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雪中悍刀行》,在创新中重新定义东方新武侠

近日,备受期待的古装励志剧《雪中悍刀行》开播。该剧根据烽火戏诸侯同名小说改编,由企鹅影视、新丽电视和响巢国际联合出品,宋晓飞担任导演,曾撰写《庆余年》剧本的王倦出任编剧,张若昀、李庚希和胡军等一众实力演员领衔主演。剧情讲述了世家子弟徐凤年一人、一刀、一腔热血在江湖中磨砺成长的侠义故事。
图片
《雪中悍刀行》未播先热,不仅引得众多原著粉丝和“武侠迷”翘首期待,也在行业内引起了高度关注。日前,《雪中悍刀行》在京举行专家研讨会,制片方代表及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该剧的内容主旨、类型特点、行业价值、社会意义等角度展开热烈讨论。
《雪中悍刀行》带着一股侠义之风回归荧屏,力求还原国人心中熟悉的那个江湖。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杨乘虎表示:“这是我在近年来看到的武侠作品中间,向经典致敬最全面的一部作品。在它的身上能看到古龙的影子,还有金庸的风骨,以及梁羽生等一系列原生武侠的故事元素。”
图片
《雪中悍刀行》在向经典致敬的同时,也在当代的语境中重新书写了一个异于传统的武侠形象。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指出,这部电视剧对于主角徐凤年的塑造使用了一种全新的成长书写方式,“主人公遵从本心、反套路化的成长历程构成故事最鲜明的特点,同时也彰显了新一代创作者对于武侠的一种全新的理解”。
既向经典武侠致敬,又反套路、逆人设,这正是《雪中悍刀行》呈现出的一种“新武侠”特色。江湖与庙堂的结合、武侠精神与家国情怀的相容,给这部剧带来了十分积极的社会意义。
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文卫华则肯定了该剧的美学表达:“这部剧在美学风格方面,十分具有古典意境和意韵。虽然是一个架空历史的故事,但是从精神气质上面来看,体现了非常潇洒、飘逸的魏晋风度。剧里也利用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例如人名、武功修为的几个层次,还有江湖的一些门派等,让观众能够很清楚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图片
在目前的IP改编剧市场中,面向男性受众的成功作品屈指可数,《雪中悍刀行》的创作模式给行业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优秀样本。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影视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何天平认为,一直以来IP改编剧的市场似乎都没有找到一种满足男性观剧快感的创作逻辑,“但是《雪中悍刀行》跟《庆余年》一样找到了一种处理‘男频IP’比较自洽的思路和方法,至少在类型意义层面上形成自己的拓展,让作品形成一种整体性的独特风貌”。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斯其格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刘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