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美国女兵林奇:美军“人造英雄”和“演出来”的营救行动

伊拉克战争结束当年,美国隆重推出了一部“主旋律”电影——拯救杰西卡·林奇。
据影片宣传描述,《拯救杰西卡·林奇》根据不久前的真实事迹改编,里面的女主杰西卡·林奇的同名原型,是美军在伊拉克战场上的“战斗英雄”,当年的7月21日,林奇还被授予了规格很高的紫心勋章。
图片
《拯救杰西卡·林奇》电影海报
电影情节跟美国的官方报道高度一致——2003年3月23日下午,19岁的女兵杰西卡·林奇所在的美国陆军第3机步师第507机修连,一共33人的车队,遭遇了伊拉克抵抗武装的伏击。
图片
因为正好赶上沙尘暴车队还迷了路,走错方向,再加上本身就是后勤部队,战斗力不算强,经过20分钟的激烈交火,美军中有10人被打死,7人被俘虏,剩下16人得以突围。
而被俘的7人中,就有杰西卡·卡林奇。
图片
其余的几名被俘人员,论性别和外貌,做宣传的话,确实不如林奇有优势
据报道,在激战中,林奇表现得非常勇猛,把自己枪膛内的所有子弹都打光后,又和敌人展开了无畏的肉搏,最终因伤势过重才被伊军俘虏。
随后,她被困住送到了伊拉克反抗组织控制的医院,在医院中,受尽了折磨和凌辱。但林奇一直坚强不屈,甚至做好了当个“美国烈士”的准备。
很快,得知林奇等人被俘的美军高层,非常重视,紧急策划了一起“惊天动地”的拯救行动——4月1日晚,两架“黑鹰”直升机在夜幕的掩护下突然杀向医院,一队美军特种部队从医院大门破门而入,而另一队特种部队则通过直升机索降,破窗进入。两队人马里应外合,很快将满身伤痕的林奇救出。
图片
当年现场
不说电影,就看当年美军官方公布的新闻画面——以夜视仪的角度,画面显示,在晃动的镜头下,全副武装的美军特战队员,在空荡但危机四伏的医院里一层层的仔细搜索,终于在医院的2层发现了4名被俘美军,继续紧张搜索了一阵子后,又在3层发现了2名被俘美军,最后在医院的顶层发现了病床上,看似奄奄一息的林奇。
图片
被“隆重”救出的林奇
以上整个“解救”过程被剪辑后在美国各大媒体上滚动播放,把全美人民看得热血沸腾,“爱国主义情怀”爆棚——这不就是一出现实版的《拯救大兵瑞恩》吗?美军如此的“强大”和“关爱个体士兵”,这种对被俘人员“绝不放弃”的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营救的风格,从二战时代至今,始终如一,也是太感人了吧!
趁热,原《纽约时报》知名记者,普利策奖获得者理克·布拉格,还亲自执笔为林奇撰写了个人传记《我也是个兵:杰西卡·林奇的故事》。这部紧急“攒”出来的自传(注意,当事人只有19岁,就出“自传”了),被美国媒体大肆宣传,成了组织上安排全美企事业单位员工的“必读书目”。
而林奇本人也被拉到了全美各地,以战斗英雄的身份,军装笔挺地做演讲——所到之处,溢满了“荣耀美利坚”的情绪。
图片
就这样,在美国政府和媒体不予余力的炒作和发酵下,甚至,连此时的美股也受到了这种“积极情绪”的影响,上涨了百分之二点七。
图片
2003年美国国老兵日(11月11日)的前一天,林奇拄着拐杖,参加了“年度女性”奖的颁奖典礼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虽然都说眼见为实,但仅仅透过媒体借助当事人口吻的描述,以及那些剪辑后串联起来的现场镜头,要说明整个事情的原委,还是有点站不住脚的。
随着那股子狂热情绪的褪去,一些理性的媒体还是察觉出了事情的蹊跷。
2004年,以《芝加哥论坛报》为首的多家媒体采访了当事人林奇,又进一步还原了一些真正的“细节”。
