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辑有约】彭南科:过坎攀峰 自成风景

过坎攀峰 自成风景
——访谈企业家彭南科
访谈嘉宾:
图片
湖南鑫科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南科
彭南科:1976年出生于古丈县,1995年毕业于吉首民族师范学校。教过书,当过记者,2013年返乡创立湖南鑫科牧业有限公司。创业8年多,经历各种苦辣酸甜,立志要在食品行业闯出一片新天地。在今年8月,古丈县发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组织企业员工为抗疫一线工作人员和隔离群众送去4万多份免费盒饭,此义举广受社会赞誉,一时传为佳话。
主持人:
图片
田应明:团结报社社长、总编辑
访谈时间:2021年11月4日下午3点至5点
访谈地点:团结报社
图片
访谈现场
田应明:今天,我们非常高兴请到了湖南鑫科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彭南科董事长。南科做过乡村教师,又到古丈县委宣传部工作过,后来到我们团结报社做了记者,再后来创业成为知名的企业家。他是一个有能力、有情怀、有担当的人,他丰富的人生履历、出色的表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成功的背后,有不为人知的辛酸和艰难,但他都挺了过来,并一步一步地走向胜利和成功,这是非常难得的品质。今天下午,我们一起来聆听彭南科的故事。
媒体从业经历奠定人生发展基础
田应明:南科,你从一名大山里的农家娃起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乡村教师,然后成为县委宣传部的干部,又成为团结报社的记者、人民网的记者,后来又回到家乡创业,成为企业家。这一路走来,其中经历了不少的酸甜苦辣,也有不少对你影响深远的人和事,我们想听听你到团结报社工作期间的一些故事。
图片
彭南科深入贫困山村为村民拍全家福。
图片
高望界林场村民收到彭南科送来的全家福。
彭南科:2002年,我从古丈县委宣传部调到团结报社,从县里走到州直单位,让我拥有了更宽广的眼界和更多元的视角,在报社的工作经历为我未来人生发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人们常说“高度决定眼界、眼界决定格局”,在报社做记者的7年时间,我突破了之前做团结报通讯员的局限,在全州各地跑新闻,做了以前自己想做却做不成的事情,也让我从一个毛头小伙慢慢成长为一个稳重成熟的人,知道了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东西,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彭南科:我为什么离开媒体,离开体制
田应明:在团结报工作的几年时间里,从事新闻采访的范围更广了,舞台更大了,把摄影的爱好特长与工作结合起来,对你来说应该既是一个锻炼提高,也是一个沉淀积累的好事。从团结报社离职后,你又在人民网工作,直到2014年。你从事新闻记者行业共12年,在这个行业工作了那么久,是什么原因让你放弃了你非常热爱、熟悉而且看上去也并不差的行业,转而选择自己去创业呢?
彭南科:记者是一个很不错的职业,但是我不想一辈子做记者。2014年离开人民网去创业,最初的想法是要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尽可能大地实现。朝九晚五的工作,只能给自己的小家带来满足,但要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要进入一个行业甚至改变一个行业,要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就需要自己全身心地去付出、去努力,于是我辞职离开了人民网,回到家乡古丈创业。
从人民网离职那年我39岁。我个人认为,40岁是人生的一个关键节点,如果我在40岁前没有跨出那一步,可能以后都不会再有勇气和决心去做这样的决定。我作为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孩子,经过10多年的努力打拼,虽谈不上荣华富贵,但完全让自己的“小家”可以衣食无忧。我心中还是有一个想法,就是自己能为家乡做些什么,能为“大家”做些什么,所以经过深思熟虑我最终还是在人生40岁的这个关键节点离职,开始我人生的下一阶段。
“‘王家五’是我爹”
田应明:在创业路上,遇到不少困难和挫折吧?
