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日志|2021年:分类“神器”进入居民生活的那些事

甬派君有话说
不同于一般的民生工程,垃圾分类工作尤有其特殊性,这是一项需要全体市民共同参与的事业,市民不仅是垃圾分类的受益人,也是垃圾分类的践行者。
今年是宁波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第9年。自2013年以来,我们共同经历了“开始分”和“分得好”的阶段。眼下,宁波正在积极探索生活垃圾如何“分得细”。
12月21日是第三个垃圾分类全民行动日,甬派客户端特别推出《我的垃圾分类日志》,听不同阶段的“分类人”讲述这段全民改变观念,树立意识,养成习惯的共同记忆,展望智能化投放时代的全面到来。
图片
2021年,全品类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箱在我市进行试点运行,自此宁波正式迈入了垃圾智能化投递时代,在智能互联、AI识别、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技术的加持下,在数字化改革的浪潮中,宁波的垃圾分类工作不断迭代升级。
全品类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比起原本的回收箱,配备了更多品类的投放仓位,包括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此外,每种仓位的中部还增加了一块用于刷卡的感应区。
智能箱体将垃圾分类质量与居民身份“精准绑定”,让桶边督导与“定时定点”投放不再成为必须。小区居民可通过投递卡、二维码、手机号码、门禁卡等多种方式开箱,“桶边督导”和结果反馈则交由箱体自带的智能识别系统进行。
为方便居民投放垃圾,箱体还配备了自动破袋设备,能够自动进行厨余垃圾袋和厨余垃圾的分离。
今年,我市将投放1000个全品类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同时力争3至5年内实现全市超2200个居住小区和学校的全覆盖。
面对新生事物,居民的接受程度如何?“以前都是直接扔,现在还要刷卡太麻烦。”“年纪大了,不会操作。”“绑定个人信息安全吗?”据了解,投放嫌麻烦、使用不熟悉、害怕信息泄露成了居民的主要疑虑。
8月4日,全品类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在东城阳光二期小区“亮相”,这是鄞州区的首个试点小区。箱体落地前,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的入户宣传工作,通过面对面讲解,缓解居民疑虑。
“那天去发放投递卡吃了闭门羹,心里很不是滋味。回到家我暗想,明天一定要把这个任务完成,解放双手、实现自由投放的智能分类‘神器’一定会被更多人接受的。”今天来听东城阳光二期的物业经理陈佩莉讲述全品类智能投递箱刚刚进入居民生活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