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环保组织做成了“执政党”:德国绿党,靠什么发展得风生水起?

本届德国新内阁,又被戏称为“红绿灯”组合。
按照联邦德国选举规则,当任何一个政党都没拿到议会50%以上的席位的时候,就需要把第二第三都团结上,以确保支持率过50%~这就有了“联合组阁”的操作。
图片
跟美国总统上台后马上把内阁部长全部换成“清一色”的党内“自己人”不同;德国总理组阁,得大致按照议会席位的占比,以及联合执政的党派们所“关注”的领域来任命。
那么,按照议会投票结果,三个入选党派中,得票最多的,是偏左的社民党,其党主席奥拉夫·朔尔茨当选总理,也就是所谓的“红灯”了。
另外的两个,一个是黄灯,自民党,他的主席克里斯蒂安·林德纳担任了新政府的德国财长。同时,自民党还获得了司法部等其他三个关键部门。
而咱们要重点介绍的这个“绿灯”,名字直接就叫做“绿党”,不但延续了跟能源、环保有关的传统部门的领导岗位,还相增加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外交部。它的党主席安娜莱娜·贝尔伯克,就任联邦德国的新任外交部长。
图片
左财长,自民党主席林德纳;中,总理朔尔茨;右,外交部长贝尔伯克
只是,这个“红绿灯”组合,它们头上冒的“光”,颜色都不一样,政见难免也多有向左之处,日后的搭伙合作,挑战应该还是挺多的。
图片
德国新内阁的几位核心人物
接着,咱们就重点说说,这个“冒绿光”的绿党,是个怎么来历,为什么环保做着做着,竟然搞起了政治——通过提倡环保主义,就能当上外交部长?
图片
柏林总理府门口停着的这辆自行车是绿党的新任食品农业部长塞姆·欧茨德米的“公用车”,绿党提倡环保嘛
德国绿党,全称是(Bündnis 90/die Grünen),按字面意思翻译的话,应该叫做“联盟90/绿党”,也就是说,德国绿党是一家叫“联盟90”的组织和绿党合并出来的组织。
先说这个“联盟90”。
“联盟90”源自东德,历史和最初诉求相对比较简单明了。
那是冷战后期,整个苏东阵营的老百姓日子过得普遍都不如意。特别是东西方对峙最前线的东柏林,东德人眼瞅着对面的西柏林物资丰富,生活惬意,整日怨气冲天。
图片
为了释放这些怨气,很多“有想法”的青年们,聚群到了一块。
没几年,柏林墙哗的一下倒了,两德随后迅速统一。
图片
令人惊喜的突发变故,让这些“有想法”的青年们产生了赶紧临时搞一个“政党”性质的组织,参加统一后的联邦德国大选的意向。
因为这个组织是90年建立的,干脆就叫了“联盟90”。
毕竟,当年的变化太剧烈,太突然,以至于,在后人看来,这个名字,起得确实有点随意了。
图片
时髦的东德潮男潮女,他们也是“联盟90”的主要支持者
那边,咱们再看绿党。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一群西德大城市的“愤青”,虽然能够吃好穿好玩好,但对社会还是相当的不满。
随着冷战中两大阵营核武器数量越来越庞大,西德作为“最前线国家”,境内部署了大量核武器。
图片
于是,一些西德城市“有想法”的青年们,开始高举“反核”大旗,成立了最早的绿党。
1980年代的绿党,在当年的“正常人”眼中,更像是个“混子组织”,除了那些提倡环保,呼吁和平的“绿色人士”、女权主义者、动物保护主义者,更有很多辣眼睛的“非主流”群体纷纷加入。比如,呼吁大麻合法化的(如今已经实现了),要求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这个也早实现了),原教旨的基督徒(要通过禁欲、苦行向上帝展现自己的虔诚)、开放式婚姻倡导者(这个...貌似离实现还差得远)。
此外,还有那时常见的嬉皮士、无政府主义者、摇滚乐手、过剩精力无处释放的学生、纯粹闲得没事干凑热闹的混混....
