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展来了|侯马盟书中山篆,​纵横有象起惊雷!听郝建文讲述战国中山三器铭文的秘密…

图片
▲中山三器
▲侯马盟书
图片
▲中山三器上的文字
如果,
晋国的侯马盟书,
与中山国的中山三器文字相遇,
会碰撞出什么火花?
春秋战国时期,
伴随诸侯割据和文字使用范围的扩大,
书法也出现了浓厚的地方色彩。
晋国的侯马盟书,
与中山国的中山三器文字,
反映了由大篆到小篆的书体演进和笔法变化,
是春秋战国时代汉字发展史的鲜活标本,
亦是古人书写艺术的珍品。
2021年12月14日,
纵横有象
侯马盟书与中山三器文字艺术展
在河北博物院北区二楼9/10号展厅展出。
图片
▲展览现场
本展览分为三部分:
朱书写春秋
刀笔铸华章
古篆展新姿
通过侯马盟书照片、中山三器文字拓片、
当代篆刻印章、书法作品等展示,
让广大观众了解春秋战国文字的滥觞,
感受中国古代文字艺术的丰富文化内涵,
并从书法艺术中汲取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
从而发挥汉字的文化纽带和文化传承价值,
充分把握中华文明的根和脉。
该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3月14日。
图片
图片
▲展览现场
本期推出的是,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
河北博物院研究员郝建文撰写的文章:
我与战国中山三器铭文
文博山西相关文章
图片
▲中山国位置示意图
我与战国中山三器铭文
文 / 郝建文
命运自有安排,也许来到这个世界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我也不例外。自青年时代始,古代壁画临摹在我心里就是非常神圣的工作,我为之努力了近30年。可以说,它已经深入我的血液和骨髓。近几年,我又分出了一些精力和时间,关注战国中山三器铭文。当我在电脑上一遍遍放大铭文照片仔细观摩,并乐此不彼时,我也曾想,我的出生地河北平山和中山王墓直线距离只有10华里,我会不会就是中山国人的后裔呢?说不定传播中山三器铭文是我生来的另一个重要使命。
图片
▲铜山字形器
结缘考古绘图
我从小喜欢写字画画。小时候家里比较穷,在我四五岁的时候,父亲带我去外村看病后,抱着我到供销社想给我买两块糖,我看到货架上有一本小人书,特别喜欢。于是我放弃了吃糖,坚持要买书。我的理由是糖吃了就没有了,书可以一直看。不记得糖买了没有,但是,那本书买了,我开心极了。回家后一遍一遍地看,对照书上的画临摹。
大概六七岁的时候,和几个小伙伴跑着玩耍,一个小朋友从兜里掏出一对银耳环让我看,说是他爹在地里取土挖到的。我看到上面“中和”两个字,喜欢得不得了,最后,我用那本心爱的小人书换了那对耳环。我与文物的缘分从那时就结下了。
12岁时,由平山中学初中美术老师推荐,我参加了平山县文化馆举办的美术训练班。此后几年,每年冬天的训练班我都参加。我造型能力比较好,喜欢画人物画,初中毕业后县文化馆一位老师推荐我去县电影院画海报。还没有到报名的日子,一天晚上,我收到县文化馆另外一位老师从省城寄来的信。信中告诉我,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与吉林大学组建的张家口蔚县考古队招美术基础好的绘图员,让我通知另外两位同学,第二天一起到石家庄参加素描考试。两位同学一个在大吾乡,一个在三汲乡,离我家都很远。
图片
▲作者所绘中山国石制六博棋盘线描图
第二天天还不亮,我便骑着自行车去通知他俩,然后匆匆忙忙赶回家。虽然我心里想的是去县电影院工作,但是,觉得不去石家庄一趟对不住老师的推荐。早饭后,二姐送我到县城的长途汽车站坐车赶往省城。
当我到省二院站下车时,离约定的时间已经晚了近一小时。接我的人已经走了。人生地不熟,我费了很大周折,才找到了省文物研究所。在收发室我遇到了刘增坤师傅(中山国出土的重要文物都是他动手修复的),他热情地领着我去找人。
当我走进办公室,看到器物架上蔚县三关、筛子绫罗等地出土的数百件陶鬲、三足瓮、陶豆等文物,那古朴别致的造型深深打动了我。想着以后能每天接触这些东西时,我心里非常激动,马上改变了主意。考试顺利通过,我步入了文博行业,那年我17岁。
在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孔哲生、吉林大学陈雍和张文军三位老师的指导下,我初步掌握了考古绘图的基本方法。几个月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技术室主任张守中老师承担了蔚县考古发掘报告插图的绘制工作,他看到我临写的曹全碑,知道我还爱好书法。于是,除了向我传授考古绘图技法,也开始教我书法。我边学习边工作。
痴迷中山铭文
蔚县考古发掘报告插图完成后,张老师开始教我绘制中山国的文物。我与中山国的缘分开始了。那些文物出土于我的家乡,看到它们我就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小铜鼎、铜罍、六博棋盘、陶爽等文物,我都搬过摸过,也仔细地端详和认真地测量绘制过。看着这些文物我对古人油然而生出一种敬意。
当我看到中山三器(青铜圆鼎、方壶、圆壶)的铭文时,更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听说那些文字都是古人直接在铜器上刻出来的,而且还没有刀痕,更觉得古人太神奇了。我在张老师编撰的《中山王厝器文字编》上看到那些婀娜多姿的文字后,更加喜欢那些铭文了。女儿出生后,我特意用中山三器铭文为她刻了一个印章。
图片
▲中山王厝铁足铜鼎
图片
图片
▲中山王厝铁足铜鼎拓片
我曾有机会亲手搬过中山国这三件有长篇铭文的青铜器,印象最深的是铁足大鼎非常重,搬动的话需要数人合力,而且,因铁足部位的开裂,需要格外小心。当然,我感兴趣的是铜器上的铭文,每次零距离接触,都要“狠狠”地观摩一番。
一次,中山国圆壶要外出展览。得到这个消息,我利用点 交文物的机会,先在台灯的照射下认真观摩铭文,之后用微距镜头拍了几张铭文照片。当看到字口底部圆润平滑、字口边缘有微微隆起现象时,我开始怀疑铜器上的是铸铭而非以往人们所说的刻铭。此后,因人们对这个问题争论比较激烈,我更加关注三器上的铭文了。
图片
▲夔龙饰刻铭铜方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夔龙饰刻铭铜方壶拓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