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TA:肋部区域到底有何特别之处?

来源:The Athletic
作者:John Muller
图片
时间回溯至2014年,雷纳-马里奇(现多特助教,29岁)还是负责一支业余球队训练事务的足球战术博主,他对教练圈的“足球几何学”非常感兴趣。克洛普和朗尼克这类教练不仅会从垂直方向将球场分成两部分或三部分,还会从水平方向将球场分为五个部分,就像瓜迪奥拉执教拜仁期间在训练场上划定区域从而指导球员的间距和跑位一样。
最外侧的区域很容易命名:两翼(wings)。中间区域就是中路。对于剩余的两块区域,德国人有专门的术语:半空间(德语halbraum,英语half space)。马里奇承认,这个词翻译成英语就不是那个味了,但由于没有更好的翻译方案,所以就保留下来了。
他在知名网站Spielverlagerung发布了一篇长文,详述了为什么需要重视球场的肋部区域。全文都值得好好研读,总结起来就是肋部区域具有中路的优点(远离边线,活动范围不会受限,也更接近对方球门),又能跟球门形成自然的进攻角度,有助于进攻球员展现自己的进攻意识,有利于他们尝试颇具威胁的斜传。马里奇尤其感兴趣的是球队如何利用肋部区域来将防守人带离防区。
这篇文章其实只是马里奇跟好友讨论战术理论的方式,但它直接成了爆款。七年过去了,现在你反而很难找到不会在水平方向把球场划分为五个区域的战术分析图。马里奇的内容也引起了图赫尔和马尔科-罗斯的注意。有时候你还能在广播中听到解说们聊到肋部区域的话题。
上周我给马里奇打了一通电话,提出了一个想法:如果我们重温那篇旧文,其中提出的肋部区域的战术优势有没有数据层面的支持?他很快就淡化了自己的成绩(“老实说,人们将其看得过重了”),不过还是足够有兴趣加入进来。
“我都能想象你驳斥我的所有假设。”他笑着说。
……………………
咱们先从“肋部区域不是XX”说起。
一方面,肋部区域不等于“通道(channel)”这个概念。人们有时候会将两者混淆。“Channels”也是水平方向上的区域,但指的是防守球员之间的空间,所以这些区域的位置和大小会因为防守人站位的变化而变化。本文所说的肋部区域是固定区域,是假想的球场上的两块矩形区域。
教练们通常会以禁区边线和6码区变线作为视觉参考线来设定肋部区域的宽度,不过为了本文的分析,我们还是直接将球场宽度五等分。马里奇倒是不大挑剔。“其实肋部区域只是可视化训练手段而已。”他说,“这个概念就是一项工具,就像阵型一样。”
尽管肋部区域有许多理论优势,毕竟没有自带魔法。在许多情况下,足球数据呈现的结果就是从中路到两翼的连续变化,而肋部区域正如你所想:介乎两者之间。像是抢断成功率、传球距离、或是纵向持球距离等数据,肋部区域就会分割中路与两翼之间的差异。
但是说到球队如何推进球权这个话题,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教练们对肋部区域如此痴迷了。
图片
如果统计球队运动战中向前传球总次数以及水平方向五个区域的次数占比,我们就会发现两个肋部的占比都为22%,要高于两翼和中路。原因之一自然是这是最容易往前传的区域。换算成平均每次触球的话,在中路的传球,即持球人拥有最大自由度的区域内的传球,还是拥有更高的价值。中路持球人的平均空间更大(6.9码,高于肋部的5.6码),更有可能向前推进(72%为向前推进,肋部则是66%),成功率也更高(到位率为79.5%,肋部则是77.6%)。不过防守方也知道要更加努力地封堵更有价值的区域。马里奇说:“对手一定会重兵封堵中路,这是所有人的主要想法。”所以持球方会争取占据场上战略价值排在第二的区域——肋部。
这并不意味着球队就会直接往前传。在马里奇的文章中,盛赞了球队在肋部区域的斜传处理。面向对方球门的球员会调整自己的身体姿势,以便同时观察前方和后方的情况(我们聊到这里时马里奇说,这样做的好处是比起两翼和中路区域,球员的失误或丢失球权的次数会更低)。更重要的是,肋部的持球人既可以选择稳妥的短传分边,也可以观察有没有机会直接斜传打向对方核心防区。“许多德国的教练都非常重视斜传。”马里奇表示。你也能从下图看出这点。
