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投顾是yyds(永远的神),还是yydp(永远都赔)?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投顾——“见字如面”,就是模拟人脑的智能顾问,即借助AI技术,在获取客户的风险偏好、交易习惯等信息之后,通过一系列计算和模型模拟为投资者提供最优的资产配置组合。作为近些年全球Fintech发展的重点和热点,相较于传统基金投资顾问模式,拥有着低成本、低门槛、高效率等优点。特别是在美国AI投顾取得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无论个人投资者,还是金融机构,都开始放眼于这个“香饽饽”。AI投顾似乎变成一个“躺着就能赚钱”的格林童话,然而,事实是否真的那么甜美?在中国AI投顾到底是yyds(永远的神),还是yydp(永远都赔)?
首先,AI投顾并非“零”风险
AI投顾和其他投资理财模式一样,都存在着风险。换句话说,AI投顾不是yyds(永远的神)。
一、系统性风险。即使拥有最精密的算法,最健全的模型,只要它是在金融市场中运行,依然是存在波动风险的,这点我们可以从AI投顾中最直观的FOF(投资组合基金)身上观察。即使是专业化投资于组合基金,依然会随着市场的动荡形成较大的波动。比如某公司推出的“聚焦XX”,如果短期看,今年一季度出现了-4.44%的明显亏损,而今年三季度更是达到了-6.30%的负收益。因此,AI投顾是摆脱不了系统风险和市场规律。
二、技术性风险。这算是AI投顾特有的风险。因为代码、模型的缺陷所带来的技术风险:要知道即使是看似神通广大的人工智能,背后的代码也是人为编辑操作的,一些不良公司在灰色地带投机取巧,以AI投顾为噱头诈欺客户,实则销售自家产品,无法呈现AI投顾真正的功能。再加上国内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本就稀缺,产品背后的“机器人”不一定就是一个品质高尚的“金库管理员”。
三、产品集中度风险。国内金融市场成熟度有待提高,目前AI投顾主要的投资品ETF等被动投资产品数量有限,导致配置组合时无法充分分散风险;又或者是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当大量的投资者选择使用AI投顾之后,因为有限的产品数量和产品组合,不乏出现许多相同的投资行为,进而给市场带来产品同质化和集中度风险。
四、投顾能力不足风险。以某平台推出的AI投顾系统为例,其AI投顾仅提供了3种投资期限(短、中、长)方案,凸显服务能力不足。
五、主动管理风险。由于AI投顾是完全立于模型和算法之上的操作形式,它的操作虽然精确有效,但也相对得更加固化。当金融市场面对突发情况时,“机器人”可能就要发呆了。对于更擅长分析市场长期走势的AI投顾,中国市场多变的特点,往往会给AI投顾带来冲击。
其次,AI投顾不能让你一夜暴富
2017年,普通股票型基金年收益率达到了15.99%,被动指数型基金年收益率达到了11.63%,而偏债混合型基金也达到了4.04%......而以同期多家AI投顾的数据来看,其中包括XX智投、XX魔方、璇XX投,平均收益率分别为2.98%、2.6%、3.5%。虽然收益率走势看似稳定,但是这样的收益率甚至还不如同期的银行理财,难以达到投资者的预期。
除了收益不达预期,客户还需要支付申购赎回费。有些AI投顾平台,还会向客户收取一定的AI投顾方案的费用。或者投顾平台背后,调仓频率过高,给客户带来明显的交易成本。结合本就不高的收益率,赚大钱变得很困难。
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怎么样才算“赚钱”?相比传统投顾模式,更低的费率和更低的门槛,注定AI投顾是要面对更多的中小净值客户。然而国内的投资市场以散户为主且投资者投机性较强,根据多年中小净值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分析,以长期投资为核心的AI投顾似乎不是那么符合中国老百姓的胃口。国内市场大多投资者追涨杀跌的投资习惯,在短期内看不见收益,或是在短期内形成亏损,就会刺激投资者快速退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老百姓心目中的“赚钱”,往往是期待短期收益,那么AI投顾似乎有些难以满足“一夜暴富”的心理需求。
到底该不该选择AI投顾?
近些年来,有这么一个“财富陷阱”:股票、基金市场都在持续走高,但是相当多的老百姓尤其是个人投资者并没有赚钱。
随着房产、非标等投资领域政策趋严,会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将钱交给专家,交给投资顾问。在传统的投顾模式之中,业务收入往往与代销产品规模或者申赎次数相关,因此出现了客户出钱,为投顾理财的说法,即“卖方投顾”。销售往往以产品销售量为主要目标,推荐一些过去比较成功的基金,而未必完全适合客户的产品。这就使得客户的真实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需求和服务不匹配。而AI投顾的出现,恰恰改善了这一畸形的关系。机构收入的来源不再依靠销售量,而是投顾相关的管理和服务费用。投顾收入主要建立在资产规模之上,投顾业务会把资产的保值增值作为第一目标。客户与投顾坐在了一条船上,利益有了一致性,AI投顾就是大势所向。
那么把手中的钱交给“机器人”效果如何呢?我们先来看一下AI投顾中的“课代表”之一FOF。FOF产品在2020年达到了整体19.61%的收益率,因此在2021年FOF产品存量规模较上年大增约40%,达到1800亿元。多元化资产配置,已经受到了个人投资者的重视,发展非常迅猛。
AI投顾是近几年Fintech的热点和重点,可以预见这种热度未来几年还会持续。只是我们需要推动不成熟的AI投顾和不成熟的投资者,走向成熟,使AI投顾成为金融投资中的帕累托最优。有机构预测,AI投顾的资产管理规模,未来在全球会达到年均30%以上的增速,而国内有望达到年均50%的增速,让我们拭目以待。
李伟庆,中国银行业协会私人银行委员会常委,北京财富管理行业协会副主任,《财富管理》、《银行家》杂志编委。 他也是福布斯中国撰稿人,表达观点仅代表个人。
参考文献(链接)
南方都市报,《“懒人理财神器”AI投顾真的能够赚钱吗?》(2019.04.23)
南小鹏,《招行AI投顾,到底赚不赚钱?》(2020.04.25)
朝晖,《关于AI投顾,看这一篇就够了!》(2019.12.25)
张丹,《用数据解读摩羯智投》(2017.04.17)
三少爷的见,《基金投顾产品你会买吗?》(2021.06.17)
曹易同学,《FOF投资:降低波动,避免亏损,是享受长期复利的前提》(2021.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