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纪德:不放过人生的任何可能性

图片
1951年,安德烈•纪德(André Gide)去世,这位让“右翼和左翼的正统者联合起来反对他”但又“还得写文章悼念他”的作家,他的想法仿佛一直在变化,他的一生都在实践。今年是纪德逝世70周年,学者袁筱一与王宏图一起,重新探究纪德和他自身的“千百种可能”。
图片
向内的挣扎
法国二十世纪的作家中,很多都带着思想家气质,萨特如此,加缪如此,纪德亦然。向前追溯,那些鼎鼎大名的19世纪法国作家,雨果或者巴尔扎克,他们恢弘的巨著大多都在描述人与社会的冲突。
图片
青年时代的纪德
“人与社会的交战会更吸引人,它让你觉得有奔头,只要把这些社会不合理的东西推翻,就会激起斗志、激起激情,激起维护‘什么是对的’,激起这些非常强烈的想法。”谈及纪德与前辈的差别,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院长袁筱一如此分析。
图片
纪德的纪念邮票,他深远影响了法国当代作家
而纪德则相反。他书中的冲突是人与自己的冲突、向内的冲突。无论是信仰还是宗教,道德还是观点,更像是一种一个人自己的内心交战。这也成为当下现实的写照:选择考公还是选择996?听从内心的喜好读文科还是屈服就业大数据读金融?
图片
安德烈·纪德与女儿卡特琳,1947年,意大利马焦雷湖畔
在袁筱一看来,这就如纪德始终在追寻的,“纪德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倒不完全是他主张自由、对道德的反叛、对以往社会的规则、对宗教虚伪之类,而是对于他能够真实面对自己的内心。因为人最大的障碍,是认识自己。”
拥抱可能性
1869年11月,纪德出生于巴黎一个优渥的家庭。父亲是宽容的新教教徒,母亲则来自严苛的天主教名门望族。纪德10多岁时,其父逝世,此后就在母亲严苛的教养中长大。这段家庭环境和成长背景深刻影响了纪德的创作,成为他无法剥离的一个重要部分。这在他的“道德三部曲”——《窄门》、《背德者》、《田园交响曲》中有直接反映。
图片
纪德小说《伪币制造者》改编电影剧照
“如果说纪德他写作当中有一个不变的中心,这个中心就是精神力量的冲突。道德三部曲比较集中反映了他某一个阶段,差不多是三四十岁这个阶段,道德和欲望,他最关注的一个问题。”袁筱一说。
矛盾与观点
纪德擅长书写矛盾,也是他的小说并不容易阅读的原因之一。他的书常常会让读者产生一种“他到底要说什么?”的如坠云里雾里的困惑感。纪德只描述矛盾,把矛盾抽丝剥茧呈现出来,却并不得出结论,也不给出观点。
图片
纪德小说《伪币制造者》改编电影剧照
“对于纪德来说,最可怕的一个误解就是,纪德告诉你应该怎么样。”袁筱一说,她将纪德的作品与有明确立场和书相比较,“如果是明确的批判或者颂扬,这类书很容易读,但纪德没有。”相较于“观点”,纪德更像是展示了一种疑问:无论宗教还是道德,无论欲望还是自由,真的有一种“主义”只要你掌握和践行就能够获得幸福吗?
图片
纪德小说《伪币制造者》改编电影剧照
在袁筱一看来,去打这个问号,这恰恰是文学的的使命,“他既不是说‘爱’能给我们带来幸福,也不是说‘爱’就不能给我们带来幸福,纪德是不同意‘唯一真理’这个说法的。”
纪德曾在《日记》中定义他心中的真正艺术家:“不是原原本本地讲述他经历的生活,而是原原本本经历他要讲述的生活。”
他是这么写的,也是这么做的。
图片
Q&A
袁筱一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院长
在写作手法上,纪德的创作特点是什么?
他喜欢嵌套结构,一个故事套着另外一个故事,这是纪德非常喜欢的写法,在道德三部曲里面还不是特别明显,后来越来越明显。早期显示出来他的手法比较简单,到后来,他会更丰富一点,手法也应用得比较复杂。他有一些非常现代的手法,对当代的法国作家影响还是很大的。纪德非常喜欢用“我”来写,即使用第一人称。第一人称的叙事对于小说来讲相比较于第三人称的叙事,还是偏于现代的。
小说中的“我”和纪德本人是重合的吗?
第一人称的叙述不能简单看成是纪德本人,其实里面有虚构的成分,把一个叙事者和人物放在一起,他很擅长运用这种叙事者和这个人物合二为一的方式。真正的小说,它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小说,一定是有叙事的,你进入叙事体,这样就立刻知道,大家知道是在虚构了,这就是把人物和叙事者合二为一的写法。
王宏图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纪德最为大众所熟知的道德三部曲,有很多人看了之后感觉是矛盾的?
这三部作品,还是在讲述人追求超越尘世的理想与幸福,与处理至爱之间,还有人的意愿方面提出很多问题。总体来说,这些作品写的很简略,也留下很多空白。你读一遍以后,好像读懂了,但是实际上很多东西,又会感觉还是疑点很多,可能要读很多遍,很多东西还是搞不太明白。比如说《背德者》跟《窄门》,是针锋相对的,纪德其实是把信奉某一种理念、某一种精神倾向的人的生活还原出来给大家看。
作为20世纪的法国作家,是什么让我们直到今天还在阅读纪德?
我觉得纪德的贡献,或者价值,正是揭示了人生和人生价值不确定性。我们人最喜欢的是确定性,我们希望有这么一个人:只要跟随他,他告诉你,你们跟着我走,就能来到乐园,但是这种人往往是骗子。像纪德这样的智者,他对人心很多深处的东西,有很多常人没有的体悟,他无法提出一种一下子在大众中引起呼应的哲学。一开始,他提倡道德背德;在1920年代转向共产主义,到苏联访问以后,对当时斯大林模式的实践情况很失望。诸如此类,在几十年历程当中,他的看法经常发生变化。但他正视自己,对于复杂人性的探索。
图片
“阅读纪德”书单
La Porte étroite
《窄门》
李玉民 译
读客文化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L'immoraliste
《背德者》
图片
李玉民 译
读客文化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La symphonie pastorale
《田园交响曲》
图片
李玉民 译
读客文化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编辑—Y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