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家,当别人问你在哪上班时,该怎样巧妙回答他?

我以前刚毕业的时候,曾经在富士康上过班。那年过年回家面对亲戚的追问时,我自豪地说,我是在世界五百强任职,他们还要再问,我搪塞道:世界五百强企业,是签了保密协议的,不能乱说。
坦白说,每当我过年回家面对亲戚的追问时,他们的目的其实很明显,那就是要找到比他过得还惨的人,一旦你比他过得还惨,他们表面上会安慰你,但实际上内心乐开了花。
既然如此,那我何不顺着他们的意,不给他们挖苦我的机会?
以下是当别人问你“在哪上班”时的巧妙回答手册,不保证成功,但绝对管用。
第一个方法:装穷。
装穷这个方法其实是通用的(虽然很有可能是真的穷)。这么做的好处很明显,第一可以拒绝别人找你借钱的机会,我自己都穷得揭不开锅了,哪里还有闲钱借给你呢?第二是为自己以后埋伏笔,例如一鸣惊人,一夜暴富等等,为以后在亲戚面前装X形成强烈的反差感。至于第三嘛,是真的很穷好吧。
图片
要想把装穷运用得炉火纯青,你首先得具备脸皮厚到城墙道拐的底子,有了底子,接下来一套组合拳过去,对方几乎是不能说话的,但也不能表现得太有攻击性,毕竟逢年过节的,也不好太不给对方面子。
基于此,当对方问我在哪上班的时候,我们就应该预料到对方后面会问的问题,并提前给出针对性回答。
例如,你怎么工资这么低啊?年纪这么大了,还不找个好工作,以后怎么养家糊口?那你还得努力哦,这个工资太低了点。
因而,要想巧妙地回答这个问题,不能单纯地回答自己在XX公司上班。
我们应该这样回答:三姨,我在一个不知名的二流公司上班,工资肯定是比不上您儿子的,现在我也发愁啊,要是有好的工作,您可得给我介绍一个啊。
这么说,直接堵死了对方还要继续追问下去的动力,如果对方非得接话,只能以给你介绍工作这个问题接下去。如果对方真的有更好的工作,那改善我们的生活和前途何乐而不为呢?如果对方只是顺口说说,那么则直接堵死了对方想要洗刷你的理由。
与其让别人来洗刷你,不如自己洗刷自己。
在装穷的路上,最好是说得越惨烈越好,虽然这可能会比较无耻,但总比对方让你下不来台要好得多。
图片
第二个方法,反问对方。
这个方法的精髓就在于转移对方的注意力,或者把战火直接烧到对方身上。
当对方问你在哪上班的时候,你可以反问对方。
怎么问呢?例如,三姨我那个班不提也罢,没什么意思的,您儿子在哪里上班啊?现在一个月收入有多少呢?您看方便的话给您儿子说一声,让我也过去呗?
这个方法建议慎用,因为有可能令对方措手不及,面上无光,总而言之,杀伤力很大很大。
反问对方可以把战火和焦点引到对方身上,让对方也尝尝这尴尬的处境,且几乎能够以绝后患,对方以后绝对不会再问你类似的问题。
不过有可能引发的后果是,被你老妈以不尊重老人为由挨骂或挨打,慎用。
第三个方法,顾左右而言他。
这个方法比较温和,至少不会让对方觉得自己又被冒犯的感觉。
这个方法最常见的用法就是沉默,沉默的意思就是假装没听到,不理会对方,然后你可以问在座的第三个人一些问题,把注意力转移开,或者干脆找一个借口和理由走开,不参与这场谈话。
用甘地的话来说,这就是非暴力、不合作。
图片
总的来说,职业可能有收入高低之分,但人是没有尊卑贵贱的分别的,我们都是人,都能够享受自己应该享受到的权利。
不管是送外卖的也好,还是白领也好,亦或者是体力劳动者,你可以问对方在哪里上班,但最好不要问对方的收入如何,因为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我们应该学会的是尊重他人的隐私和私密,给对方留一些空间,不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等对方想说的时候,对方自然就会告诉你的。
强扭的瓜不甜,强问的问题,一样也不香。
尊重别人的隐私,其实就是尊重自己的隐私。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