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树话乡情!狮山这些古榕树的故事,你知多少?

村中有古树,
绿叶挂满枝,
细诉树中情,
回忆泛心头。
狮山有很多百年古树,它们不仅承载着无数村民的乡情,传承着绿色的理念,更见证着村落的变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狮山的榕树头,聆听树荫下的乡情故事。
图片
榕树头下,成为大多数人乡情的回忆
百年古树积淀乡情记忆
“每一棵树都有我们的童年记忆,那些年在树下追逐玩乐的景象好似发生在不久前。”狮山镇联星社区水部村村民孙沛林回忆着与村中古树的趣事,感叹着时光流逝,也庆幸这些古树依然保存完好。今年已是花甲之年的他经常陪着94岁的父亲在树下闲聊。
图片
联星社区水部村孙氏宗祠旁边有三棵百年古榕树,均为国家三级古树。一棵棵古树树形巨大,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它们见证了水部村村民的生息与繁衍,也承载了一代代村民的浓浓乡情。
图片
“以前这三棵树中间是村口的门楼,这些树就像门卫一样,也起到防贼作用,现在则成为村民榕树头拉家常的好地方。”在树荫下,孙沛林回忆道。
而狮山镇务庄社区荣星村朝天门牌坊旁的老榕树已有376年树龄,为国家二级保护古树,树下经常有村民围坐一起,互道家常,一派悠闲惬意。
图片
图片
“这棵树需要8个人才能合围。”今年75岁的村民潘世说,“村里类似的古树还有好几棵,是村中祖辈种下来的。小时候我们经常爬上爬下,也会在树下玩捉迷藏。”
在狮山,还有一棵据说是最老的古树,它就是狮山务庄社区的李家大叶榕,人称开村古榕,它位于李家村入口处。传说树龄700多年,估计实际树龄300多年。
图片
图片
老榕树底部根枝错落,树皮沟壑嶙峋,犹如饱经风霜的老人安详的脸,树干苍劲挺拔,树冠枝杈冲着天,欣欣向荣。村民在树基部建了围墙作护卫,保护良好。
留住树荫见证乡村振兴
狮山镇朗沙社区下罗沙牌坊前有两棵百年古树,两棵树无论大小、树形都基本一致,矗立在沿江南路边上,成为一道风景线。百年来,也见证着朗沙社区的发展。
图片
“下罗沙以前是一片沙洲,以前牌坊外的沿江南路是基围路,出行非常不便。”下罗沙经济社社长罗日成介绍,下罗沙流传着一句谚语“好天一张刀,落雨一盆糕”,形容的是基围路好天时路面会晒得很硬,崎岖不平,走在上面容易磕着,下雨天则泥泞不堪,好像软黏黏的糕。
图片
以前这两棵榕树周边是一片片农田,大家劳作累了都会到树下乘凉休息,如今,榕树周边是广东新光源产业基地等优质工业园区,见证着社区翻天覆地的变化。”罗日成介绍,无论是修路、还是建工业区,这两棵百年榕树都会保留,而且得到悉心照料。“以前是村民自发保护,现在相关部门切实加强了古树监测、挂牌、养护等工作,我们乐见其成。”
南海区政府报告中提出,要保护好古树名木、古建筑遗迹、文化景观等城市文脉。2021年以来,狮山镇切实加强了古树监测、挂牌、养护等工作。
图片
当前,狮山正积极落实古树“一树一策”管理,有效形成长效的古树管理机制。这样一来,每棵古树都有一张单独的“电子身份证”,标牌内容包括树木名称、拉丁学名、科、种属、保护级别、编号、树龄、简介等信息。用手机扫一扫保护牌上的二维码,树木的“身世”清晰可见。
狮山还注意把“乡村振兴”建设和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相结合,比如沙坑社区以“文以载道,至诚沙坑”为党建品牌,围绕 “忠”、“正”、“礼”、“和”、“诚”文化内涵,因地制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打造出沙坑“五甲”村极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建设风格。其中东华经济社融合村中古树打造一步一景的东华园,成为“村即是景,景即是村”的生动写照。
图片
11月16日,“党建引领促发展 美丽乡村展新颜”——狮山镇罗村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在沙坑社区举行。古榕树下的东华园受到狮山镇人大主席刘伟民(中)点赞。
在狮山,基本村村都有大榕树,一棵棵古树名木是狮山不可复制的宝贵自然遗产、物种资源和文化载体,不仅见证狮山人民坚强奋斗的精神,更是城乡融合发展的见证者。
你村中的大榕树有多长历史?
你和这些树又有什么故事吗?
欢迎留言分享~
来源:佛山新闻网
图文:李仁生
编辑:冯翠平
审核:麦思颖、何永坤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