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红色珍档》第七讲:渡江战役

文、图 | 陈再成 、韦志朋
图片
第七讲
图片
渡江战役
讲述人:东部战区档案馆红色档案守护人韦志朋
图片
▲讲述人——韦志朋。
图片
▲韦志朋给本单位官兵讲《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又称京沪杭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继战略决战胜利后,对国民党进行战略追击的第一个大的战役,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上规模空前的强渡江河进攻战役。战役自1949年4月20日发起,至6月2日止,历时43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以及华东、中原军区部分地方武装共约120万人参战。百万雄师,以雷霆之势,一举突破国民党陆海空三军联合组成的长江防线,占领南京,攻克上海,解放杭州、武汉、南昌等名城。
国共和谈破裂
面对战场上的军事失败,穷途末路的蒋介石集团在美国的支持和策划下,搞起了“缓兵计”,打起了“和谈牌”。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企图利用和平谈判的手段,达到“划江而治”的目的,以便争取喘息时间,保存残余的反革命势力,然后伺机卷土重来。此外,美、英等国也各有军舰停泊于上海吴淞口外海,威胁或伺机阻碍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最终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和平谈判破裂。同日,我军开始按计划实施渡江战役。
图片
▲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与国民党政府代表团谈判照片。
图片
▲负责领导指挥渡江战役的总前委成员合影。
百万雄师过大江
国民党军统帅部依据蒋介石的意图,决心将其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和华中军政长官公署两大集团共70万人,以及海军第2舰队、江防舰队,空军4个大队,在东起上海、西至湖北宜昌段的沿江地带设防。企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时,依托既设阵地,在海、空军的配合下,大量杀伤解放军于江面,或反击歼灭于滩头阵地。
图片
▲毛泽东起草的《解放军胜利突破长江》的新闻稿。
图片
▲渡江战役战前战略形势图。
决心与部署。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1949年3月底,总前委在邓小平的主持下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预定将整个渡江战役分为三个作战阶段。第一阶段,达成渡江任务,实施战役展开;第二阶段,割裂和包围敌人,确实控制浙赣线一段,断敌退路;第三阶段,分别歼灭包围之敌,完成全战役。
图片
▲邓小平主持拟制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
图片
▲渡江战役前敌我态势及我军基本决心图。
战前准备。根据中央军委关于渡江作战意图和要求,各参战部队立即开始了战役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政治思想动员和政策纪律教育;筹集船只,提升训练水平;统一战术原则,开展军事练兵;深入沿江地域进行周密侦察;动员人力物力,做好后勤保障;扫除江北据点,开辟渡江基地;开展对国民党军的政治瓦解和策反工作,等等。4月初,所有参战部队均已进入临战状态。
图片
▲渡江部队举行誓师大会。
图片
▲人民解放军向参战船工进行战前动员。
图片
▲参战部队进行紧张的战前练兵。
突破江防。4月20日20时起,在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渡江战役总前委统一指挥下,中、东、西三个集团先后发起渡江战役。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百万雄师分三路强渡长江。解放军用木帆船做主要航渡工具,广大指战员发扬英勇顽强、有进无退的战斗作风,不顾国民党军队陆海空协同的炮火阻击和多次反扑,千帆齐发。4月22日,胜利突破国民党军队近千里的江防阵地,登上南岸,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土崩瓦解。4月23日,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中心南京。南京的解放,国民党22年的反动统治宣告灭亡。毛泽东在北平香山双清别墅看到这个捷报后,挥毫写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他用“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表达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
