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中国绿色低碳投资预计达487万亿,转型风险为最大挑战

图片
图片
作者 | 周纯子
出品 | 中国益公司•腾讯新闻小满工作室
11月23日,在“2021第三届中国益公司责任力年度论坛”上,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下称“绿金委”)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提到,绿色金融在碳中和背景下面临一些挑战,其中最主要是转型风险。
绿金委课题组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估算,在未来30年碳中和背景下,中国的绿色低碳投资累计需求会达到487万亿元。这个数据比其他机构此前测算的100多万亿高出不少。
对此,马骏解释称,主要区别在统计口径上,绿金委参考的是国家发改委绿色产业目录的口径,总共211类,其中不仅包括低碳能源体系投资需求,还涵盖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不仅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也包括流动资金的需求。
在他看来,487万亿这个数字对于金融业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发展机遇。“对金融机构来讲,如果不抓住这个机遇,恐怕你业务最大的成长空间就失去了。”
马骏介绍了近期绿色金融体系的一些进展,一是标准体系的完善,今年央行修改了绿色债券目录,去掉了上一版本中的清洁煤,逐步反映碳中和的要求;二是对于碳排放强度的披露要求;三是在激励机制方面,央行近期宣布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专门用来支持有明显碳减排效益的光伏、风电、生物质、氢能等项目,这些项目可能会带来比较显著的碳减排效益。
在11月23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提到,要运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2000亿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推动中小微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此外,据马骏透露,他们正在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这个体系涵盖了信贷、债券、基金、ABS、ETF、保险等等,从而满足绿色金融的各种各样的不同需求。
他还提到了绿色金融在碳中和背景下面临的一些挑战,其中最主要是所谓的转型风险,即在碳中和背景下,如果作为高碳企业无法在一段时间中,把自己转型为低碳或者零碳企业,可能就要退出市场。
这对于金融机构来讲,会带来两类金融风险:一是作为股权投资者,所投资标的的价值可能会大幅度下降;二是作为银行贷款,有可能会变成坏账。因此,现在很多金融机构都在估算自己面临多大的转型风险,从而把具体的管理风险做到位。
“2021第三届中国益公司责任力年度论坛”由腾讯·原子智库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举办。论坛以“商业向善,共创可持续未来”为主题,聚焦年度责任议题,探索商业向善、反哺社会的企业责任力发展新路径。
图片
中国益公司·腾讯小满工作室出品
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