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在台湾问题上“踩线”,立陶宛真能承受一切后果?

不顾中方强烈反对,立陶宛于11月18日公然宣布成立并挂牌所谓“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在连夜发出警告后,19日,中国外交部再次回应,对立方举动表示强烈抗议和坚决反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立方负责!
图片
至于中方将采取何种必要措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大家可以拭目以待,“立方咎由自取,必将自食其果。”
国台办19日在应询时也敦促有关国家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慎重处理涉台问题,不要在支持纵容“台独”的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
又给“台独”撑腰 立陶宛为何执迷不悟?
据台媒报道,台外事部门18日声称,所谓的“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当天正式成立并挂牌运作,从即日起负责立陶宛全境包含“领事”等业务,台湾将与立陶宛在半导体、金融科技等各项产业领域展开合作。
此事立陶宛和台当局谋划已久。早在今年7月,立陶宛就曾宣称同意台当局在其境内设立所谓“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遭中方严厉驳斥。8月10日,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召回驻立陶宛大使,并要求立方也召回驻华大使。9月3日,立陶宛宣布,已经召回驻华大使,但使馆仍会照常工作。
图片
对于两国间的外交风波,立陶宛总统吉塔纳斯·瑙塞达竟然宣称,“作为主权独立国家,立陶宛可自行决定与哪些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及文化领域发展关系”,甚至“建议”中方改变决定,并扬言“立陶宛绝不在与中国的争端中让步”。
说得振振有词,想必已经将自己的国家曾经作出的承诺抛诸脑后了。立方在1991年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立陶宛共和国建交联合公报》中曾明确表示:“立陶宛共和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立陶宛共和国政府承诺不和台湾建立官方关系和进行官方往来。”
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立陶宛批准台湾当局设立所谓“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在世界上制造“一中一台”,公然违背一个中国原则,背弃立方在两国建交公报中的政治承诺,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性质极为恶劣。
图片
甘当美国反华“棋子” 立陶宛打错了算盘
立陶宛位于波罗的海东岸,面积6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不足三百万,经济规模只有中国的1/270,体量、影响均有限,为何还要冲在反华“第一线”?在分析其心态和动机时,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赵晨指出,本届立陶宛政府由年轻政客把持,他们并未意识到一个中国原则在国际社会被普遍认可的程度,更没有深刻认识到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敏感性,是中国政府的底线。
与此同时,立陶宛政府还把美国当成了自己的“护身符”,立外长兰茨贝吉斯甚至公然宣称,立方的行为得到了美国的支持。新华社的报道指出,立陶宛长期采取亲美政策,在中美关系发生变化前,中立关系也曾长期保持稳定发展,但随着美国对华采取遏制打压政策,立陶宛的对华政策也逐渐走偏。2019年2月,立陶宛安全部门在报告中将中国称为“国家安全威胁”;同年7月,立陶宛总统也以此为借口,表示不支持吸引中国投资参与克莱佩达港口的现代化建设。
图片
拜登政府上台后,打着共同价值观的旗号拉拢欧洲等地区国家组建反华联盟,立陶宛彻底成了西方世界对抗中国的“急先锋”。除了不断操弄涉台议题,今年5月,立议会通过决议干涉新疆问题;同月,立外长兰茨贝吉斯宣布退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
“不过,立陶宛政府这回恐怕打错了算盘。”赵晨表示,在前不久举行的中美元首视频会晤中,拜登作出了“支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的承诺,并表态要与中方有效管控分歧。此时立陶宛还想凭借“台湾牌”向美国纳“投名状”,未必能得到回应。
欲与中国“重新接触” 欧盟暂停“升级”对台贸易关系
为了给自己壮胆,寻求更多支持,立陶宛还到处拉帮结派。本月初,立陶宛外交部副部长宣称,中国对待立陶宛的方式为欧洲敲响了“警钟”,鼓吹欧洲国家团结一致“对中国采取行动”。
图片
赵晨表示,立陶宛想拉整个欧洲为其背书,甚至让欧盟在对华交涉时为它撑腰,迎接它的会是又一盆冷水。从欧盟的角度来说,若支持立陶宛的举动,必然会在法理上失分。1975年,中国与欧盟的前身——欧共体建立正式关系,当时的欧方领导人承诺,欧共体的所有成员国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并就台湾问题采取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接受的立场,欧共体不同台湾保持任何官方关系或缔结任何协定。“欧盟一向以国际条约和国际法的捍卫者自居,若此时公然践踏白纸黑字写下的承诺,岂不是自己打脸。”赵晨说道。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中美元首举行视频会晤后,此前在涉台问题上小动作不断的欧盟也显现出了态度的松动。据多名消息人士透露,欧盟原计划在当地时间11月19日宣布一项与台湾地区在经贸问题上沟通联络的“新战略形式”,其中包含在半导体等特定行业进行更多定期会议与合作,以及更多高级官员的访问,这被外界解读为欧盟将提升与台湾地区之间贸易磋商的力度。不过,这项由欧盟贸易委员会处理的公告,在最后一刻被推迟了。
图片
赵晨指出,如今在欧盟内部,有两股力量正在互搏。极端保守派坚持要与中国抗衡,为自己谋求政治筹码,但务实派已经深切感受到了中欧双边关系“急速下滑”带来的影响,认为应与中方展开“重新接触”,而这种理性的声音正变得越来越强。据报道,欧盟正计划在年底前安排一次“27+1”形式的会谈,包括所有欧盟成员国和中国。
“欧盟已经到了需要整顿内务、重新出发的时候!”在赵晨看来,立陶宛的举动,实际上也给欧盟提了一个醒,在处理对华关系时,千万不能被个别小国“绑架”,而应秉持理性务实的态度。中国是欧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去年双方贸易总额逆势上扬,达5860亿欧元,在欧盟的供应链安全中,中国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双方在经济、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问题上保持协调一致的行动,才符合欧盟的利益最大化。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宋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