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侧畔花塔村,为什么埋藏有几十尊精美绝伦的佛造像?

图片
▲释迦头像 北齐(550-577年)
山西省太原市花塔村出土
高33.5厘米,宽24厘米,厚25厘米
山西博物院藏
在山西博物院的“佛风遗韵”展厅,
有一组精美的造像,
材料有青石、汉白玉和砂石,
年代有北齐、东魏、唐等。
造像形式有背屏造像和单体造像,
还有丢失身躯的佛头。
其雕刻工艺精湛,
在佛教造像中均属上乘之作。
这批造像,
都来自同一个地方:
太原晋源区花塔村。
这个村落,
距晋祠东北仅1.5公里,
地处难老泉的泉域范围。
本期,
我们来说说神秘的花塔村,
以及这批造像的出土。
图片
▲佛头 北齐(550-577年)
高50厘米
1954年山西省太原市华塔村出土
花塔村,华塔寺
花塔村名的由来,据说是因村北有华塔寺,寺内有华塔而得名。
但为何因“华塔”却得名“花塔”呢?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华”与“花”同音,在古时音同字同用。另一种是说“华塔”原叫“化塔”。据说此塔为唐代贞观八年(634年)由寺院住持法宝师傅化缘来的钱兴建的,故起名“化塔”。
但晋祠博物馆武惠民却有不同看法,他曾在《花塔寺》一文中提到:
“花塔寺,又称古十方从林寺,简称古十方院,是晋阳地区最古的寺院之一。一般称贞观八年(626年)僧法宝建,其实,完全可以推到南北朝。寺内有无垢净光佛舍利塔,为隋开皇年间建,唐开元至天宝年间重修多次,宋咸平二年又重修,元至正塔毁,明洪武年间(1368年)再建,寺的先后名称不一。……花塔村,唐朝以前叫西阳村,明代又叫安仁乡。寺名也不叫花塔寺,而叫延庆寺,还叫古十方丛林寺,别号古十方院……”
关于华塔的建造时间,武惠民认为,“塔建于何时无考。据史载:隋朝是建塔的年代,仅隋仁寿年间,全国建塔51座,却只称舍利塔,而无佛号,寺周留有隋朝以前经幢, 经幢上有明显的佛像与佛龛。1955年前后在花塔村北发电厂挖送水管道,地下掘出不少石像及文物,多为东魏、北齐佛像,以此推论,花塔寺的塔为隋朝以前之南北朝时期建筑。寺周附近遗留有隋、唐以前唐武后时和唐末之经幢, 应当说塔寺是佛教净土宗和十方禅林传播势力较大的一座佛寺。”
图片
▲郭妙姿造释迦像
东魏武定三年(545年)
高41厘米
山西省太原市华塔村出土
花塔村造像的出土
据张友椿先生《晋祠杂谈》记述,清顺治五年(1648年),有一菜农名叫田茂,为了蓄水浇菜,便想凿一小土井来储水,以便能随时浇地。不料挖井快成时,井侧忽开一小孔,水渗渐大。田茂急忙用锨铲土塞堵,结果水钻地孔越流孔越大。
他便用锨掘坑探之,一锨铲到地内,觉有物,坚而且长,待铲掉上层土后,乃看清是一尊香花菩萨,系白石雕刻的,高有五尺。田茂又叫了些帮手,将此佛拖出土坑,不料拖出一佛又现一佛;拖至晚得五尊。次日又得二尊,色俱白,似保定石而纹理稍粗,再欲掘之,恐坏他人田上菜而罢。
图片
▲贴金彩绘释迦坐像 北齐
高40厘米
1954年太原市花塔村出土
1954年,铺设化工厂从难老泉取水的地下管道时,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曾派遗专职干部,在华塔寺院废墟一带挖出石雕菩萨七十余尊。其中汉白玉的居多,里面还有一尊玉菩萨,手臂虽然不完整,但姿势优美,艺术精工,身段活泼而轻巧,是研究我国历代雕塑艺术的珍贵实物。
在1955年《文物参考资料》上发表的《山西太原西郊发现石刻造像简报》一文中,作者郭勇对部分造像的发现进行了简单介绍:
“去年八月,在晋源城西北又发现了两处石刻埋藏。