图片
这张可视化数据分析图叫做传球声呐图,各个方向的长度代表该特定角度的传球频次。能看到最常见的传球角度就是两翼往中间传,不过两个肋部给左前方及右前方的斜向传球也不少。这就是球队向前推进的方式。
再看说说图中的红色部分。折算成平均每次传球对应的数值,这些角度的传球最有可能成为进球回合的一环。毫不意外的是中路区域的任何向前传球都是好事。而两个肋部的斜向传球,不论是传向中路还是分边,也都颇具威胁,而且这类传球的机会更容易创造出来。
也许我们可以通过比赛实例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下面是此前曼市德比中曼城的第二粒进球。右肋部的B席刚刚将球转移给左肋部的坎塞洛,当坎塞洛面对已经换乱的曼联防线时,B席从卢克-肖身后溜了过去冲向后点,最终接应坎塞洛的传中完成破门。
图片
这类进攻不好防是有充分理由的。坎塞洛接球之前就是斜向面对前方的,所以能清楚地看到5名队友的跑动,热苏斯冲向了前点,而B席包抄后点。传中之前在两个肋部之间的转移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因为剧烈刚好合适,既能把皮球传进防守方的盲区,又不会给他们留下足够的回位时间。坎塞洛的传中还跟两名队友的跑动线路都有交叉,就让防守方更难办了。马里奇的文章中解释道:“比起常规的直传或横传,斜传会迫使对手尝试更复杂的防守移动。”事实证明,对于卢克-肖和队友而言,确实过于复杂了。
聊到肋部区域如何帮助进攻方瓦解防线时,马里奇显得最为活跃。他举了自己在多特日常工作的例子。“身为一名中卫,胡梅尔斯是非常擅长渗透的。”马里奇说,“他会在肋部区域带球,将对手吸引过来。如果他朝边路推进个5米,可能还会面对很大的防守压力,这样是没法有效推进的。如果向中路推进,空间又不够大。但如果他推进到两个肋部区域,对手就很难应对了。”
比起在有严密防守的中路等球,马里奇更希望球员们把精力投入肋部区域,把对手带离防区,然后将球传进更有价值的中路。“我该占据中路位置,还是该通过肋部区域打开中路空间,当对手靠过来的时候攻向对方身后的中路空当?”他说,“那是100年前高度现代化的国际象棋学校中的讨论话题。”
这一策略很难通过当今足坛的事件数据来衡量,这类数据关注不到无球球员的行动,但是至少马里奇的博弈论思想之一得到了业界高调的支持。马里奇在文章中谈到了内收的边锋和回撤到肋部的中锋给中卫带来的空间困境。最近数个赛季的英超联赛,没有哪位前锋回撤到肋部接球的频次比菲尔米诺更高,而萨拉赫和马内的进球数位列英超边锋之首或许也不是巧合。
图片
说到通过肋部区域撕开防线,马里奇有一手经验。他清楚地记得京多安如何在欧冠比赛中摧毁了门兴(上赛季罗斯和马里奇执教的球队)防线。“那就是我七年前想法的完美具现化。”他说,“遗憾的是,我坐在被摧毁那队的板凳席上。”
瓜迪奥拉至今在训练中仍会通过划线标定训练场的肋部区域,所以曼城在肋部区域的触球次数比例高居英超第一不会令人意外。罗德里则是肋部区域触球次数最高的英超中场。在肋部触球比例榜单上,曼城后面就是“英超六强”的其他队伍和南安普顿,圣徒主帅哈森许特尔想必也对肋部区域这个概念不陌生。有趣的是,俱乐部支出和中路区域触球次数比例的关联度就没这么高了,曼城仅仅排在英超第七,被夹在维拉和诺维奇之间。出于某些原因,足坛的真金白银似乎尤其中意肋部区域。
图片
尽管我们能踢出种种数据和理论,马里奇知道肋部区域只是一种训练工具,是讨论比赛的一种方式而已。在有人给出专门的德语术语之前,球员们就已经开始利用这些区域了。“弗爵爷不需要这些术语就能比我更好地向球员们传达信息。”
“足球是一项非常简单的运动,只不过有时候听上去很复杂。”马里奇接着说,“尤其是看我写的文章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