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食品安全监管基层巡访(8)|北京海淀区:海纳百川谋良治 淀积重责保食安

海纳百川谋良治 淀积重责保食安
——专访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魏美亮
图片
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魏美亮
位于北京城区西部和西北部的海淀区,高科技企业多,高校云集,名胜古迹众多:著名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颐和园、圆明园、香山等风景名胜都在辖区。由此,全区常住人口较多,北京约2200万常住人口,而海淀区达到312万;和流动人口一样,常年居北京下辖区县第二位。
民以食为天。要保障这么多人口的食品安全,海淀区的监管任务繁重程度也可想而知。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期、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显现的重要时期,如何才能抓好食品安全,落实好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
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魏美亮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推动食品行业发展上,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有诸多考验和挑战,必须时刻站在全局的高度,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应对,主动作为。一方面,要突出首善标准,完善保障体系,整体推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另一方面,要强化治理能力,特别是保障好即将举办的冬奥会食品安全。
图片
认清新挑战 适应新要求
“不论什么时候,食品工作必须着眼大局,把握大势,及时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适应新变化,主动做好监管和服务工作。”魏美亮副局长表示,“以问题为导向。”为此,他长期对海淀区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研究。他认为,海淀区面临的挑战有三。
一是食品业态自身的不断变化持续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随着食品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食品市场细分及更新迭代迅速加快,行业内产品、技术、商业模式日新月异,潜在风险也随之加大,对于食品产业的精细化监管事业带来更为严峻的考验。与日益丰富的业态相比,监管的精细化水平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对于直播带货、社区微商等新兴业态的监管还存在一定空白;部分监管人员尤其是基层监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储备相对不足,对于行业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更新较为滞后,无法较好地适应食品药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监管要求。
二是外部环境为食品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随着首都核心功能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海淀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步伐不断加快,食品生产消费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在持续深入推进“疏整促”工作,食品产业整体向高精尖经济结构迈进,需要整体调整优化和转型升级,运行成本加大;另一方面,海淀区作为人口集中、农业种植养殖规模小、各类生产主体较少,食品主要依赖外部输入的城区,对食品刚性需求大,多样化需求也在日益增长,食品产业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与此同时,预计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疫情防控都将是常态化工作,如何实现疫情防控工作与食品日常监管工作的有机结合,成为食品安全保障的重要课题。
三是特殊的区情对食品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海淀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部队大院密集,大中小学、机关企事业单位相对集中,数量大,存在着集体用餐方面的食品安全风险。
“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确保不出现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否则,一出事就是大事。” 深感责任重大的魏美亮副局长反复强调。
高位推进 全面保障
魏美亮副局长告诉记者:在属地街镇、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区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日益健全,食品安全总体状况持续良好,食品安全消费环境明显改善,近三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影响恶劣、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2019年,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位居北京市第一;“网络餐饮安全治理水平”项目荣获“全国餐饮安全治理十大创新举措奖”。2020年,海淀区市场监管局餐饮服务监管科荣获“全国食品安全先进集体”称号。
成绩的背后,是海淀区对标对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从组织架构、建章立制、保障措施做了大量工作。
