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银解析中国经济形势与投资机遇:看好新能源产业及战略性新型产业前景

来源:德意志银行
近期,德意志银行集团(以下简称“德意志银行”)国际私人银行部举办中国经济展望及投资策略电话会。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总行副行长、德意志银行财富管理中国区总经理彭彦杰主持会议,提出了多个与中国市场发展趋势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并由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宏观策略主管刘立男在会上一一作出解答。
图片
图片
刘立男表示,供需矛盾和煤炭价格过高是导致限电的主因,随着中国冬季供能措施的实施,电力供应紧张的状况将得到改善。她认为,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将更广泛地运用于交通运输领域,新能源产业的兴起也具有传导效应,将带动其他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针对近期美联储削减购债落地,刘立男认为其对人民币资产的影响相对有限。
彭彦杰:近期,个别地区拉闸限电的情况引发了社会对冬季能源保供的关注。电力供需紧张会对中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刘立男:限电的主要原因是供需矛盾。从供给方面看,今年前九个月中国内地火力发电量同比增长11.9%。但同时,电力需求增速更快,前三季度电力需求同比增长12.9%,比供给端快了一个百分点,需求上涨主要来自工业用电。国内消费需求在疫情缓和后逐步回暖,今年出口需求也十分旺盛,前三个季度进出口总值同期增长22.7%。这都增加了对内地工业生产的需求,带动了能源消费。
拉闸限电的另一个原因是煤炭价格过高,发电成本高于电价,致使发电企业面临亏损。目前,发改委已推出冬季供能六大措施以保障今冬明春电力供应,包括增加煤炭进口、释放更多国内先进产能以及进一步扩大煤炭的生产。此外,发改委也将电价的调整上限由15%提高到20%,以应对煤价过高、电价过低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煤价上涨也推动市场寻找替代品,推升原油价格。能源价格的上涨有可能会传导至更广泛的价格通胀。美国消费者对通胀的预期已经超过4%,欧洲对中长期通胀预期也表达了更多担忧。这些都会增加全球通货膨胀的压力。 随着各项措施的逐步落地,国内的电力供应紧张状况有望在接下来一到两个月得到缓解,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影响也会减弱。
彭彦杰:美联储政策走向一直以来都备受全球投资者关注。近日美联储缩表也如期而至,如何解读相关货币政策走势以及对市场产生的影响?
刘立男:美联储削减购债(Taper)从短期来看是疫情以外的另一大全球性风险。目前美联储每个月购买资产的规模是1200亿美元,我们预测从12月份开始每个月会减少150亿美元。如果平均每个月都以同样的速度缩减,那么美联储有可能在明年七月份结束Taper的政策操作,也就是量化宽松为0。不过美联储仍在注入流动性,只是流动性释放速度放缓,但并没有收回流动性,这一点非常重要。
在未来的一到两个季度,市场应密切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以防全球资产价格出现大范围波动。
不过,考虑到国际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比例相对较低、人民币债券的高利差以及人民币资产对海外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提升等综合因素,美联储缩表对人民币资产的影响相对有限。
彭彦杰: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新能源行业发展非常迅速。新能源未来的行业走向及投资机会是什么?
刘立男:中国今年提出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为新能源行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近期,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都针对碳达峰和碳中和出台了具体的行动方案,对于推进低碳绿色发展是十分关键的政策纲领。
国务院在2020年11月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推动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的科学布局。同时,国务院在今年10月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也提出要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的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扩大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汽车、货运车辆、铁路等能够以新能源为动力的交通工具都将提升电气化水平。
除新能源交通运输外,光伏、充电和储能领域也将迎来非常优质的发展机遇。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将带动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航空航天以及海洋装备等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