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上海古镇】水乡新景,海派风韵,朱家角古镇游玩指南

图片
朱家角,被誉为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江南明珠”,1991年就被列为上海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如今古镇九条老街、千余栋民宅依水傍河,拥有历史建筑91处,还有25处不可移动历史建筑文物、21万平方米古建筑群,是上海市民乃至国内外游客最青睐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古镇核心区域3.08平方公里,街巷水网格局保存完好,呈现“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古朴风貌。2007年朱家角古镇入选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在历史保护与文旅创新的新时代,千年古镇朱家角正焕发新生,成为沪上旅游独特的风景线。
图片
游古镇·打卡点
课植园
课植园始建于1912年,园主马文卿历时15年,耗银30余万两才初步建成。园名“课植”寓有“课读之余,不忘耕植”之意,故园内有“藏书楼”“稻香村”等景观,与园名相呼应。
整座花园由厅堂区、假山区和园林区三大部分组成,不仅集结了江南园林之精华,如:仿建上海豫园九曲桥、苏州狮子林的倒挂狮子亭等,而且将中国建筑艺术与西洋建筑文化相融,成为中西合璧的庄园式私家花园。
地址:朱家角古镇西井街109号-113号
开放时间:8:30-16:30
门票:20元/人
图片
大清邮局
大清朱家角邮局成立于1903年,占地156平方米,红砖灰瓦仿欧式的二层小楼,前门临街,门口是清代铜制铸龙邮筒,现在仍可以用于收寄明信片,后门沿河,也是邮政码头,过去每天邮船在此交换邮件。大清邮局正式开办于1896年,数年过后即在朱家角开办邮政业务,从侧面反映了本镇人口集中,流动量大以及商业繁荣。一楼为邮局过去的布局,置有邮柜、邮橱等,二楼展厅主要是关于古代邮驿栈道的历史和近代邮政文化的发展。
地址:朱家角古镇西湖街35号
开放时间:8:30-16:30
门票:5元/人
图片
城隍庙
城隍庙位于镇中心的漕河街,占地七亩,原址在镇南雪葭浜,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徽州商人程履吉迁建至此,1881年重建,此庙曾称青浦城隍的行宫。城隍庙几经战火,至今香火鼎盛,前来祈福参观的百姓和游人络绎不绝。庙内三宝——古戏台、大算盘和百年银杏,为城隍庙平添了几分古韵与神秘。
地址:朱家角古镇漕河街69号
开放时间:8:00-16:30
门票:10元/人
图片
游古镇·品美食
江南第一茶楼
地址:朱家角古镇北大街208号
营业时间:3:30-20:30
特色:中国全茶类、古镇小吃
图片
阿婆茶楼
地址:朱家角古镇东井街122号
营业时间:8:30-17:00
特色:茶点
图片
游古镇·看演出
水乐堂
谭盾《水乐堂.天顶上的一滴水》选择了在朱家角古镇漕江河畔老宅里演绎,老宅的两层结构分别是:上层的木结构和下层的钢结构,让古典建筑和现代设计相得益彰。这实景的水乐意境,给人们以听觉和视觉的双重享受:当水从河里流到屋里,观众屏息围坐的一池水面便是“水乐堂”的天然舞台。感受水乡景观,聆听天上人间。“把音乐当建筑看,把建筑当音乐听”——水乐,让人们的心灵得以净化,引导人们远离喧嚣,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超脱。
地址:朱家角古镇西井街漕港滩3号(谭盾声音博物馆内)
演出时间:夏季周六19:00,冬季每周六18:30
图片
《牡丹亭》
实景版的《牡丹亭》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和平艺术家”称号的“昆曲王子”张军倡导的。作为青浦人的张军,把2007年首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遗产”昆曲继承弘扬,使高雅的中国古典艺术和中国经典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朱家角课植园中进行创意性的实景演出,向中外游人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张军总是要等到课植园日落前才开始他的演绎,每当唱到杜丽娘死后和柳梦梅相会的那一场,刚好转入深沉的夜色,使观众沉浸在古意盎然的情境之中。
地址:朱家角古镇西井街109号-113号(课植园内)
演出时间:4月至6月每周六晚,日落时分开始;9月至11月每周六晚,日落时分开始
图片
游古镇·知非遗
田山歌
田山歌是我国江南地区的一种颇具个性特征的民歌形式,它在上海的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青浦、松江、奉贤、金山,其中又以青浦的练塘、赵巷、金泽、商榻、朱家角;松江的新浜、泖田,最为典型。上海田山歌是农民在耘稻、耥稻时,由一人领唱,众人轮流接唱的田山歌,又称吆卖山歌、落秧歌、大头山歌。其演唱形式独特,自成一格。它的过程主要由“头歌”“前卖”“前嘹”“发长声”“后卖”“后嘹”“赶老鸦”“歇声”等部分组成。2008年,田山歌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船拳
船拳是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民间水上武术项目,在上海市郊青浦、松江和淀山湖周边地区都有着悠久的船拳流传历史,距今已有200多年。《朱家角镇志》中记载,船拳为民间武术,多见于拳船或农历七月廿七迎神庙会。当地民间风俗每年农历七月廿七泥河滩摇快船,船拳在见方约2平方米的拳船头上表演各种高难度动作。这一天由三官堂烧香祭神的拳船回经朱家角时,在漕港河上由三汾荡至水仙庙行程约1000米的水域上,在拳船头上表演。当驶近放生桥时,拳师在清脆的锣点和鼓点声中使出各种绝技,场面热闹非凡。2013年,船拳被列入第四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摇快船
摇快船从清朝顺治年间形成民间习俗,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时间,是老百姓在农闲时节(农历七月二十七)前往位于淀山湖中的三官堂庙朝拜焚香,回朱家角赶庙会在漕港河以船为载体进行自娱自乐的水上竞技表演。快船搭起花棚,披红挂彩,头棚悬挂彩灯,中棚有锣鼓手,艄棚插彩旗,为摇撸、扯绷手遮阳,图案有八仙过海、刘海洒金钱等,中棚顶是珍珠串成的狮子抢天球。摇快船5人摇大橹、4人摇矮橹,二支橹9人,分两组替换,中棚锣鼓手4人,头浆1人,每艘快船上共有23人,配上经典的吹打乐“五龙船和水锣经”。船上锣鼓响彻云霄,岸上人山人海,呐喊助威,精彩纷呈。2007年,摇快船被列入第一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请大家参加文旅活动时注意个人防护,做到“三件套”“五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