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探索城市新文化的可能性,艺术家梅法钗个展来了

图片
今天(11月27日)下午,《彼岸:梅法钗作品展》在宁波首家当代艺术画廊“出入艺术”开展,呈现了艺术家梅法钗的“木相”系列雕塑作品和最新创作的部分水墨作品。
梅法钗,1968年出生于浙江,先后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日本东京艺术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艺术创作和教学科研工作,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有多件作品获奖。
图片
梅法钗的“木相”系列,一如既往地体现了他对人的状态的关注,“木相”是木之相,亦是人之相,人的精神之相。
艺术家从寻觅一件废弃了的干枯木头开始,经过斧劈打磨,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斧劈与刀痕之中,让作品鲜活起来。
图片
很多作品看起来表情夸张,神态奇特,造型夸张,甚至有的让人感觉尚未完成,但依然让观众看到自己的内心,看到似曾相识的感觉,甚至看到熟悉的状态。当代艺术评论家高名潞曾说:“当代性始终关注的是人的价值选择和环境的一致性的问题。梅法钗作品所呈现的当代性,就体现了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特别是关注人的状态。”
图片
梅法钗不是一个传统艺术家,他对当代文化抱有极大的热情,且具有开放的全球视野,曾经还一度留学日本、在东京艺大学习当代艺术与当代设计。“我理解的当代艺术并不是一个流派,而是当下的人做当下的事,如果本土艺术家们多做一些实验性的作品和展览,我相信会为这个城市带来一些新的文化的可能性。”
图片
梅法钗的当代艺术创作是基于对世界艺术潮流的了解,从自身的传统出发面向世界,是以一种开放的现代文化观念,来重新认识传统、激活传统。
梅法钗创作了许多思想性极强的雕塑作品,参与城市雕塑、装置等公共艺术作品创作,如今的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3号线车站里就有他的多件作品。他的雕塑作品,分别获得浙江省城市雕塑第三届、第四届优秀作品评选的金、银、铜奖。
图片
水墨系列是梅法钗因疫情滞留日本期间的创作。那时,人际密切交往已不可能,他最爱去逛的东京神保町“书店一条街”也已歇业。无所事事中,他只能每天待在狭小的空间里,等晚上喝酒微醺之后,在小案片纸之上,创作水墨作品。这些小尺幅的水墨人物,或无助无望,或飘浮空中,或莫名所以。他说,这些作品其实反映了特殊时期失去自由的人们的一种精神状态。
梅法钗出生和成长在江南,自幼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染,对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熟稔于心。他在艺术上追求的象外之意,作品中呈现出的率真、稚拙、天趣等气息,就与传统“文人画”的审美趣味相关联,具有“天然自然、逸趣自多”的精神内涵,也带有“不似之似、逸笔草草”的视觉特征。
“通过艺术创作,来抵达精神隐喻的彼岸。”这是梅法钗所要抵达的目标。
展览将持续至12月28日。
编辑:刘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