跟之前林奇英勇战斗,打光了子弹还进行了肉搏,因为丧失了反抗能力才被俘的报道不同,林奇自己承认,车队遭遇伏击后,她和战友所在的车辆不慎被反美武装的RPG火箭筒击中而失控,最终撞向了另一辆车,这才是导致了自己的重伤。
车祸重伤前,在林奇和战友们逃离伏击的路上,她手中的突击步枪M16还正好卡壳。
所以,林奇在整场战斗中一枪未开,更别提英勇杀敌数人了。
图片
被拉出去到处演讲的林奇
在ABC(美国广播公司)的演播室里,镜头前,林奇主动否认了“战斗英雄”的传说:
“子弹射得汽车千疮百孔,到处都是伊拉克士兵,你可以听到人们的尖叫声,我害怕极了。”林奇亲口对主持人说道。
她随后发现自己的枪被卡住了,根本无法保护自己——“我的枪被卡住了,那天我一枪也没有开,我所能做的事情就是跪下来祈祷,突然,我坐着的悍马被RPG击中,颤抖着开了一阵子,就翻车了……这是我最后记得的事情。”
至于在伊拉克武装人员控制的医院内遭遇到了“虐待”和凌辱,林奇在随后的采访中,也予以了否认。她回忆,那些伊拉克医护人员,大部分都能说点英语,并未因为她是美国兵而进行过任何虐待,照顾的很妥帖,炸弹+车祸重伤的林奇手术后,刚刚醒来的时候,伊拉克护士为了鼓励她,还主动她唱歌给她听。
林奇后来被送往了德国境内治疗,她的主治大夫也曾表示,林奇在伊拉克的手术,非常及时,如果不是伊拉克医生的救治,她将很难恢复行走能力。
图片
被专机送到德国救治时的林奇
而至于林奇是如何“落入敌手”的,那些在伏击中撤退的美军,也纷纷出来作证。
原来,真实的情况是,交火中眼看伊拉克武装追兵在后,而林奇又大量失血,多处骨折,昏迷不醒。
这种情形下,一旦强行拉拽着林奇进行撤退,不但很拖后腿,还非常容易对她造成二次伤害。
于是,战友们把她从已经翻车的“悍马”里面拖了出来,平放到了醒目位置,然后就撤了。
很快,林奇被伊方武装人员发现,并很及时地送到了医院进行救治。林奇在那里总共住了8天。
跟后来伊拉克境内兴起的各色极端主义组织武装和恐怖分子不同,2003年3月,开战之初的伊拉克武装,很多都属于反对美军入侵的民兵和一些效忠萨达姆的政府军,是较为世俗和理性的。
也正因如此,他们对受伤的美军,并没有进行残忍的虐待和侮辱,而是遵守了国际法相关原则,解除伤病们的武装后,送到医院治伤去了。
镜头中,林奇自己亲口承认——我不是报道中的传奇英雄...那时候我躺在床上,脑子还不清醒...媒体们说的,很多都是他们自己想象的东西,我的经历,不是那样的....
图片
主动说真话的林奇,上了时代周刊
然而,事情到这里就真相大白了吗?
还真没这么简单。
2007年4月,已经如愿读了大学的杰西卡·林奇,出现在了美国众议院监督和政府改革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下图是当年场景。她身后是著名球星帕特·迪尔曼的哥哥凯文。
帕特参军后,在阿富汗战场上被战友走火枪支误杀,但美国军方却选择了故意掩盖真相,说他是在对峙塔利班武装的时候“英勇阵亡”,也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战斗英雄,来刺激民众支持五角大楼方面的海外军事行动。
图片
在听证会上,已经成熟起来的林奇冷静地说——4年多前,她被解救后一直躺在医院里,根本不知道五角大楼正在利用她拍摄一部虚假的英雄宣传纪录片。
而且,她还第一次公开揭露了自己被“解救”时的现场实况——现场既不惊险,也不刺激。懂英语的护士跟她说,伊拉克武装人员已经通过“某种渠道”,主动联系了美军,告知了医院所在位置,希望美军使用和平的手段把战俘接走。
很可能,自己被“救出”的时候,医院里,除了值班的医生和护士,根本就没有任何伊拉克武装人员....
