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一碗胡辣汤 地道家乡味

对河南人来说,一碗热辣香浓的胡辣汤,是舌尖上根深蒂固的味觉记忆,也是魂牵梦萦的家乡味道。早起的人们来一碗胡辣汤当早点,掌勺的一边吆喝一边用大勺子盛上一碗,再点上几滴小磨香油,香味直往人的鼻子里钻,配上几片烙馍或是油条、水煎包,就是一顿丰盛的早餐。
河南胡辣汤最出名、规模最大的要数西华县逍遥镇胡辣汤了,西华县约有12万人在省内外从事胡辣汤经营,除了实体餐饮店外,还有数十家胡辣汤料生产企业,产品远销十余个国家和地区。今年6月,西华逍遥胡辣汤制作技艺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
胡辣汤,在河南有多普遍呢?
在河南,胡辣汤界的主要选手们,正好是三足鼎立——逍遥镇派,北舞渡派,百花齐放派。
逍遥镇胡辣汤
逍遥镇位于周口市西华县,沙河、颍河在此交汇。早在北宋时期,这里就是中原地区重要的水陆要冲,明、清两代更因运输业而繁荣,也使得逍遥镇胡辣汤享誉中原。
这一派胡辣汤,胡椒是绝对的主角,味道猛烈而辛辣,入口威力十足,下肚后更是霸道,仿佛让人七窍尽通,顿感逍遥。同时,比起其他流派,逍遥镇的更为浓厚,加上肉丁、木耳、面筋等配料,饱足感满满。
北舞渡胡辣汤
北舞渡位于漯河市舞阳县,自古以来是沙河的重要渡口,人称“填不满的北舞渡”。明清时期,这里作为货物转运重镇,商贾云集,一派生机勃勃。
这一派胡辣汤,着重于肉汤与香料的调配,胡椒要与牛肉和其他香料和平共处。比起逍遥镇派,北舞渡派更柔和、醇厚,肉汤需要文火熬制许久,辛辣感直到下肚后才会慢慢体现,仿佛一团火苗从肚里缓慢燃起,轻轻地暖着你。
百花齐放胡辣汤
同一种食物,在丰富的历史人文面前,哪怕只隔着一条河,也会演化出不同的样貌和风味。胡辣汤既是如此,不仅坐稳了河南早餐的头把交椅,更影响了陕西、河北、安徽等地。
跨过黄河,它有肉丸加身,成为西安肉丸糊辣汤;渡过淮河,它褪去肉汤底色,改以海带和蛋花打底,成为合肥辣糊汤。如今,胡辣汤更随着河南人的脚步,扩散到了国内各大城市,慰藉着中原游子的味蕾,也为各地食客打开一扇崭新的味觉大门。
像“逍遥镇”这样地域商标之争,如何实现共赢。
“逍遥镇胡辣汤的市场规范以及品牌建设与发展需要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有赖于地方协会、地方政府结合市场实际审慎调查研究并形成对策,而非简单、机械的依赖商标诉讼。”北京知识产权法研究会商标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田龙律师说。
郑州大学教授张建华说:“协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很好,这一点值得肯定,传统的东西要想进一步发扬光大,需要大家去共同努力。过去也正是由于几代人的打拼,才有了今天这样的一个成果,也需要保护知识产权。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应该多一份传承少一份功利,尽可能地把包容的文化融入其中,只有这样才能使更广阔的群体为传统品牌的塑造和培育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