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微笑型抑郁症?3种迹象代表你正在努力掩饰你的不快乐

抑郁症,是一个越来越被人熟知的名词。
在它身上,已经被贴上了许许多多负面的标签:作、好吃懒做、无病呻吟……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给自己和别人下结论、贴标签越来越成为了一种生活的惯性,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变得很难停下来,好好的去理解一个人真实的经历与感受。
即使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但每个人都有一部分,是活在别人的眼光里的。
图片
于是我们开始使用一些面具来伪装自己,把自己的脆弱与不安隐藏起来,成为了一个更加能够融入到人群里的人,避免成为别人眼里的异类。
每个人的生活里,都有一些生存的压力与需要承担的责任,因此,有些时候,身体明明已经超载了,可是还是会告诉自己,一定要咬紧牙关撑过去。
什么是微笑抑郁症?
图片
微笑抑郁并不是一个正规的心理学概念,但在社交网络上具有一定的传播度。
有人把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列为微笑抑郁症的代表人物。
虽然一生成就无数,却一直饱受抑郁症的困扰。
他说:
心中的抑郁就像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
根据目前网络上有关微笑抑郁症的大量讨论,我们可以把它定义为:
内心明明长期的处于抑郁之中,但出于工作、生活的需要,或者为了维系自己的个人形象,不得不用微笑来进行伪装。
但大部分学者依然认为,微笑抑郁症这个名词存在着很强的误导性,努力地维持自己正常的社会功能并不是抑郁症的一种典型表现。
因此,《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并没有将它列入抑郁障碍之中。
也就是说,微笑抑郁只是一个网络用语,不能作为抑郁症诊断的一项标准。
微笑抑郁的3大表现
微笑抑郁症目前还未经过学术界的认证,但它会被广为讨论,应该也是源自于它的确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由于社会文化对于心理疾病的认知还很匮乏,大众对于抑郁症缺乏理解与接纳,加上社会压力,很多人即使已经确诊了抑郁症,依然需要在工作与生活中表现出自己积极又正能量的一面。
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生存面前,情绪这件小事是不值得一提的。
纽约大学精神病学教授Carol A. Bernstein博士认为,虽然微笑抑郁并不是一个正规的心理学概念,但它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究竟抑郁症会对我们的生活以怎样的方式产生影响?
微笑抑郁症这个名词之所以会成为一个广为传播的网络用语,也在提醒着我们,除了一些典型的行为表现,还有以下几种表现,是抑郁症患者为了避免给别人带来困扰,而采取的伪装。
图片
1.否认自己的抑郁
一个人即使非常努力地去避免表现出自己的负面情绪,可能身边的朋友还是能够察觉到一些蛛丝马迹。
可能你发现:
你们约会的次数变少了
TA对什么事也提不起劲
外表变得很邋遢
可是TA会极力地否认自己身上出现了抑郁的情绪,强颜欢笑地告诉你:
我真的没事。
2.否认自己需要帮助
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就像有些生理上的病痛一样,病人是需要来自医生、家人或者看护人员协助才能更快地康复的。
向别人求助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但由于病耻感或者害怕给别人添麻烦,抑郁症患者也很有可能会一点点地把自己封闭起来。
3.完美主义的思考
认知行为疗法的代表人物戴维·伯恩斯认为,完美主义是一种与抑郁症有关的负面认知习惯。
理想常常能给一个人的生活带来强烈的希望,但缺乏对自己当下生活的感知,可能就是用来麻痹痛苦的一种方式。
明明当下的生活已经千疮百孔,可是却还一直在讨论未来虚幻的美好,并不是一种正能量的表现,而是拒绝去承认自己的脆弱,害怕面对真实的自己的一种表现。
虽然微笑抑郁症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心理疾病,但它的出现,也在进一步丰富着大众对于抑郁症的认知。
有关微笑抑郁的一系列讨论,也在一定程度上阐述着大众对于抑郁症存在的误解。
我们都在努力去扮演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成年人,但内心的脆弱与无助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安放的空间。
或许这里,也可以成为一个让你安放自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