护与修复。科学优化生态保护红线,守好生态安全底线,自上而下、上下结合,横向协同、纵向联动,上报生态保护红线面积33.09万公顷,占市域国土面积18.19%;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守好粮食安全底线,全面推进了耕地保护专项规划和耕地保护一张图工作,全市耕地保有量指标48.5万公顷,永久基本农田40.8万公顷,数量、质量位居全省第一;精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守好高质量发展底线,以主体功能区定位为导向,以自然地理本底为基础,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摒弃传统的“向上要规模”的工作方式及粗放式发展模式,按照“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的原则,划优划实划细城镇开发边界。
坚持空间统筹,构建美丽常德。近年来,常德市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推进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管工作。
市域层面,聚焦洞庭湖生态保护核心任务,落实省级国土空间“一江一湖三山四水”生态保护格局,将常德市范围内的西洞庭湖作为生态保护的核心空间,连同武陵山—雪峰山生态安全屏障和沅江、澧水两条生态廊道,以及市域范围内的多处自然保护地,构建常德市“一心一屏,两廊多地”的生态保护格局,筑牢区域安全屏障。同时,统筹城镇发展空间格局,引导要素优先向中心城区主中心、津澧副中心聚集,形成“一主一副、两群多极”的城镇空间格局。
中心城区层面,依托德山、河洑山、太阳山,沅江、穿紫河、柳叶湖“三山三水”的自然资源,形成“一江两岸、一城三区、两轴三芯”的空间结构,北拓沿湖发展,建设柳叶湖——北部新城;东进创享发展,建设城东新区;向南跨江发展,建设江南——德山新城;西延建设西部新区,带动高新园区。先后建成了常德河街、老西门、穿紫河风光带、卡乐星球、芙蓉王现代新城、沅江隧道、丹洲大桥、江南画墙等一批新亮点,国家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成效显著,成为中国百强品牌城市,城市宜居指数排名全国第八位。
上苍赐予常德好山好水,这里有八千年农耕文明,两千年城市辉煌。常德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在建设现代化新常德的宏伟征程中奋发作为,砥砺前行。
来源:常德日报
一审:熊婧洁
二审:张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