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二大、亚洲第一大贫民窟——印度达拉维

世界第二大、亚洲第一大贫民窟——印度达拉维
这里是我们的家,我们爱这个地方,我们是这里的主人。
在飞机场玩耍的孩子,被骑着摩托车的巡警追赶,他们越过垃圾场,跳进那充满整个镜头的贫民窟里,一条几乎被垃圾覆盖的黑色河流顺着镜头延伸,有人正在捡拾垃圾……
还有,灰蒙蒙的空气中的垃圾倾倒车,堆积如山的垃圾,在垃圾山上捡拾垃圾的人们,盘旋不去的寻找食物的鸟儿……
这就是囊括了8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里的印度贫民窟。
真实的印度贫民窟到底什么样?
图片
亚洲第一贫民窟
达拉维位于孟买北部,面积1.7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它是孟买的经济活动中心,也是亚洲最大的贫民窟所在地。
19世纪中叶,达拉维还只是一片渔民抛弃的沼泽,后来,从古吉拉特邦来的陶艺工人们重新开发利用了这里,将它变为工作与居住的场所,同时也让其他外地移民看到了这里的潜力。
处于印度种姓制度最底端的民众纷纷移居此地,其结果是造成达拉维人口来源的多样性,也为后来成为世界第二、亚洲第一贫民窟埋下了伏笔。
图片
阳光照不到的地方
如今的达拉维在外人眼中是什么样子?
巷子很暗,除了充满危险的气息,剩下的就只是拥挤:即便只是迎面走来一个人,也必须相互侧身才能通过。
至于挨家挨户的门,其实只是一块布帘子,一般看不见屋子内部,只是偶尔有风从巷子口吹进来的时候,门帘被掀起一个小角,才能一窥究竟:
图片
多数情况下是各种各样死气沉沉躺着的人,或在空荡荡的木床上,或干脆就躺在地上,只有在废弃报纸上爬来爬去的孩子才使这里稍微有一点生气。
而这里的鬼魅远不止这些,那些幽暗的灯光,几乎听不见声音的小电视,窃窃的私语声,在脚底下窜来窜去比猫还大的老鼠,都让人不寒而栗。
图片
在达拉维,时刻都要警惕着不怀好意的目光。这里是印度的法外之地。黑帮很早就控制了这里,并与政客勾结,他们负责达拉维水电等生活物资的供应,而在选举时,这里的居民则成为政客的重要选票来源。
因此,在达拉维,居民每天的生活用水是限时供应两小时,过了时间,就只能去“黑市”花钱购买;毒品、暗娼、高利贷在这里大行其道;每天,在那阳光照耀不到的地方,都有罪恶在滋生。
图片
达拉维的贫民窟分布很广,最差的是那些“人行道贫民窟”,它们就着围墙搭建在人行道上,房屋多数分为上下两层,中间用粗糙的木板隔开,无论是底层还是隔楼高都不到1.5米,巷子里则堆满回收回来的废品和生活垃圾,散发着浓烈腐臭。没水、没电、没有任何卫生设施,排泄只能在露天解决。
图片
贫民窟里的富翁们
对于生在这片贫民的人来说,他们既然无法改变出生,那就得努力改变自己未来的命运。阿米特便是这样一个对人生具有远大规划的年轻人。
他的工作涉猎很广,如肥皂粉销售、房地产、职业介绍所,甚至杀虫剂公司。排在阿米特日程表上的当然还有《贾西特时报》——份被设想成将有效推动基层民主的小报。而在母亲米拉看来,儿子的行为过于理想主义。
图片
相对于阿米特,30多岁的夏克·莫宾则要务实得多。凭借从祖父辈传下来的塑料回收事业,他已经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富人。
夏克从出生开始就一直住在达拉维,却从不认为自己是贫民窟的居民,因为他和家人住在房间铺有大理石地板的钻石公寓。
在他看来,贫民窟的存在是因为政府没能力为中产阶级创造合适的居所,其实很多住在达拉维的人已经努力赚够了钱,他们买得起任何品质尊贵的房子。
图片
生财之道?
达拉维,现在已经成为一些人的生财之道,一家印度旅游公司推出了另类的旅游项目——“贫民窟一日游”,据说每个人只要交6.75美元就能和贫民窟居民零距离接触。
不过,这样的做法也引来不少非议,原因在于它把贫民窟的生活当成第三世界的样板,贩卖给来自第一世界的人观摩,由此赚黑心钱。
图片
这样充满好奇心的游客很可能影响到当地人的正常生活,为此,“真实旅游”公司是这样做的:每团人数限制5人以内,并承诺将所得利润的80%捐赠给慈善机构。
不知道大家看完有什么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