彭南科:创业之初,最大的困难是争取家人的支持。自己创业,需要先过父母这一关,只有得到他们的支持,后面的事情才有发展的基础。我离开长沙小半年后才告诉父母我已辞职回古丈创业了。生米已经做成熟饭,父母也只得支持我创业。
图片
彭南科和“驴友们”一起在西藏。
其实,我能走到今天,还是得益于父母对我的影响。以前我家并不宽裕,是红石林镇茄通村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但自从我记事起,和父母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影响着我。我还记得,小时候,村里来了行乞的人,他到了我家里的时候,我父母不但会给他们大米、糍粑,还会留他们吃饭,如果天要黑了,我父母就会把他们请到家里来留宿。我记得很清楚,有一次我家阁楼上住了有六、七个行乞的人。如果有在村里行乞的人,天黑了还没找到地方住,村里人一般都会往我家指,说:“你到‘王家五’家去,他家肯定会把你安顿好。”
我父亲曾是军分区的仪仗兵,待人十分热情好客,我们家要是杀一头猪,接下来的3到5天就是吃流水席,最后,一头猪只剩下一半做腊肉。我父亲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喝酒不坐凳子。我在乡里教书的时候,我早上出去,父亲蹲着陪人吃饭喝酒;我中午放学回来,他依然蹲在那里陪客人吃饭喝酒;晚上放学了回来,他还蹲在那里陪客人吃饭喝酒。他蹲着陪客的姿势没变,但是客人是换了一拨又一拨。
田应明:回乡创业,你为什么会选择食品加工这个行业?
彭南科:回到家乡来创业,能让我找到内心的安宁和稳定。而选择食品加工行业,是因为我们的湘西腊肉是湘西人千百年来根据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探索产出的食品,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行业,而我们湘西到目前还缺少一个全国知名的腊肉品牌,我就是想把像腊肉这样的湘西美食推出去。从这几年的发展看,这个行业既能为广大农村群众拓宽增收致富的路子,也能宣传推介湘西的饮食文化。
图片
“王家五”腊肉下炕了。
田应明:你们腊肉的商标是“王家五”,这个名字很有湘西特色,很接地气,这背后有什么故事吗?
彭南科:当年,我们为我们的腊肉产品申请商标,每提交一个都因为重名而不能通过。后来我就想到了我父亲的绰号“王家五”。我把“王家五”这个名字提交上去,很快就通过了。也就是说,我们的腊肉注册的商标“王家五”就是我父亲的绰号。现在,我网上的社交视频号名字也叫“‘王家五’是我爹”。
企业要根植乡村沃土
担负社会责任
田应明:目前你的企业产品的销售情况如何?
彭南科:从2019年开始,我们企业得到了快速的成长,每年的销售额增幅都比较大,这两年每年的鲜肉和腊肉的总销售额保持在1亿元以上。产品主要通过商场、超市销售为主,线上销售为辅,销售范围覆盖全国各地,包括新疆、西藏偏远地区也都有我们的客户。
田应明:现在你的企业成为了我州食品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它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最大障碍是什么?
彭南科:有人将我创业定义为“媒体人转型”,还有人说我是“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不论是什么,我觉得我成功最大优势是回到了自己老家来创业,周围的环境和人都是我熟悉的。劣势呢,主要是我们这里距离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比较偏远,包括物流、人才、生产管理理念等方面,与发达地区还是有差距。
图片
湖南鑫科牧业公司工厂航拍图。
田应明:一个优秀的企业,肯定是要肩负社会责任的。你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你认为如何才能让企业在实现健康发展的同时,既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又担负起企业的社会责任?
彭南科:企业越是向前发展,与社会面的接触就越多、越广。我们专注做湘西腊肉产业,从养殖、屠宰、加工、销售四个板块布局,并计划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实现产业链的闭环。为实现这个闭环,我们将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工作相结合,发动群众共同推动各个板块建设。养殖方面,我们公司将重点关注种猪饲养和饲料研发,把具体的养殖环节下沉到养殖协会或养殖户,通过发放猪仔、饲料,签订代养合同或定向收购合同,将企业与农村、农民、农业紧密联系起来。
图片
企业年会上,彭南科和员工合影。
除此之外,我们企业为精准脱贫户配置了20个岗位,满足他们的就业需求,不定期地对农民开展生猪养殖和繁育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村里有一个叫李红梅的妇女,原来是嫁在陕西省秦岭大山深处,后来她和丈夫都到我们厂里上班,她丈夫主动跟家里商量把家从陕西迁到我们红石林镇,他们现在建了小洋房,孩子也都送到县城上学,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难忘“战疫”
田应明:今年夏天新冠肺炎疫情反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比较大的影响。在古丈县有确诊病例的情况下,你和你的企业立即投入到了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你们的义举让我们感动。当时你是怎么想的,让自己主动投入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中去?