图片
1980年西德绿党建党大会场面——这随便的,都不太像德国人开会的样子
当然,按他们自己的解释,这“充分体现出了德国社会各阶层的代表性”。
老实说,某种程度上,还真就是这么回事儿。
1983年的选举中,非常年轻的绿党,首次获得了联邦议会席位。
然后,德国政治历史中很著名的一幕发生了~几个绿党议员穿着拖地的喇叭牛仔裤、花毛衣、球鞋,留着嬉皮士的大胡子和长头发,手里还捧着向日葵和树杈子,兴高采烈的来参加联邦会议,同其他党派那些西装革履的议员并肩而坐(下图就是当年现场,看样子,气氛还算融洽)。
图片
图片
更令人意外的是,这种特立独行的派头,不仅没影响到绿党的发展,反而在民众中积累了大量人气。
从1980年代起,绿党的领导人,就打入了西德政府的环境与气候相关部门,开始担任职务。
1985年,黑森州迎来首位绿党环境部长Joschka Fischer,人称“运动鞋部长”。
图片
第一位绿党环境部长菲舍尔
图片
1985年,菲舍尔在黑森州议会上,没有打领带,穿着运动鞋宣誓就职
到了1990年,两德的统一,东德愤青和西德愤青一拍即合,“联盟90”和绿党正式合并,成了当今的“绿党”,继续呼吁反核、停止全球军备竞赛以及维护同性恋者权益等等。
这时候的绿党,虽然在环保领域做得很卖力气,但仍旧属于一个小众党派。
不过,小是小,但角色很关键。
正如开头说的那样,大选中,如果得票最多的第一大党不够50%的席位,就得联合其他政党组阁。
很多时候,如果NO.2党派的席位和NO.1差的不多的话,NO.1会担心第二大党盖过自己,因而,往往更倾向于拉一个小点的党派跟自己合作。
就这样,绿党在施罗德政府里,过得一直不错。
图片
1998年的施罗德和菲舍尔,这位“球鞋部长”变瘦了,也不再穿球鞋,成了一位老练的职业政客
没成想...在2005年大选,默大妈带领“基民盟”大获全胜,原本跟社民党合作的绿党被边缘化。
不过,这对绿党来说,也不算吃亏~作为“在野党”,他们在议会中的席位不受影响,更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在野监督者”地位——通过不断反对,为本党造势,积累人气。
毕竟,国家有啥新政策,你如果上街游行表示支持,容易被人当成神经病,但如果集会游行示威抗议,这宣传力度,那自然是杠杠的。
进入20世纪后的绿党大佬们,紧抓环保和“政治正确”的议题,风格还是如同八九十年代的前辈们一样激进,但在着装和言谈举止方面,愈发更像政客了,早就抛弃了社会运动时期的那个草莽形象。
图片
2017年,德国绿党与联盟党的竞选海报
这些年来,尽管德国经济还在稳步发展,但传统老牌政党没落也是不争的事实。
默克尔和基民盟的长期执政,虽然做得也很不错,但仍旧难以照顾到各方利益。
另外,随着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也让德国选民们切身感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危害和环保的重要性。
此情此景下,在主张个性的当今社会,绿党及时地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挥舞着“为年轻一代发声”的大旗,把“环境保护”和“未来”等同起来,在节能环保、应对气候变化,动物保护等方面,喊出来很多感人的口号和倡议,着实在大城市的青年人中圈了一波“铁粉”。
图片
默克尔政府时代,绿党作为在野党,曾经玩命的施压德国政府,要求关停境内所有的燃煤电站。
当然,这个目标,今天还没实现,以后也很难实现。
毕竟,喊喊口号很容易,能不能实施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在整个欧洲天然气短缺的情况下,绿党却又极力高喊禁止煤电,难不成要大家一起烧劈柴吗?
那么,用较为清洁的天然气呢。
竟然也不行,尤其是不能用俄罗斯的天然气。
绿党议员一直是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坚定反对者,似乎对能源大国俄罗斯带着天然的歧视和反感。
图片
前面说了,绿党从成立之初,就坚决反对核能。
所以,对于绿党来说,他们接受的,主要是太阳能、风能这些“新能源”了。
但是“新能源”们除了不稳妥,成本也不低,要支撑德国这样一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家,短期看,还是相当不现实的。
况且,根据2020年的数据显示,当年,德国煤电贡献的用电量仍占总量的25%。要大跃进式地用短短几年里就实现煤电、核电的完全替代,挑战巨大。
毕竟,旧能源不让用,新能源又不够用,难不成,这是让大家~“用爱发电”?
图片
绿党作为一个成立不过30年的年轻新党,在总体上老派沉稳的德国政坛,居然能迅速坐到举足轻重的第三大党位子,这背后的缘由,除了他们自身“很努力”外,更离不开整个西欧政治社会环境的“天时地利人和”。
早前的绿党,长期属于在野党,总在以拆台者和监督者、反对者的姿态来对待和解释问题;
风水轮流转,已经成为国家直接管理者的绿党,将很快体会到“自己当家,方知不易”的感觉。
另外,还有人指出,绿党主席贝尔伯克并没有过外交方面的经验,之前一直在搞环保和新能源议题,会不会把德国的外交给带歪了?
其实,这方面,倒还没那么严重。正如前面说的那样,德国内阁有社民党、绿党、自民党这“三盏灯”,它们冒得光都不一样,相互联合又牵制,仅凭一个人或者某个“人气党派”,还是无法直接左右德国政府的内政外交的。
这点,也是德国政治规则的成熟稳重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