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特谈双减|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念,精准推进“双减”工作落地实施

“双减”的最终指向是提高育人质量,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本期“双特谈双减”,让我们一起来看这几位特级校长、老师谈经验!
“双减”背景下的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图片
岳文成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枣营分校书记、校长,历史特级教师)
2021年9月1日,新学期开学伊始,双减政策正式实施。面对双减政策的出台,学生、家长、社会教师均表现出积极的拥护态度。但双减减负不减质这又对各方就保证学习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笔者结合本校实践就学校、教师和家长三方面如何在双减背景下采取适当的策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总结出以下肤浅认识。
学校层面:把握双减政策实质,为师生教、学把关定向
首先,学校要充分学透双减政策,严格把握精神实质, 确定正确的双减教育教学导向,把立德树人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做为学校的根本任务与使命,坚决摒弃急功近利的教育短视行为,并以此为前提,设计好科学可持续的学校双减工作方案与实施策略。
第二,认真做好课程规划。针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发展构建科学实用的课程体系。双减的目的在于减少学生课业负担,课外培训负担。这要求学校在实施三级课程中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题下保证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效果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为了使课程更精准的为学生成长服务,我校将课程分解为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基础类课程注重学生人文知识、自然科学、体艺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所以,充分利用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本学期以来,我校做了以下尝试:通过单元知识整合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尽可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对单元知识的整体理解并建构知识框架。课堂教学中学校还以“以学定教、问题引领、探究发现,合作学习,拓展延伸、巩固提升”五个环节的落实确保学生学习能力提升,通过这些措施让学生“吃饱”。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与认识,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我们又创新性的开设了生活中的学科校本课程。校本课前教师将生活中的现象提前以探知单的形式印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用学科知识解答生活中的现象。在校本课上以个人和学习小组的形式分享。我校的每周二、四、五下午是校本课的实施时间。校本课堂上学生表现异常活跃。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校本课堂上得以充分展示与提升。
生活中的学科校本课也成了我校课程的一大特点,为学生“吃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全校师生全员参与的生活中的学科以其特有的系统性,趣味性,真实性深受学生、教师,家长的喜爱。目前我校共开设生活中的学科校本课14科,含盖中小学所有学科。此外,学校还在拓展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中,把学生学科素养和能力的培养作为落脚点,通过内容一目标一实践一评价一提升五环节的实施保证了学生素养与能力的提升。
第三,学校要针对双减背景下老师专业发展需求,做好教师培训供给。本学期我校结合教学常规指导全体教师落实好备课、授课、作业、辅导等各教学环节要求。学校还针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程度,将教师分成职初型教师、发展型教师和成熟型教师三大类,对三型教师在双减背景下的专业发展需求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专家引领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与辅导,使教师在常规教学和特色发展方面都取得了更大的进步,为教师在双减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教师层面:让高效课堂为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服务
首先,教师要树立大教育观念,认真学习领会学科教材编写意图,把教学目标内化于心。充分研究学生学情,以学生实际获得为出发点,以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与能力为目的整合单元学习内容。通过单元整合教学让学生建立前后知识的因果关系架构,形成系统的学科体系,实践证明:大单元备课,大单元教学能节省时间,有效的提升教学效率,防止学生知识的碎片化,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作业负担。
第二,教师在上好单元整合课的同时,要注重上好复习课和习题课。双减要求老师能引导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学会新知并完成对新知的巩固。让孩子腾出更多的时间发展兴趣爱好。那么老师就要把握好复习课和习题课的教学效果,通过这两类型课的实施为学生扫清知识路上的拦路虎。
在复习课上,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建构本阶段学习的知识框架,在记忆中形成知识内容思维导图。在习题课上,教师要根据学生日常习题中所报露出的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掌握解决问题模型,并做到举一反三。
本学期以来,我校结合区第二届教学基本功展示活动,倡导全体老师针对复习课和习题课两类课型认真研究实践,全员教学常规展示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做法和精彩案例。高效的复习课和习题课,让学生更为牢固的建构了知识,提升了学习实践能力,减轻了学生课下作业负担,深得学生与家长的认可。
第三,教师要始终牢记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课总要把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作为课堂设计与实施的方向。双减背景下,我校提倡教师在备课和授课中要始终贯彻落实“以教定学、问题引领、发现探究、合作学习、拓展延伸、巩固提升”24字教学方针,以此为抓手,保证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最终保证学生学习能力得以提升。
长层面:为孩子学习能力的提升创设环境与条件
首先,家长要利用好双减形成的有利时机,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设计好学习、生活能力发展规划,并将孩子的发展与国家发展、民族的振兴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家长要用的战略眼光看待孩子的能力培养与发展,对孩子的发展要从长计议,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能与他人盲目攀比,也不能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要以科学的规划对孩子施教,实现久久为功。
第二,双减背景下学生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涉猎的知识,发展更多的兴趣。家长在孩子兴趣和爱好形成发展的过程中,要千方百计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条件,家长要以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做好引领与示范。家庭教育中亲子教育,亲子学习是特别有效的教育形式,如果条件允许,家长要用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共同学习,彼此交流,教学相长,让孩子的身心从小就浸润在充满学习氛围的家庭环境中,体会亲情,感受学习的乐趣,潜移默化的提升学习能力。
在双减背景下,社会、 学校、家庭、学生多方加强协调,互通有无,形成彼此联动的育人机制也是十分重要的。相信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各方认真落实政策要求,积极作为,双减政策一定能促进基础教育事业焕发出勃勃的发展生机。
落实“双减”重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图片
王福江 (怀柔二小校长、特级校长)
2021年教育最热门的词语恐怕就是“双减”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后,家长最焦虑的问题之一是孩子的学习状况能不能适应面对未来中、高考的需求,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要教育行政门改革招生考试制度,进一步淡化考试的选拔功能。二是要学校肩负起提升育人质量的重任。
“双减”的最终指向是提高育人质量,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教育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一根本,努力创设适合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积极提问,着力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念
