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高度、深度、宽度,一个人一生的格局

文/有书鱼白
人活一世,不需要跟任何人攀比,唯一要做的是让自己活得丰盈饱满,让生命充满质感。
高度
站得高,看得远,才能走得更远
1953年,王毅生于北京一个普通家庭。
中学毕业后,17岁的王毅和那个年代很多年轻人一样,怀着满腔热血来到东北建设兵团戍边八年。在兵团的日子里,他白天训练、收发文件,晚上战友们都休息了,他却在借着昏黄的油灯,自学日语,阅读世界名著和文献。
日复一日,无一懈怠。有人疑惑,他学这么多有什么用?更有人质疑,他性格孤僻,独来独往不合群。而王毅从未将这些声音放在心上。他清楚自己正在为人生搭建一条更高的轨道。
1977年恢复高考,25岁的王毅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赶上了大学招生录取年龄的最后一波。大学期间,他有了更多的时间专心学习。毕业时,其他同学只交出一篇论文,而他交了两篇,且质量极高,连答辩老师都难以点评。
1982年大学毕业后,王毅进入外交部当上了一名科员。边工边读,在1996年到1998年期间,在南开大学APEC研究中心读在职硕士研究生,并获世界经济专业经济学硕士学位。至今,研究中心的老师对他印象依然深刻,“我们当时叫他王司长(亚洲司司长)。他在学习上非常刻苦认真,完成了所有课程,顺利毕业了”。
从1998年开始,王毅担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到2001年出任外交部副部长,他的外交生涯所经历的每个职位几乎都创下了“外交部该职位最年轻的纪录”。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高远的理想,才能带来澎湃的动力。得益于此,我们的“外交天团”才有了这位人物。
我们常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命运。”而认知高度决定了我们的思想。
唯有抬起头,看远方,才能锁定那条通天大道。
深度
埋下头,用尽心,才能做到极致
人生最好的成就莫过于,找到心之所向,为之执着深耕,直至硕果留存。在热爱的一个领域,做到极致,达到卓越。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完美诠释了这一点。
1927年,常书鸿到法国学习油画,他的作品屡获大奖,被法国博物馆收藏。一次,他在巴黎街头闲逛,无意中看到一本《敦煌石窟图录》,图片中破落残败的敦煌壁画,让他既好奇又惋惜。
1936年,他决定放弃巴黎的舒适生活,回国守护敦煌。他携妻带子,走进了敦煌。
那里条件极度艰苦,沙尘蔽日,风餐露宿。为了购买柴米油盐和修复壁画的涂料纸笔,全靠一双腿脚,奔走30公里,往返于莫高窟和城乡之间。住在土窑洞里,饿了就着碱水吃白面,盐巴咸菜都是稀罕物。
他跟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严格忠于原画的风格,精心绘制了摹本800多幅,壁画总面积多达600多平方米。
这份执着追求,忘我奋斗,就是人生深度的最好体现。
做事没有深度,四处挖井,浅尝辄止,最终挖不出一汪清泉,只能是虚度光阴,空耗生命。而有深度的人,会扎根事业,心无旁骛,终会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功成名就。
做人只有笃定执着,才能彰显出生命的毅力和韧性。
宽度
容得下,平得衡,才能丰富人生
在人生的高度和深度之间,还蕴藏着另一个维度:宽度。
高度如登山,越高,位置越少。深度如挖洞,越深,知音越少。而宽度,能拓展更多可能,容纳更多体验,让人生体验更加厚重,质感十足。
在吉林的北山公园里,人们经常看到一位脚穿轮滑鞋,头顶水瓶鱼缸的奶奶在玩高技巧轮滑。她叫吴秀英,已经75岁。
古来稀的年龄,别提玩轮滑了,一般老人穿着平底鞋走路都要蹒跚。
被问及学轮滑的经历,吴秀英说,18年前她确诊为甲状腺癌,手术后心情一直不好。心想不如在这最后的时间里,多陪陪家人和孩子。
在陪孙子学轮滑的过程中,吴秀英爱上了这项运动。
从癌症病人到轮滑达人,从57岁到75岁,吴秀英不仅延长了生命的长度,更拓宽了人生的内核。
村上春树说过:“我或许败北,或许迷失自己,或许哪里也抵达不了,有一点是明确的,至少我有值得等待,值得寻求的东西。”
生命不只一面,我们要善于找到命运隐藏的彩蛋,不被年龄身份锁定,勇敢拓宽自我,接纳更多角色,尝试更多悲喜,才能沉淀出丰盈饱满的心境。
高度、深度、宽度一个人一生的格局。
有高度的人,走得更远,因为志在山顶,不会贪恋山腰的风景;有深度的人,锲而不舍,因为长期坚持,定能守得云开见月明;有宽度的人,勇敢无畏,因为自我拓宽,能找到人生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