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这条路改变了中国|重走史迪威公路特辑

重走史迪威公路特辑
慢速公路原创视频
雪佛兰开拓者重走史迪威公路特辑
首先要厘清一个关系,什么是史迪威公路,什么是滇缅公路,两者又有何关系。
滇缅公路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开始修建的一条由昆明经瑞丽通往缅甸的战略通道,1938年通车。1942年5月因为缅甸被日本占领,滇缅公路被迫中断。
随后就有了同年开始修建的史迪威公路,也称中印公路,由印度利多经由缅甸通往中国云南,这条公路由当年派驻中国的美军驻中国战区参谋长约瑟夫·史迪威主导,所以后来这条路被称为史迪威公路。
史迪威公路包括了原先的滇缅公路大部分以及腾冲新开辟的北线,所以可以说是先有滇缅公路,再有史迪威公路,滇缅公路本身也包含在史迪威公路之中。
图片
史迪威公路建成以后,同盟国与中国之间恢复了陆上交通联系,盟军的军援物资可从印度利多经缅甸沿陆路直抵昆明,粉碎了日军的封锁计划。至日本投降前,史迪威公路共承运援华抗战物资5万余吨,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
而当时承担起运输重任的,是来自美国的上万辆各式卡车,其中就包括大量雪佛兰卡车,包括搭载雪佛兰在战争期间特别开发的著名的COE发动机的卡车通行在史迪威公路上,成为抗战生命线上的主力军。
今年是史迪威公路通车76周年,也是雪佛兰品牌诞辰110周年。“传奇正少年”,这次我们就将驾驶雪佛兰SUV开拓者,来重走这条改变了中国命运的开拓之路。
DAY 1 昆明-大理
从昆明出发,位于大理州的【云南驿】是我们此程第一个目的地。这个1000多年前茶马古道上的驿站,在抗战时期也曾是史迪威公路上的重要地标,这里是飞虎队和驼峰航线的空军基地,无数架保卫和平的战机从这里起飞。
图片
图片
云南驿机场早已废弃,机场的大部分遗迹也已经彻底消失,变成了一片片整齐的农田。经过当地老人的指引,我们在一片农作物中找到了一个残存的机库遗址。当地人称之为”机窝“,形状如同一个C字,由泥土垒成。曾经这里有超过50个这样的机窝,如今剩下的仅有20多个。而机场跑道则已经彻底不见了踪影。
图片
【机库遗迹,当地人称之为”机窝“,形如字母C】
DAY 2 大理-松山
都说云南西边有条江,江上有座桥,它们曾经改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命运,这条江是怒江,而这座桥,就是惠通桥。足以载入中国史册的惠通桥,如今面貌几何,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继续出发。
图片
在大理州漾濞县离开杭瑞高速,驶入了通往隔壁永平县的大周段,导航漾濞县太平乡即可到达。这条路是滇缅公路的原始路段,路的两侧遗留有当时修筑公路用到的石碾子,以及大量石碑和雕塑。
滇缅公路的修建非常艰辛,因青壮年大部分都应征入伍、保家卫国。所以80%以上依靠老人、妇女和儿童组成的劳工修筑完成,他们来自公路沿线28个县、各个民族,穿着各种各样的土制衣服,共20多万人形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奇特的筑路大军。依靠原始劳动工具,锄、斧、刀、簸箕等等,仅用9个月实现通车,超过3000人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可歌可泣。
图片
大周段不少路面仍然保留着滇缅公路的弹石路面和砂石路面,进入非铺装路面,飞扬的尘土、颠簸的道路,就像一条时光隧道,带我们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遥想那是何其艰辛的过去才得以有如今和平年代的盛况。