决定课堂教学方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如果没有真正认识到教学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途径并外化为教师教学行为的话,教师的教学就很容易陷入只传授知识而忽视学生发展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学生虽然强化了知识,但学生学习的愿望、兴趣、好奇心、创造力会大打折扣,教学就不能很好地为学生发展提供持久的学习动力。
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注重知识的获得,而忽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只关注学生懂没懂,会不会,练习有没有做对,考试能不能考高分,而忽视了这些知识是否通过学生自己建构获得的,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否是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知识,经过系统思维解决的,这样的教学就不是好的教学,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思维、人格的发展,学生就会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因此,教育者要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去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活动,敢于让学生去实践、去尝试,让他们在探索与碰撞中获得学习能力。
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
学生是学习结果的主要“生产者”,教师只是引导、组织、激励学生“生产”,因此我们要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给学生学习实践的时间、空间,只有这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才能逐渐养成。
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要求教师要把握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把握好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把握得好,学生主体作用就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就能够创设出符合学科特点、适合学生实际的学习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能够逐渐感悟到学科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不仅会更好地促进今后的学习,而且会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学生的学习本领会逐渐增强。
正如鲁杰教授所讲:教育更重要的是发展人之发展的动力,授人以自我发展的“发动机”和“钥匙”,并不断提高它的能量和功能范围。教师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备好课,要站在儿童的角度看待学习过程,要从学生成长的角度而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角度设计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只有在发现问题解决问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善于抓住生成的教学资源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方法,而精彩的生成一定是精心预设的结果。如果我们总是以学生获取知识的角度设计教学,我们就不会真正创设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学生自主成长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促进学生深入思维
善于深入思维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主动思维、深入思维,让每位学生感受到思维后的乐趣和收获。
首先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激发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理想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学习,应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知识被探索、被发现、被清晰的过程,是学生各种能力实践、培养、发展的过程。
其次要让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思维。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师生共度的一段生命历程。学生只有在你所教的学科教学中感到自身的价值,他的课堂生活才有意义,他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对学科的喜爱。要学会等待,要学会在教学中留下空白。提问后不要马上叫同学回答,给更多的同学思考机会;出现错误后不急于纠正,给学生自己反思的时间;教师要尊重学生思维结果,哪怕是错误的结果(只要是学生思维的结果),这样学生才能养成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积极思考的习惯。
只有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才能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才会有更多的时间锻炼身体,培养自己的兴趣特长。只有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才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双减”工作落地。
转变观念 助力成长
图片
王晨 (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分校校长)
12月9日,在北京市“双减”工作大的背景下,《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落地并引发广大热议。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通过评价方案可以看出本次改革应试和分数绝对不是目的,而是引导学生既重视身体的基础素质,又重视理论知识,还要养成长久坚持的习惯,而且提供很多的选择,这对于学生自主自愿、积极参与、养成习惯、终身坚持做了积极的引导,真正的着眼点是在学生的健康上。有了健康、有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学生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人生才能更精彩。
观念的改变是此次推动方案改革的重要条件。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在“五育并举”全面推进的过程中,经常提到“无体育不教育”,这次调整后的分值虽然从40分增加到70分,但在考核方案实施的具体的项目和措施上看,其本质是在缩小分值差距,目的就是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快乐参与,只要坚持每一天的点滴积累就能够拿高分、拿满分。而家长、学校、教师要对体育工作有一个重新定义,不仅仅是要改变“主科”或者“副科”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要把孩子作为一个完整的体育与健康成长的载体,要真确认识到家庭、学校应该给予孩子全面的体育健康观。
此次改革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分校作为一所纯初中校,在坚持“学生的成绩只是学校的荣誉、学生的成长才是学校的成就”的教育理念下,一直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我校根据自身场地和季节变化,在每个月、每学期、每学年都有计划的安排各项体育赛事,全校范围内的运动赛事有两个,第一学期的体育节以及第二学期的竞技运动会,在体育节中根据学生年龄、生长发育特点,分别针对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安排不同的赛事,初一课间操比赛、初二年级篮球赛、初三年级体能比赛;第二学期的竞技运动会,提供学生展示个人能力舞台,让学生体验到竞技运动的激情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调节失败后负面情绪,以培养健全人格。在这两项体育赛事之余,学校每月针对不同年级设立打卡赛、拔河、跳绳、长跑等等一些小型比赛,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习惯,增强集体荣誉感。
学校在挖掘自身潜力的同时,还积极与区体育局以及社会资源合作开展多元化体育课程,本校体育老师组织啦啦操社团,借力西城体育局开设武术社团以及手球队,同时借助社会资源,开展中国传统民俗运动,如花样跳绳、花毽等项目,让更多的学生接触不同的运动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
体育工作是落实“五育并举”的重要一环,体育老师在这一环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学校体育组根据学生生长发育特点统筹考虑初中三年的整体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落实到每一学期的工作中,确保学生在学习到基础课程的同时,又能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快乐和收获。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我们的责任,学生身心健康,强壮体魄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新的考核评价方案定能引导学校、家长和学生重视运动、重视健康,在“双减”的大背景下,更能形成五育并举的氛围,促学生全面发展。
来源: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
编辑:尚晖
编审:郝彬
终审:王宇 苏金柱 鲍丹禾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