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禁毒蓝皮书》在沪发布:互联网毒品犯罪正不断升级

记者 | 杨舒鸿吉
编辑 |
1
2021年12月15日,上海研究院、上海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国际禁毒蓝皮书:国际禁毒研究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
《国际禁毒蓝皮书:国际禁毒研究报告(2021)》受上海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支持,由上海研究院、上海大学联合研创,是国内唯一聚焦全球毒品问题、追踪最新禁毒动向、服务国家禁毒工作的系列年度研究报告。
《报告》指出,当前,全球毒品犯罪呈现多元化、低龄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如何提升民众对毒品的警惕性,增强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营造人人参与禁毒的良好氛围,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严峻课题。
尤其是,当下如何传递拒绝毒品的正确信息和正确知识,正面临部分国家政策的调整毒品政策带来的压力。《报告》提到,近年美国越来越多的州宣布推行大麻合法化、去刑罚化,促使世界各国必须重新思考对青少年进行毒品教育、预防的方法。
《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全球禁毒形势,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措施可能会导致毒品消费量整体下降,如果各国政府据此削减了与毒品相关的预算,吸毒预防和相关风险行为等干预措施和戒毒治疗服务可能会受到沉重打击。
《报告》援引《2020年世界毒品问题报告》提到,在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全球经济危机迫在眉睫之际,各国政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将稀缺的公共资源用于有效的对策,避免采取没有科学依据或证据的基本上无效的干预措施。
图片
《报告》还指出,“互联网+电子支付+物流寄递”成为互联网毒品犯罪的主要方式。
《报告》提到,当前,贩毒分子通过互联网络发布销售、订购毒品和制毒物品的信息,使用隐语、暗语进行交易联络,使用互联网加密货币、比特币、亚马逊币、Facebook币、Q币等互联网络货币在线支付,在互联网上物色运毒“马仔”,或通过物流寄递渠道运输毒品,收寄件不用真实姓名,毒品交易活动“两头不见人”。
互联网毒品犯罪在线交易一旦完成,贩毒分子便可通过任何方式的邮寄服务向全球寄递毒品。“互联网+电子支付+物流寄递”的互联网毒品交易方式,使得毒品犯罪不再囿于相对固定的区域,毒品来源范围更加广泛,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上下线、层与层传递毒品的传统链条模式,实现了人货分离、人资分离,降低持毒持币的毒品交易风险和毒品犯罪成本,大大增加了禁毒执法部门打击互联网毒品犯罪的难度。
无可置疑,互联网络通信、第三方便捷支付、物流寄递在方便公众生活的同时,也给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部分毒品犯罪从传统的接触式犯罪开始向非接触式犯罪转变,毒品交易双方通过互联网络通信、第三方支付、物流寄递等减少了物理空间的直接接触,降低了毒品犯罪的风险系数,给禁毒执法部门的互联网毒品犯罪防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报告》指出,互联网络的进步与发展,使得互联网毒品犯罪的犯罪手段及方式不断升级,高科技化、专业化趋势更加明显。防控互联网毒品犯罪,不仅需要禁毒执法部门的主动出击,更需要社会力量的相互配合与协作,共享资源,形成互联网毒品犯罪防控的合力。禁毒执法部门应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协作,密切警企关系,禁毒执法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互联网企业解决职能范围内的互联网络安全问题,互联网企业也可及时向禁毒执法部门提供互联网涉毒情报信息,共同推进互联网毒品犯罪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