这下子,“瓜”可相当大了。
可为什么在实况录像中,美军特战队员最早进门的时候,好似还是出现了一些交火,现场气氛貌似很是紧张呢?
五角大楼找人“演”的呗。
如此平淡地去“接走”被俘人员,怎能体现出“王师的威武”呢?这很不“美国”。
图片
根据听证会传唤的一些证人的表述。原本,伊拉克武装人员几个小时前就撤出了,美军可以马上顺利“接走”林奇这几名美国伤兵,但五角大楼方面坚持要“先准备一下”,派特种部队去“营救”林奇。
于是,他们出面联系了伊拉克医院方面的领导,要求他们配合。
听证会上,当年那位伊拉克院长的助理,也出面做了证,承认为了满足美军的要求,特意临时找了几个人化装成了“武装分子”,来为海豹突击队“配戏”!
一切准备“妥当”后,就有了开头的那个惊天动地的“拯救大戏”——海豹们一边对所谓的“武装分子”射击空包弹,一边煞有介事地高喊“快!快!”、“当心!”,期间还投掷了不少闪光弹。
总之,在一通折腾后,美军终于成功“救走”了林奇和她的战友们。即便当时的医院中,除了伊拉克医生和护士,没有一兵一卒。
再后来,趁着这个“拯救女兵林奇”的热度,美政府和勾搭上的一些媒体们,又赶紧在林奇这名19岁的女孩的个人层面上“深挖”素材。
于是,全球人民都看到了这样的一个杰西卡·林奇——伊拉克战场遇到伏击,勇敢开枪对射,杀敌数人,子弹打光后肉搏,最后重伤不幸被俘,又受尽敌人虐待,最终被祖国母亲不惜一切代价成功营救的“美国英雄”。
看似,一切都是那样的“完美”,既可以体现王师的“威武”,打造美军偶像,还能顺便指控一下伊拉克方面“践踏人权”,来证明自己发起这场侵略战争的“正义性”....
图片
可五角大楼方面万万没有想到,被“营救”的杰西卡·林奇,她是个诚实的女孩...
听证会上,林奇讲道——当年,关于《我也是个兵:杰西卡·林奇的故事》这本自传,还有那些演讲,令我十分困惑和不安,我必须要把真相说出来...我在伊拉克的医院里,没有受到虐待和侵犯...美军的“拯救”方式是错误的,完全没有必要的,他们更不应该拿我象征什么东西...这让我,很受伤害。
可是...虽然林奇本人“很受伤”,但她当年光是那部自传,就拿了足足50万美金的版权费呢。
不过,最终,多数人还是对林奇表示了理解和原谅——她是个好孩子,她只是布什政府的牺牲品,他们希望利用林奇来证明美军对伊拉克战争的正义性。”
图片
2003年,稀里糊涂的接受嘉奖时的林奇
林奇的生活重归平静后,她如愿以偿地当上了一名幼儿教师,这也是她当年选择参军的初衷——家里支付不起巨额的大学学费,参军则能及时解决这个问题,而林奇生活的小镇,又属于西弗吉尼亚州失业率最高的地区,靠打工挣学费难度极大。所以,为了上大学,除了参军,对林奇而言,几乎没有其它的选择。
实际上,在林奇经历的这场战斗中,她的室友,23岁的单身母亲洛丽·普里斯特瓦,是伊拉克战场上阵亡的第一名美军女兵。但那时的美国政府从来没有给过她任何正式的宣传。
图片
林奇和普里斯特瓦(右)
据林奇回忆,普里斯特瓦才是真正和敌人进行了激战厮杀的人,并在战斗中一直保护着步枪卡壳的自己。
为什么,她却被刻意忽视了?
很可能,就因为普里斯特瓦是美国印第安裔。在当年的美国政府看来,显得不够“主流”和具有代表性。
当然,要是换做如今的美国,那肯定会又会是另一番操作了——除了女性、少数族裔,恨不得再给她挖出点什么酷儿、跨性别者这样的“时髦身份”...
毕竟,在白宫和五角大楼眼中,那些“美国英雄”,其实都是“工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