海淀区委区政府始终将食品安全作为“一把手”工程,“一盘棋”推进。区委区政府先后专题研究、制定《海淀区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的实施方案》和《海淀区贯彻落实〈北京市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措施〉的分工方案》等,深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健全了食品安全工作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重谋划、出思路、定举措、抓落实,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企业了解食品安全现状,定期牵头召开政府常务会、食安委办公会、专题调度会等不同层面的会议,研究食品安全工作,以高位协调、推动全区食品安全工作。区委将食品安全考核结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相关领导的综合考核评价,区政府将食品安全事项列入重点工作,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督促作用,区人大、区政协专题调研,以有力督查和广泛监督压实食品安全责任。2021年,区委区政府将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重点督查事项,并召开区政府常委会及区委常委会审议《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方案》,区委书记于军对创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依据国家、北京市对于食品安全工作的要求,结合区域特点和实际情况,年初制定下发全区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等各项工作要求,对全区工作进行整体谋划和布局,明确工作方向;各部门依法行政、履职尽责、通力协作,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年末回顾全年工作,总结经验、改进方法,进一步统筹、协调发挥监管合力,推进各项监管工作顺利开展。
2019年,根据市场监管体制改革要求,区市场监管局重新调整、明确各街道、镇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职责、组织构成及办事机构设置,理顺工作机制,完善议事协调规则。由区市场监管局主要领导任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开展各项日常工作。同时,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根据区政府换届、人事变动情况及体制改革情况,及时调整成员及职责,形成区政府常务副区长任食安委主任、区市监管局主要领导任区食安委办主任、各职能部门、各街镇主要领导任成员的领导机构。先后下发《海淀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议事规范》和《海淀区食品安全共享机制》等文件,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办公会议、联络员会议、部门联席会议等会议制度,规范区、街镇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日常工作,促进各成员单位在日常监管、风险管控、行刑衔接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
魏美亮副局长介绍,在对属地街镇绩效考核体系中,食品药品工作考核指标权重被提高至3%,进一步增强了各街镇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和责任意识。2021年,动态调整对街镇食品药品工作年度考核指标,将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年底考核,以进一步推动街镇积极落实属地责任,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落地落实。
“食品监管工作经费纳入属地财政预算后,已经形成稳定的保障机制。”魏美亮副局长介绍道,“我们的经费投入涵盖食品检验检测、宣传教育、信息化建设、食品安全监察员队伍建设等。近三年累计拨付区食品安全工作专项经费15582万元,食品安全工作得以有效开展。”
建设网络厨房 推行一码追溯
海淀区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食品安全工作的创新也是可圈可点。
海淀区在全市率先提出区别于传统透明厨房和视频厨房的“网络厨房”新概念,打造海淀“阳光餐饮”APP。2017年,海淀区全面推进阳光餐饮工作,并将“阳光餐饮”建设纳入“智慧海淀”工程,承担阳光餐饮建设中产生的云平台流量费用、减轻餐饮商户的资金投入;将阳光餐饮建设进度纳入对街镇政府的绩效考核和专项工作督办,每季度进行考核,通报阳光餐饮工作进度和问题;与“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相结合,把督促阳光餐饮建设作为街镇报到的工作重点,多种举措对街镇基层所进行督促指导。街镇基层所根据辖区餐饮单位情况,分期分批召开阳光餐饮宣贯培训会,向餐饮单位宣传北京市政府政策要求、介绍阳光餐饮要求,对未完成阳光餐饮的单位加强监督指导,持续不断地推进阳光餐饮工作进程,自上而下形成了完整的工作落实机制。2018年起,结合品质餐饮工作,继续深入推进阳光餐饮工程。餐饮企业在经营场所和网络订餐页面悬挂清晰醒目、辨识度高的阳光餐饮标识,引导市民选择阳光餐饮企业消费,逐渐形成市场激励阳光餐饮发展、企业主动加入阳光餐饮工程的良性局面。同时,依托每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等食品安全宣传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阳光餐饮社区宣传,向消费者宣传可视后厨的途径——手机APP,引导消费者积极参与,促进餐饮单位加入阳光餐饮的积极性。
图片
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在餐饮企业开展检查。
2020年,为适应新冠疫情常态化监管要求,试点开发餐饮企业自查功能,执法人员可根据权限发起自查任务、选择自查项目,直接通过APP下达餐饮企业自查要求。企业可将自查照片上传至手机APP,执法人员通过APP查看企业自查落实情况,并对检查不到位的企业进行电话或现场指导。经过不断地更新、升级,目前,“阳光餐饮”APP在实现食品加工过程可视化的基础上,实现了数据与外卖平台对接,3750家餐饮服务单位上线“阳光餐饮”手机APP,使用者均可通过APP实时观看后厨操作全过程。魏美亮副局长自豪地说:“海淀区‘阳光餐饮’建设完成率已经超过96%!”
