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揭秘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已处理近2万起鉴毒案件

实习记者 赵茜
编辑 刘素楠
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司鉴院)位于上海市光复西路,其六楼的法医毒物化学研究室,是全国最有名的毒品毒物研究机构之一,也是司鉴院最忙碌的研究室之一。
在这里,研究人员已经处理了近2万起案件,占整个司鉴院处理案件数的2/3左右,鉴定内容涉及体内常见毒(药)物及其代谢物的检验、滥用药物及其制毒化学品的检验、血液中酒精含量的测定及评价等多个方面。在曾经轰动一时的黄洋中毒案、安徽乡村系列鼠药投毒案中,法医毒物化学研究室都曾参与毒物鉴定,并提供了检测报告,推动案件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刘伟是研究室的主任法医师、法医毒物专家,1985年开始,便在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从事法医毒物化学的科学研究、司法鉴定等工作。
在她的印象里,研究室处理的2万件案件中,大概有50%的案件都是针对吸毒人员进行的检测,这类鉴定的特点是时效性很强,因为疑似吸毒人员从被抓到释放只有24个小时,司鉴院的鉴定结果直接决定了他们到底是释放还是被留下。而且,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研究室的鉴定员拿到被检测物时可能已过去十数个小时,留给检测的时间少之又少。
“等待检测的毒物和毒品量很大,但我们的鉴定人员也就18个左右,一年大概只能休10天,很多时候都在连轴转。”刘伟说。
不过,工作压力并没有消磨鉴定人员对这份工作的热爱,鉴定人员对自己的工作都有很高的认同感,他们保持学习的热情,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工作和科研为禁毒、戒毒和毒品急救工作带来更多的贡献。
图片
正在工作的司鉴院工作人员。摄影:赵茜
在多年工作中,让刘伟感触最深的,就是不断迭代的新型毒品。“对于所有的鉴毒人员来说,新型毒品是一种挑战,因为它很新,你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也不知道它在体内会怎样变化。在这样一个不知晓的状态下,你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研究它,摸透它,然后找到它的一些生物标记物,在此基础上,再研究它的检测方法,之后再形成一套可以推广的标准。”
2013年的复旦大学学生黄洋中毒案,至今仍给刘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导致黄洋中毒身亡的毒物为剧毒化学品N-二甲基亚硝胺,这种化学试剂不像药品一样,有可供查询的说明书和与其如何作用于人体相关的研究积累,所以当时刘伟和同事只能借用不同的手段来寻找相关资料。
“对我们鉴毒人员来说,要有不断学习的习惯,这一点在今年格外重要,像今年正式实行整类列管的合成大麻素,这几年经常被放进电子烟里引诱年轻人,你要是不学习,你就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犯罪的流行性是什么,所以我们也在一直跟进国外禁毒署更新的资料,一旦出现一个新的标准品就请实验室去合成,前期投入特别大。”刘伟说。
除了跟进了解不断迭代的毒品毒物,相关检测手段的深入研究也使这个毒物化学研究室声名远扬,而在这些检测手段中,毛发检测是最基础、关键的一环。
过去,毛发检测只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检验手段,参与到毒品鉴定中来,如今,在大量的研究之后,毛发已经可以作为一个判断条件,通过一些客观指标的验证,就能确定某个人是否有毒瘾。
司鉴院法医毒化研究所的毛发检测一直走在行业前端。根据刘伟的介绍,司鉴院的相关研究对行业标准具有引领作用,并有助于推动国家禁毒政策出台。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毛发检测这种研究我们从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就开始做,很长一段时间里基本没有人来关注这件事,现在才普及开来。”她说。
这种普及是法医毒化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们乐于看到的结果,在他们看来,作为行业的引领者,就是要承担社会责任,把领先的技术分享给全行业。
“当然,我们也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一定会继续再研究新的检测技术,出现了流行性以后再推广给大家,我们会一直这样走下去,处于不断学习、更新的状态中。”刘伟表示
图片
法医临床鉴定设备。摄影:赵茜
与陈列着各种瓶瓶罐罐、颇具神秘感的法医毒物化学研究室不同,位于研究院一楼的法医临床研究室构造与医院更为相似,每一个房间都摆放着不同用途设备,有可以做CT检查的放射科,也有用来测试听觉和嗅觉的功能实验室。
虽然设备相似,法医临床研究室与医院的聚焦点却有很大差异。医院更测重于症状的治疗,法医临床则更加注重细节与损伤的结果,比如说断了多少根肋骨、有没有隐秘的伤情等,这与当事人的能获得的补偿以及法院对责任方的判决息息相关。