第一处石刻是在古城营与花塔村的正中,相距两村各二里的地方发现的,共掘出十八件。其中有两个小型的佛像,趺坐在长方形的台上,一尊高四十公分,背后刻武定三年年号,另一尊高三十五公分,背后刻兴和二年年号。从风格看,似乎是这些石刻中较早时期的作品。另外还发现:三十五公分高的佛头三个,一个是汉白玉刻的,两个是土色砂石刻的;大小与上相同的带冠菩萨头像;高六十公分,面貌丰满,身材细长的菩萨立像;二十二公分高的力士头像;大小不一的残佛手四只等。除石刻外并发现有断断续续的铺地绳纹砖和一个方形柱础石,据当地群众传说,这里是古庙“花塔寺”的废墟。
第二处石刻埋藏的地点是在第一处西边半里。出土的情况是,在地面下掘出了一立方米的破砖瓦坑两处,两坑相距五、六米,东西并列,东面的坑在破砖乱瓦内发现杂置着完整的或残的石刻十二件。两坑中除砖瓦外,没有其他发现。
这十二件石刻都是小型的雕刻,最大的是高六十公分的全面背光式佛龛,龛正中是一佛二菩萨,方台座前面刻有二力士及狮子,中间供着宝珠,龛顶上刻着宝塔相轮;另一石刻高五十六分,样式与前者大致相同,只中间多两个菩萨。这两个石刻,除像上敷金着彩外,背面并有彩绘的人物画像。
这些石刻的共同特点是面像清瘦,身材修长,和一般所看到的北齐造像相仿。另外还有四个菩萨坐像,高的三十五公分,矮的二十八公分,都带头冠,裸体大腹,一腿平放,一腿支立,与早期的弥勒刻法很相似。其他有上带佛光,下有莲座,高五十公分,面孔圆形的坐佛一个;衣纹雕刻很浅,像是隋唐时作品的供养人三个;石龙头等。”
图片
▲贴金彩绘观音菩萨五尊像 北齐
高60厘米
1954年太原市花塔村出土
在出土的造像中,有一件北齐的观音菩萨五尊像,砂石质地,采用贴金彩绘装饰,整体雕塑以双树背光为造型,高浮雕有伎乐飞天及二龙奉塔等。主尊观音菩萨头戴华冠,身佩璆珞。整体雕刻精致,装饰华美,面目祥和的菩萨携弟子与协侍款款而来,堪称北齐菩萨造像的精品。
图片
▲贴金彩绘菩萨立像 唐
高57厘米
1954年太原市花塔村出土
还有一件释迦头像,汉白玉质地,螺发高耸,脸庞轮廓圆润优雅,双目轻合,鼻梁劲挺,薄唇柔美,嘴角微微内敛,是北齐佛教造像中之极品。
尤其值得关注的造像是“释迦七尊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胁侍的组合,像上均敷金着彩,背面彩绘有人物画像。但是关于它的断代却有了分歧,有研究者认为是北齐时期,另有人认为是初唐时期。
图片
▲释迦七尊像 北齐
高46厘米
1954年太原市花塔村出土
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研究生李雅君在《太原花塔村出土释迦七尊供养图像辨析》中写到:“从目前所知的资料来看,摩尼供养图像,最为流行的时间应该是在北魏晚期、东魏北齐时期,隋唐时期这类图像就所见很少了。太原花塔村出土的这件背龛像雕刻得如此精美,气势憾然,再结合造同像风格诸因素,笔者推断,这件佛七尊造像龛,应是东魏北齐时期的经典之作。”
这些数量不菲、精美绝伦的造像,是谁埋下的?
神秘的花塔村,到底还有多少不解之谜?
图片
▲菩萨头像 北齐
高35厘米,最宽27厘米,厚24厘米
1954年山西省太原市花塔寺出土
图|山西博物院 网络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文/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南丽江
审核|方天戟
来源:文博山西
原标题:晋祠侧畔花塔村,为什么埋藏有几十尊精美绝伦的佛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