“一码追溯”也是海淀区的全国首创,实现了对食品保质期的可视化“阳光”监管:通过扫描食品包装上的二维码,收银小票即可显示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内容,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将被自动拦截,无法进行结账。目前,超市发13家直营店现制现售区域、便利蜂便利店百余种短保质期食品已实现二维码身份识别。“一码追溯”有效预防了食品超保质期为消费者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为食品经营者加强安全管理提供了便利和补充,也有效减少了消费者关于食品超过保质期的投诉举报。
海淀区校园“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也卓有成效。2020年,强化科技赋能,推进智慧监管,在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开展“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同时,将学生餐加工制作视频信息接入学校(幼儿园)或教育部门网页、APP以及第三方平台,积极组织家长膳食委员成员到校进行参观,并利用校园广播、公式栏、互联网、微信、家长一封信、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广泛宣传了实施校园“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的重要意义,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鼓励学生、老师、家长及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监督,提高了食品安全意识,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多措并举 确保校园食品安全
海淀区是教育大区,保障以中小学和高校为主的校园食品安全是区市场监管局工作的重中之重。魏美亮副局长表示:“校园食品安全了,我们的工作就合格了一大半。必须用最严监管保障校园食品安全。”
图片
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检查餐饮企业从业人员信息。
海淀区每年春秋开学季,都要组织开展全区在中小学(含托幼机构)食品安全拉网检查,对学校食堂原料进货、加工过程、餐厨用具清洗消毒和环境卫生等关键问题进行细致检查,合理使用快速检测手段排查食品安全隐患。同时加强对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的食品经营单位进行全覆盖检查,重点检查校园周边餐饮服务单位主体资质、从业人员健康管控情况、原材料进货查验等落实情况;重点检查校园周边食品销售单位从业人员健康管控和环境消毒情况,调味面制品、熟肉制品、烘焙食品、糕点、饮料类等学生经常购买品种的经营情况,食品标签等外观质量状况、经营过程控制情况。
为了从源头上严把食品原材料的进货关,海淀区通过信息化手段集中管理食品供应商资源,研究采购模式,引导、鼓励学校及幼儿园开展大宗食品采购模式。目前,全区中小学及托幼机构食堂均已制定大宗食品采购制度,在米面油、肉蛋奶等重点食品类别先行先试,建立进货登记台账,固定采购供货商,并与供货商签订采购合同,索取、保存供货商资质、供货票据、检测报告等相关材料。
为了引导学校积极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根据校长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建立健全了校园陪餐制度,实施集中用餐陪餐。同时,从服务角度入手,让学校相关领导切实深入到学生中去,充分了解和听取学生对就餐的需求和意见,健全矛盾化解机制,正确面对学生及家长的合理诉求,积极争取各方理解支持,协调解决好纠纷矛盾,维护校园食品安全稳定。
海淀区还切实加强学校食堂和外送学生餐企业厨师烹饪技巧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训,聘请全国知名的厨艺大师在专业场地针对校园食品安全特点,培训厨师烹饪适合学生口味、营养健康的饭菜。在培训的基础上,根据考核成绩和实际操作水平,组建海淀区校园厨师“专家团队”,通过以点带面、引领辐射的体制建设,让更多的厨师参与其中,理解和掌握更多适合师生口味的烹饪技巧,做出安全营养、品种丰富、口味健康的饭菜。
图片
海淀区2021年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举行。
“我们的食品安全宣传工作可以说是多措并举、丰富多彩。” 魏美亮副局长介绍道,海淀区结合每年“食品安全宣传周”、“5.20健康营养日”等主题活动内容,通过各种宣传形式和途径,积极在校园内开展“食育”教育,动员广大师生、儿童参与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活动中以学生、儿童为重点教育对象,以食堂为重点管理环节,以学生、老师和家长为重点宣传目标,坚持宣传活动进校园、进教室、进食堂、进家庭,做到了社会、家庭、校园三位一体管控,使学生、儿童饮食安全无死角、无盲区。