对于法医临床鉴定员来说,经手的每一起案件,或多或少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不能承受之痛。
高东是法医临床研究室的一名鉴定专家,2007年来到司鉴院工作,已经有14年的工作经验。
在高东拿出的司法鉴定意见书里,有4起小女孩舞蹈致残的案件。作为一名女孩的父亲,这些案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7年10月20日,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一名7岁的女孩在舞蹈课上练习后下腰动作时突然摔倒,后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上海市儿童医院、长征医院多家医院就诊,临床先后诊断出脊髓内出血、急性脊髓炎、急性扁桃体炎、双下肢截瘫、脊髓损伤等病症。
受浙江省苍南县人民法院的委托,司鉴院在2019年对这一案件进行了鉴定,认为女孩“因摔倒受伤并发生脊髓损伤等,遗留截瘫(肌力2级以下)和重度排尿功能障碍伴轻度排便功能障碍的后遗症,分别评定为二级、五级残疾;定残后需大部分护理依赖”。
同年11月25日,浙江温州小女孩舞蹈致残案发生36天后,相似的情景在山东省青岛市再度发生,一名8岁的女孩在练习完成多组舞蹈动作后,出现了双膝不能伸直的异常状况。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北京博爱医院的先后对其进行了诊断,认为小女孩存在“胸8以下胸腰段脊髓损伤、水肿,胸3-10脊髓中央管扩张,无骨折脱位型胸脊髓损伤”等症状,后经过多次治疗后女孩情况逐渐好转。
司鉴院在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人民法院的委托下,结合女孩临床病史和司鉴院检查的情况,对其伤情进行了鉴定,认为女孩的脊髓损伤是“在其自身胸3-10节段中央管扩张的基础上,与练习舞蹈动作共同作用导致”,也就是说,女孩自身脊髓的异常状况与舞蹈练习都是造成其脊髓损伤的原因。
图片
脊髓血供示意图。图片来源: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
这样的案件并没有在2017年消失,如今4年过去,以“跳舞致残”为关键词在网页上进行搜索,依旧能看到一起起让人心痛的案件。
高东曾和某案件的当事人、一位家长进行过沟通,她告诉高东,在浙江儿童医院带着孩子看病的时候,能看到好多这样的小孩,家长们自己建了一个大群,群里面有上百人,说明这不是一个偶发案件。
“我上网去搜了一下,发现很多报道都是讲这些小孩受伤以后法院怎么判决、我们怎么鉴定、舞蹈机构怎么赔偿的。但这些案子最大的意义价值,并不是说我们伤残鉴定做得多么好,或者法官最终能给受害者赔多少钱,而是让大家有所警醒,呼吁社会去关注舞蹈培训这件事,引起相关机构的重视。”高东说。
法医临床实验室曾获得过包括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先进集体在内的一系列荣誉,但是,一个鉴定报告出来之后难以满足当事人的心理预期也是常有的事,这就导致鉴定员们身不由己被卷入各种纠纷与矛盾之中,收到一些投诉。
经历多了,高东也会思考这些问题,寻求改善的途径。“刚工作的时候,我比较重视专业知识的积累。现在专业技能达到了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了,就发现很多时候司法鉴定过程中涉及到的问题是多层面的,除了提高鉴定技术,还要关注细节,注意一些软性的问题,不要在解决矛盾的时候引发新的矛盾。”
这样的理念也被研究室主任夏文涛于2019年落实到了纸头上,这些经验被概括为“六个一”,即多听一句当事人的陈述、多说一句安慰同情的话、多问一下委托人的需求、多做一些耐心的解释、多做一点接待的记录、多给一条合理的建议。
“这‘六个一’的服务理念虽然不能减少当事人一丝一毫的身体痛苦,但却能让每一次接待工作都更有温度,按照‘六个一’的服务理念去工作,当事人和委托人对我们的的工作和报告认可度高了,关于我们的投诉也减少了很多。”高东说。
目前,这“六个一”已经成为法医临床鉴定员提供服务时更为细化的行动指南,给案件当事人增添一抹暖意。
图片
“六个一”服务理念。图片来源: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除上述研究室之外,司法鉴定研究院还开设有法医病理学研究室、法医物证学研究室、法医精神病学研究室、文痕和微量物证鉴定研究室等十家研究室,承担着全国各地公、检、法等机构送检的重大、疑难、复杂、敏感、涉外案件的司法鉴定,在维护国家安全、公民合法权益以及纠正冤假错案、化解纠纷冲突、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司法公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以来,上海市司法鉴定行业从实际出发,推出多项便民举措,通过开展公益咨询服务、上门鉴定服务、为困难群众减免鉴定费用等方式,为市民办实事、解忧难,截至目前已为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众提供上门服务500余次,为困难群体减免鉴定费用30余万元,线上线下免费咨询近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