彭南科:这件事我印象非常深刻。8月1日早上6点,我从朋友圈里了解到我们古丈县已经确诊了2例新冠肺炎感染病例。在我骑车去公司的路上我就想,去年的武汉疫情我们没有出什么力,这次的疫情就发生在我的身边,我必须要为家乡的抗疫出点力。考虑到我们是一家食品加工企业,有屠宰厂、腊肉厂、食堂以及70多号员工,而且离县城和墨戎苗寨那个高风险点远,完全有条件为一线的抗疫人员和隔离群众送盒饭。当天7点40分的时候,我召集企业员工开会,决定从当天开始,每天为抗疫人员和隔离群众免费送2000份盒饭。开会时,我们对2000份盒饭是没什么概念的,也没想到后面会遇到什么困难。
彭南科举起“旗帜”抗疫的故事
我对工作人员进行安排了后,大家各自都行动起来。我趁回家吃早餐的时间跟父母讲了这个事,父母对我说,能不能换种方式来支持抗疫,捐钱或者是捐腊肉都可以,要不就把每天送盒饭的份数减少一点。我当时说,一线抗疫人员和隔离的群众缺的不是钱,更多的是要解决他们生活上的不便,捐赠腊肉最终还是要做成饭菜,受疫情影响,不少饭店都停止经营了,一线抗疫的工作人员和隔离群众都要吃饭,我们有这个条件,给他们免费送盒饭才是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全县一线的抗疫人员以及隔离的群众那么多,每天2000份盒饭可能还不够,这个份数也不能减。
也有人觉得我们一天2000份盒饭的量可能完不成,即便是完成了,每天都要往高风险的墨戎苗寨去送,感染病毒的风险太大,他们试图说服我不要这么干。我最后说,这是为家乡、为群众做好事,与我志同道合的就一起来,千万不要与我说“放弃”二字。
图片
彭南科的爱心盒饭小组。
田应明:在座的有我们企业的员工。你们得知你们董事长的决定后,有没有很吃惊?有没有想过要劝阻他?
向云(湖南鑫科牧业公司员工):没有吃惊。我们太了解我们董事长了,他是一个很热心、很有情怀的人,他做的决定也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只能和他一起加油努力,做好制作盒饭这件事。但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每天2000分盒饭的制作,难度会有那么大。开始那几天,我们完全是在“打乱仗”,每天都要做到深夜,比我们上班的时候要累得多。即便是很累,但是我们公司没有一个员工有怨言的,反而大家为能在抗疫中出一份力感到骄傲自豪。
田应明:在这次抗击疫情行动中,你们感动了很多人,有没有让你们感动的人和事呢?