具体的做法上,则是组织好“六个一”活动,即:召开一次启动仪式,利用升旗仪式或班校会时间召开“食品安全活动周”启动仪式;发放一封家长信;举办一次专题讲座,可以聘请专家向师生宣讲食品安全及饮食营养讲座;召开一节主题班(队)会;绘制一份手抄报(也可以制作漫画、动画及喜爱的宣传手册);举办一次主题宣传,可以利用校园电子屏、宣传栏等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激发广大青少年学生、儿童的参与热情,引导科学选择食品,预防食源性疾病。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坚持普法教育与普及科学知识教育相结合,引导广大师生、儿童理性看待食品安全问题,强化其食品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合理搭配营养膳食,杜绝浪费,营造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魏美亮副局长同时表示,海淀区的宣传是与时俱进、形式多样的:通过创新宣传手段,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宣传平台,采用线上食品安全科普有奖问答、“光盘行动”动漫视频、微信朋友圈食品安全科普知识、手机短信推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加强线上线下交流互动,调动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监督、关注食品安全的积极性,提高了居民食品药品安全满意度,营造食品安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氛围。
突出首善标准 树立首责理念
图片
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科普宣传。
如何保持曾经的成绩,如何面对疫情常态化和冬奥会的挑战?魏美亮副局长也进行了深入地思考。他表示,下一步,海淀区要继续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着力点,全面落实《北京市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措施》,突出首善标准,加强重点治理,完善保障体系,有效防控输入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整体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和冬奥会保障工作。
首先是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树立首责理念,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管理职责。除了要继续健全全区食安委办工作机制,加强统一领导,健全沟通合作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实现压力传导和责任落实;还要持续完善督查考评机制,如完善责任约谈、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建立科学公正的综合考评机制,统筹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其次是加大源头管控力度,继续开展农用地土壤环境监测和危废产生单位专项检查,落实基本农田和耕地保护动态巡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继续推进“三品认证”工作,提高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加大食品高风险领域、高风险产品的抽检数量和抽检频次,提高监测的覆盖率;发挥快速检测风险研判的作用,加大对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有形市场及旅游景区、美食节等不同场景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实施快查快检。同时,还要以乳制品、肉制品、食用油、食品添加剂、儿童食品等为重点,针对繁华商业区、餐饮服务集中区、城乡结合部以及集体用餐单位、建筑工地食堂、学校食堂等重点区域以及网上销售食品等行为,加强日常和专项监督检查,开展专项整治和综合治理。
图片
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冷链食品执法检查。
魏美亮副局长强调,要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及时消除风险隐患。特别要加强冷链食品监管和管控,组织开展冷冻冷藏肉品、水产品等重点产品的风险排查,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加强从业人员日常防控和冷链食品储运产销环节的预防性消杀。引导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注册并使用 “北京市冷链食品追溯平台”,开展进口冷藏冷冻肉类、水产品生产经营活动,实现食品安全来源可溯、去向可追、风险可控,确保“全过程监管”无缝衔接、不留死角。同时,要做好进口冷链食品应急处置预案,“天气转凉,病毒传染风险增加,各部门要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工作,一旦发现冷链疫情能够及时妥善有效处置。”
“食品安全是全社会的事情,所以我们还要积极引导社会共建共治。”魏美亮副局长表示,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加强行业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引导行业守法经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的管理和培训,充分调动信息员在隐患排查、宣传教育等方面工作的积极性。“特别是要加强新闻宣传协作和舆情监测,强化舆论引导,调动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监督的积极性,让辖区居民在食品安全方面有更高的获得感、满足感。”
策划 · 采访:李涛 宁安
统筹:郭敏 宋帆扬
新媒体:王廷芳 宋涛
来 源:中国食品安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