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开枪!伊利诺伊的首府,真不在芝加哥”

回答最近三种朋友对我的三个质疑。
各位好,这两天在忙一些手续,我做这种事效率一直很低,今天又白跑了一天,不咋疲劳,但非常沮丧。
没时间写正稿了,正好很久也没有跟大家写谈心小品了,今天就随口跟大家聊两句好了,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先讲个笑话吧。
说二战打到1944年末的时候,德军在西线组织过一次阿登反击战。
图片
这场纳粹的垂死挣扎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叫“狮鹫行动”,该计划中,德军选了一些精通英语的士兵,乔装成美国大兵,深入盟军后方搞破坏,净干些颠倒路牌、给部队指错路之类的勾当。
这一招让老美方寸大乱,美军士兵们互相见面,为了验证是敌是友,只能问一些只有真正美国人才会知道的冷僻问题。
于是盟军后方瞬间变身大型“开心辞典”现场,数十万美军见了面就疯狂互问:可口可乐几美分一罐儿?那个女星跟跟谁有一腿?之类。
这一天,美军的布莱德利将军也被拦下了。
拦他的宪兵问了将军一个挺难的问题:“伊利诺伊州的首府在哪里?
图片
这里要说一下,与我国各省省会一般都是该省数一数二的大城市不同,美国很多州的首府都是一些不知名的犄角旮旯。
但一般人都知道,伊利诺伊最著名的城市不是芝加哥么?就它吧!
所以这确实是个外国人(甚至很多美国人)会打错的冷僻问题。
好在布莱德利将军人家是西点军校毕业的学霸,略做思考后很快给出了答案。
“斯普林菲尔德。”将军答道。
请注意,这才是正确答案。
图片
但那宪兵闻言,一脚就把将军踹下了吉普。
“露馅了吧,你这该死的德国佬!”
那小伙子举着枪,对摔了个狗啃泥的将军怒吼道,
“伊利诺伊的首府明明在芝加哥!”
这个笑话是我大学快毕业的时候看到的。我至今都非常感谢这个笑话,第一是它确实很好笑,第二是教会了我一个道理,这里也拿来跟快参加工作的同学们分享一下:在学校里和在社会上,答题模式是不一样的。
在学校里,“伊利诺伊首府是斯普林菲尔德”这个答案很标准,可以给满分。但到了社会上,伊利诺伊首府究竟在哪儿,这种问题的正确答案是啥,取决于你对面那个拿枪的那人到底怎么想,你如果不能正确预测对方的智商,答的越对反而错的越远。
我相信所有“混过社会”的朋友都会赞同我这个判断。——比如你在单位里工作,对领导就得这样,领导如果说伊利诺伊的首府在石家庄,那你能做的,恐怕就只有跟着解释一下:为什么该州的驴肉火烧是一绝。
图片
为什么最近文峰浩哥这么火,因为他这种病在咱文化里挺常见的,很多人都能感同身受……
而即便你像我靠写文章维生,有时也难免遭遇类似的困扰,只不过这个时候盘问你的小伙子变成了另外一些人——刨去一些不能说的,大众舆论其实也有这种倾向。
本周,周一到周四我分别写了四篇稿子,分别是:
其实在这四篇文章中,我自己最喜欢的,按说是“史上第一个敢发“自拍照”的人,为什么是他”一文。
因为在能赚钱养活自己的前提下,安安静静写点有意思的历史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所以这篇稿子我腹稿打了很久,写作也花了最多的时间,但从文章效果上看,似乎并不好,很多朋友直接留言,说不太喜欢看这种稿子,提醒我可能过于“曲高和寡”了。
我想想,是这个问题。
伊利诺伊的首府在哪里?这个问题的答案至少在1944年末的西线战场上,是有相对性的。如果大多数美国士兵觉得在芝加哥,那它就应该在。斯普林菲尔德这个回答就是错误的——因为这种问答的目的是社交互认,而不是真的去探讨行政区划问题。
所以你要尊重大众意见。
于是我打断了第二天写巴塞罗那神圣家庭大教堂封顶的计划。如您所看到的,写了两篇时事分析,为本号的关注度回了回血。
图片
本来想写写这个,估计看的人会很少。
但我这样一写,有些喜欢我艺术史系列的朋友,又问我是不是“变了”,劝我“不要蹭热点”、“勿忘初心”……
怎么说呢,咋写都有朋友不满意,真的是……
图片
对于这样朋友,我也很感谢,但也请您理解。我得先保证自己写的东西有足够多的人看,而比较冷僻、阳春白雪的东西,在当今互联网上,能传开的几率就是很小的。我会为了我自己和您的兴趣隔三差五偶一为之,但也请允许我写点别的。
当然,即便是写时事,也会遇到相似的困扰。比如本周我点评的卖蔗翁和拐卖案这两件事,说实话,两篇文章我其实都不是特别满意,因为文章的立论和观点都没有跟市面上其他的议论拉开太大的差距。其实在落笔前我是想到了一些更好的切入点的——但这些观点相比之下都太“险”,我不能确定我的读者是否一定能在第一时间接受它。接受不了,就难保不会有些人飞起一脚把我从吉普上踹下去,质问我是不是个“该死的德国佬”。
所以权衡之下,我只好退而求其次,献上那样两篇文章了:
它们其实不是我头脑中对于这个问题的最优解,但确实是我觉得写出来最能让大家接受,同时又给您一些启发的。我相信,无论如何,它们至少没有“伊利诺伊首府在芝加哥”那么离谱。
所以,有些朋友觉得这两篇文章的观点有偏颇、值得商榷之处,或者谈的不深入。
那也没办法,我尽力了。
写公号也有一年了,我越来越发现:公众写作其实跟生活本身一样,是种调和的艺术。
我们当然要对这世上的那么多是是非非做出回答,但同时又要避免因为做的“过于正确”而被踹下吉普车。
这是一种无比艰难的调和,我作为一个写作的学徒,每天都在为它殚精竭虑,也许做的不够好,但期望得到您的理解和宽容。
无论我写什么、怎么写,请大家体量,我也很难。
结尾说回到那个笑话上:
我得说布莱德利将军虽然足够博学,但还是不够聪明,如果他能成功预判了那位宪兵的预判,他也许应该这样说:“嘿,guy,我知道你想要的回答是芝加哥,但其实它在斯普林菲尔德。”
这样的回答就几近完美了,唯一的缺点是,这个答案会比较长。
而这也就回答了最近有些朋友对我的第三个质疑:
小西,你为什么每篇文章都要写那么长?
我想在保证不被踹下吉普的前提下,尽力告诉更多人,伊利诺伊的首府真的不在芝加哥。
图片
全文完
本文2500字,感谢读完,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