图片
▲渡江战役第一阶段经过要图。
图片
▲突击部队登船南渡。
图片
▲4月23日,第三野战军某部解放南京。
追击围歼逃敌
胜利渡江后,国民党军见大势已去,慌忙全线撤退。总前委依据敌情的变化,决心乘胜追击,扩大预定的战役规模。
图片
▲渡江战役第二阶段经过要图。
第三野战军根据总前委的指示及江防之敌向上海、杭州方向撤退的新情况,于4月22日、23日、24日连续发出追击命令。三野部队官兵发扬勇猛顽强、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不顾疲劳,日夜兼程,冒雨疾进,大量围歼南逃之敌,且于4月23日解放无锡、27日解放苏州,5月3日进占杭州。
图片
▲第三野战军某部沿京杭公路追歼南逃的国民党军。
第二野战军根据总前委的部署,决定第3、第4、第5兵团并肩直出浙赣线和徽杭路,协同第三野战军追歼逃敌。于4月29日占领徽州、乐平,5月1日占领浮梁、婺源等地,一举粉碎了国民党军依托该地区掩护其南逃各部在浙赣线展开的企图。
图片
▲第二野战军某部在追击途中与皖南游击队会师。
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以及中原军区部队也纷纷出击,先后解放花园、汉川、应山、广水和浠水大片地区,又于4月下旬攻占孝感等地,威逼武汉,也保障了第二野战军在右翼的安全。至此,人民解放军不仅完成了追击、割裂、围歼国民党军重点集团的任务,而且粉碎了国民党军在浙赣线组织新的战略防御的企图,为完成渡江战役的全部任务和继续向东南、中南、西南实施战略追击造成了极为有利的态势。
图片
▲国民党军在南逃过程中丢弃的大批武器装备。
战上海、解放武汉和南昌
粟裕指挥的第三野战军,以第9、第10两兵团8个军及特纵炮兵大部担负攻占上海的任务。外围战斗于5月12日正式发起。第10兵团于15日分别攻占月浦镇和刘行镇,19日攻占国际无线电台,向吴淞口进逼;第9兵团于15日攻占川沙,16日攻占周浦,18日进到高桥以北杨家楼、朱家木桥之线,与第10兵团形成了夹击吴淞口之势。为便于完整接管上海,部队攻击城区时限制使用火炮、炸药等破坏力强的武器,故未展开强攻。为求迅速解放上海,17日至20日,中央军委和总前委对总攻上海的时间、攻击步骤、战术运用和增加兵力等作了重要指示。23日夜,总攻开始。直至27日杨树浦的最后一股残敌请降,至此,上海宣告解放。
图片
▲渡江战役第三阶段——解放上海经过要图。
图片
▲第三野战军某部向盘踞在国际电台的国民党军发起强攻。
图片
▲解放军进驻上海市区。
在第三野战军进攻上海的同时,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遵照中央军委关于解放武汉的指示,确定以第43军在田家镇、团风之间强渡长江迂回武昌;以第40军从武昌正面实施渡江。自5月14日凌晨发起攻击,16日占领汉口,17日攻占汉阳、武昌,武汉三镇遂告解放。
图片
▲渡江战役第三阶段——解放武汉、南昌经过要图。
图片
▲第四野战军某部在湖北团风、武穴一线南渡长江。
第二野战军根据总前委部署,5月中旬,第4兵团主力挺进丰城、樟树一线,一部由东乡、进贤等地沿南浔线北进,于5月22日解放南昌。与此同时,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第21、第22军在当地游击部队配合下,解放了浙东和浙南。6月2日,第25军解放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胜利结束。
图片
▲第二野战军一部解放南昌。
图片
▲第二、第四野战军各一部在南昌胜利会师。
渡江战役,以其特有的壮观雄伟的气势,多姿多彩的战斗业绩,宝贵丰富的作战经验,载入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光辉史册。它记载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丰功伟绩,记载了人民解放军广大指战员英勇奋战、前仆后继的革命献身精神,记载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革命战争无私奉献的历史功勋。在渡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有2.5万余名干部战士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他们的伟大业绩彪炳史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为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和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而奋勇拼搏,开拓前进。
:稿件中历史事件内容出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渡江战役》,以及馆藏渡江战役相关档案和历史文献。
(敬请期待:第八讲淮海战役
东部战区权威发布
感觉精彩,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