图片
路还是那条路,体验却完全不一样了。雪佛兰开拓者前麦弗逊后五连杆的悬架,在同级车型中是少见的高级配置,即便在这样恶劣的路况下,仍然能保证相当不错的舒适性。
图片
继续沿杭瑞高速南下,在潞江坝下高速,就来到了今天行程的目的地,也是重走史迪威公路最重要的一站——【惠通桥】
图片
惠通桥始建于明朝末年,它位于滇缅公路(中国段)六百公里处,是连接怒江两岸的唯一通道。
日军占领松山后,中国守军将桥炸断,并沿江布防与日军对峙。1944年远征军强渡怒江发动滇西大反攻,抢修后的惠通桥成为远征军的生命补给线,为将日寇驱出中国国境起了重要作用。
图片
如今的惠通桥,早已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成了奔腾的怒江上的一座文物,见证着两岸日新月异的变迁,当战火硝烟、生离死别已成过往,那段血泪和火焰的残酷,以及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更加让人感慨万千。
图片
虽说临出发前做了不少功课,但由于史迪威公路早已不是交通干道,因此不少路段已经变成了无名道路。离开惠通桥,我们按照导航循迹摸索,只为了前往一个重要目的地——【松山抗战遗址】,这里的远征军群雕像,给出了中华民族抗战史,一个更加具象而沉重的描画。
图片
若不是亲眼所见,恐怕无法形容眼前景象对内心的震撼。1944年远征军收复惠通桥之后,通过滇缅公路进入松山与日寇展开激战,这便是著名的松山战役。这场战役以远征军大获全胜告终,这也意味着抗战正式进入了全面反攻阶段。
DAY3 保山-腾冲
已经记不清来了云南多少次,但重走史迪威公路一定是我们走过最具历史意义的一段行程。前两天的天气也同心情一样沉重,直到第三天,终于迎来了一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
图片
史迪威公路的北线穿越了高黎贡山,由腾冲直抵保山,这也是史迪威公路全程海拔最高的路段。
导航至保山市潞江镇,进入坝高段,前半程完全由弹石路、沙土路和泥泞路组成。
图片
雪佛兰开拓者拥有All-road全路况驾驶模式和Twin-Clutch四驱,我们将驾驶模式切换至土路砂石模式,在四驱开启后,系统会实时监控整车扭矩需求,并进行每秒100次的智能调整,无需干预;后桥两侧离合器独立控制扭矩,主动控制前后桥的扭力分配,同时实现左右后轮扭矩在100:0-0:100连续分配,即便遇到交叉轴等复杂路况,也能帮助我们轻松脱困。
2.0T发动机配合9AT变速箱以及48V轻混系统,保证我们在高海拔爬山路段依旧能有强劲平顺的动力输出。
图片
翻过了高黎贡山进入腾冲地界后,整个史迪威公路的后半段都已经被修整成平整的水泥路。我们于是也就不再多做停留,直接穿过了腾冲市区,前往此行最后一站。
位于中缅边境的【猴桥口岸】,是史迪威公路在中国境内北线的终点。猴桥早在西汉即有古道,曾名“古勇关”,取义“古道勇行”。抗日战争时期,无数战略物资从这里入境运抵中国,数万远征军也是从这里出境,骁勇征战,誓与家国共存亡。
图片
图片
因为疫情防控的关系,我们没能前往原定的新口岸,反而与这个老的猴桥口岸不期而遇。位于槟榔江畔的老口岸附近,江上的猴桥仍然横跨两岸,尽管已经失去了通行的能力,但看上去依然老当益壮。猴桥口岸所谓的“猴桥”,指的正是这座桥。所以,当年盟军援华的物资,就是通过这座桥由缅甸进入了中国。也就是说,我们正式来到了史迪威公路北线的终点。
岁月峥嵘,70多年后重走史迪威公路,当年的硝烟早已不见,悬崖峭壁间那些曾经崎岖不堪的路面,如今已经被新修的高速、国道取代,仅剩的一些原始路段,大多也即将被修葺一新。
战争的痕迹可以被抚平,历史却不会被遗忘。我们想用这段影像,给这条饱经沧桑的开拓之路绘一幅素描,借助微薄之力,让更多的人看到它、了解它、记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