彭南科:有。8月1日10点多钟,我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我开始送盒饭了,每天2000份,免费的、免费的、免费的”的信息。这是自己给自己打气,也是让自己在做这个事情上,不要幻想有退路,逼着自己往前冲。到12点多钟,断龙山镇一个叫彭明仁的给我发了一条微信,问我要不要冬瓜、南瓜之类的蔬菜,他要免费给我提供蔬菜。当时我心里觉得自己“实力雄厚”,但也不能打消别人的积极性,就答应了。不久彭明仁就将一皮卡车的冬瓜、南瓜送了过来,他是第一个响应我们制作盒饭的人。到8月2日、3日,芙蓉镇大桥封锁,我们采购食材的渠道少了,我们制作盒饭开始出问题。但是到8月4日,联系我们的人也多了起来,很多人绕道给我们送来白菜、萝卜、辣椒等蔬菜。永顺县松柏镇星火村的颜成和石堤镇四联村的李大海,这两位做蔬菜种植的大哥,他们8月3日摘了一下午的菜,4号上午直接拉了两大卡车过来,一卡车是辣椒,另外一卡车是白菜、茄子和其他的蔬菜。由于芙蓉镇大桥被封了,他们拉着两大卡车的菜东绕西绕才送到我们公司,这让我们感到十分暖心。
8月10日以后,制作盒饭的食材基本不成问题了,有很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都加入到了我们的制作盒饭、送盒饭的工作中来。人民日报的老师还联系到了山东寿光的蔬菜企业,他们千里迢迢地开车给我们送来了蔬菜。到8月13日、14日后,湘菜产业促进会的会员单位也组建了一个群,全省各地的11家企业陆陆续续地送来了各种各样的菜品、调料。到了8月15日前后,古丈县的疫情基本稳定了,但这个时候,我们收到的物资也越来越多。
田应明:你免费送盒饭这个事情好像前前后后进行了近20天,在疫情结束后,你应该有很多的感想吧?
彭南科:我们的盒饭一直送到8月17日。那时候,县里抗疫物资基本都调配到位了。18日,我们将外界捐助来的价值约为50万的物资送到了当时疫情尚未结束的张家界市。
参与这次“战疫”,我感受到了在灾难面前,身边的人都是很有血性、也很热心的,每个人都想为社会作贡献,很多人只是不知道从何做起,而我们其实只是开了个头、举了个旗。旗一举,不但我们停不下来,大家都停不下来,一直坚持到“战疫”胜利的那一刻。此外,我还体会到,我们企业在补短板的同时,还是要把自己的长处做足,即便是为社会作贡献,做起来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当时我选择去做其他的,肯定没有我给大家送盒饭做得有效果,因为我有做盒饭的条件和基础。
“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过不完的坎”
田应明:在宁夏的西部影视城有这么一副对联:“行走即读书,旅游长知识”。这是著名作家张贤亮先生所作。这个对联,很适用在南科身上。他非常注重开拓自己的眼界,也非常注意锻炼身体,同时能兼顾身体和精神上的提升锻炼,你是怎么做到的?
彭南科:创业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甚至是一件“没人性”的事,有时候,我们是饿了没得吃,渴了不能喝,心里伤了也不能说。我的口头禅是“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过不完的坎”。创业,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没有强大的精神,是不可能往前走的。最近10年,每年我都会抽出一个月的时间去西部走一趟。置身大西北的崇山峻岭中,是我最放松的时候,整段旅程我完全放空自我,不想旅行以外的事情,专注地旅行,专注路上的风景,专注每天遇到的新的未知事物。
彭南科:没有健康的体魄,没有强大的精神,是没有办法向前走的
田应明:刚才讲的那句“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过不完的坎”说得非常好。还有句话说“人在一起不叫团队,心在一起才叫团队”。你们的企业理念、企业精神是什么?你们是怎么样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激励员工奋斗、推进企业发展的呢?
彭南科:过了40岁之后才相信,创业一定要有理想,不仅要有理想,而且要将理想上升到信仰的高度。人要高度的自觉,走上创业之路,在没成功之前,你要忍受没有退路、没有后援、没人鼓励、更没有鲜花和掌声的境地,我是一个团队的核心、大脑,是一台不能停歇的发动机,必须把理想上升为信仰,才能坚持地走下去。
彭南科:创业,不仅要有理想,还要有信仰
我们总结了十个字的企业精神:走正道、守初心、成人达己。走正道是一个前提,坚持做安全放心的食品、坚持商业伦理;守初心是坚守创业初心,坚持把腊肉做精做透,逐渐做强做大;成人达己就是将企业视作大家发挥聪明才智的平台,在平台上大家都可以自由发挥各自的本事,为企业、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财富,也成就自己。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