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血压表上线,苹果棋差一着

图片
作者 | 金旺
出品 | 锌产业
就在上周,Apple Watch国行版上线了心电图(ECG)功能。
当果粉纷纷表示真香时,作为标定了智能手表运动健康发展方向的开创者苹果,在新功能更新上却已经稍显滞后。
对于国内主流智能手表厂商而言,ECG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血压才是当下表厂攻坚克难的一个高地。
随着华为带有血压检测功能手表的发布,作为当下冲在健康领域最前方的第一梯队,三星、华为、华米已经开始在血压这块新高地上一争高下。
01
表厂的新高地
2015年4月,苹果Apple Watch一经发售,当年在智能手表出货量占比一度超过70%,成为这一品类的绝对赢家。
初代智能手表配备的功能实际上还很简单,计步、心率、消息提醒、移动支付,作为智能手机的附属品,智能手表的出现缓解了用户的信息焦虑、承载了智能手机的轻应用,顺便还增加了一些简单的运动提醒类功能。
不过,当年同样拥有这些功能的还有智能手环,尤其在国内市场,小米手环一度风靡全国,一年千万销量的小米手环也快速催熟了智能手环这门生意。
图片
要知道,当年即使占据了智能手表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Apple Watch,年出货量也只是冲到了1200万。
当年智能手环之所以能如此受追捧,一方面是因为智能手表售价远超智能手环,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初代智能手表更像一款大号智能手环,相对智能手环没有绝对优势。
随着智能手表在过去几年的定位越来越明晰,尤其针对健康领域逐渐加入了7*24小时连续睡眠、血氧、心电图(ECG)检测功能,智能手表的独特性才逐渐显现出来。
2018年9月,在苹果秋季发布会上,Jeff侃侃而谈苹果第四代Apple Watch的新功能——ECG:
我们为这款手表添加了新的心率传感器,这颗传感器让Apple Watch可以实现心电图检测功能,这是第一款能够实现心电图检测的智能手表……
不过,后来Apple Watch的ECG功能首先只在美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并未能顺利进入国内市场,直到今年6月,苹果拿到中国国家药监局的医疗认证后,Apple Watch国行版才得以通过系统更新用上这一功能,而在此之前,国内主流智能手表已经纷纷跟进了这一功能。
2019年6月,华米Amazfit米动健康手表发布,这款手表不仅搭载了华米自研的黄山1号芯片,同时还通过自研的BioTracker PPG生物追踪光学传感器和RealBeats生物数据引擎实现了ECG监测功能,房颤识别准确率在97%以上。
实际上,华米ECG功能上线时间比苹果都要早。早在2017年4月发布的Amazfit米动健康手环上配备的ECG功能就已经通过了国家药监局的认证,配备这一功能的手环可以在手机APP上查看完整的心电图检测结果。只不过,当时凭借代工小米手环干得风生水起的华米还没有多少名气,没有足够势能影响行业走向。
图片
就在苹果Apple Watch Series 4发布后不久,华米发布了另一款名为Amazfit米动健康手环1S的产品,华米创始人黄汪称:相较于前者的被动测量,华米的AI技术已经从ECG进化到用PPG光学传感器就可以24小时自动监测心率不齐和房颤。
在之后两年里,主流表厂纷纷将ECG功能提上了日程。
2019年8月,三星Galaxy Watch Active 2发布,这是三星第一款搭载ECG功能的手表,不过,由于当时未能拿到韩国药监局(MFDS)的认证,这项功能一拖再拖,直到第二年才正式上线。
2020年三星Galaxy Watch Active 2于8月在韩国上线了ECG功能,HUAWEI Watch GT 2 Pro ECG版10月发布,主流智能手表开始跨入ECG时代。
经此一役,智能手表已经成为健康领域一个不可替代的产品品类。
市场调研机构IDC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智能手表出货量首次超越智能手环,这时,完成历史使命的智能手环开始退潮,智能手表的历史步入正轨。
同样是在这一年,血压功能成为瞄定健康领域的智能手表的下一个高地。
02
智能手表血压健康的“三国杀”
为什么血压健康会成为表厂关注的一项功能?
如今,高血压已经成为一种极为常见的病症,尤其不少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已经接近3亿人,其中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的人只有50%左右。隐匿性较高的高血压往往又容易引起诸如脑出血、心率衰竭等恶性病症,被用于健康监测的智能手表自然成了承载血压监测功能的不二产品。
就在昨天,华为发布了带有血压检测功能的智能手表,甚至还为这款智能手表启用了新的产品系列,HUAWEI WATCH D。
图片
实际上,早在今年5月,华为何刚在微博上就曾表示,“首款可测量血压的智能手表,已经通过医疗器械注册检验,下一步将联合专业医疗机构开启注册临床试验,预计下半年将正式上市。”
今年9月,华为又通过会员App开启了这款手表内测招募,当时对测试者的要求是腕围大于200,且血压高于140mmHg者优先。
此后,华为这款搭载血压检测功能的智能手表在几经曝光,终于赶在年底前发布,然而,在此之前,另外两家表厂已经上线了血压检测功能。
2021年10月,华米Amazfit 跃我 GTR 3 Pro发布,这款搭载华米自研操作系统Zepp OS的智能手表搭载了华米自研的PumpBeats血压监测引擎通过对光学传感器BioTracker PPG采集的腕部PPG信号实现人体血压数据测量。
同样采用类似方法实现血压测量功能的还有三星。2020年8月,三星Galaxy Watch 3发布,这款手表同样是一款出厂自带血压检测功能的手表。不过,这款手表的血压检测功能当时只在韩国开放使用,要进入国内市场,中国的医疗认证仍是三星面临的一个难题。
而华为此次发布的智能手表采用的血压监测方案与三星、华米有所不同,是一种类似医用血压计的血压测量方案。在这一方案中,手表内置的微型加压气泵连通手表表带上设计的气囊进行加压并检测用户脉搏波,结合光学传感器检测到的脉搏波,实现40mmHg-230mmHg范围内的血压连续检测。
据华为消费者业务COO何刚透露,通过这一方案测血压的收缩压平均误差为0.13mmHg,舒张压平均误差为0.34mmHg。
这一年智能手表的血压检测功能仍处于研究初期,三星、华为、华米等主流表厂仍在想尽办法提升自己智能手表的血压测量精度,为了提升精度,华为甚至为手表设计了加压气泵、为表带配备了气囊,这样的方案也让这款手表价位高达2988元。
实际上,无论是ECG功能,还是血压功能,这并不是一项互联网厂商自己能搞定的能力,为此,表厂纷纷与国内顶级医疗团队展开合作。
03
专业“医疗队”的介入
通过光学传感器进行血压监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表厂华米早在五年前就已经在内部展开相关技术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华米研发了高精度光学传感器、也研发了PumpBeats血压监测算法,实现了血压监测功能。
为了验证这套方案的准确性,华米找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在今年4月展开临床试验,在第一阶段临床试验中,华米PumpBeats血压监测引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测量精度平均绝对偏差均为5.3mmHg。
黄汪在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进一步解释称,从医疗器械申请角度来看,5.3mmHg的测量精度已经相当于A类血压计的申请标准。
在HUAWEI WATCHD发布会上,何刚也指出,华为与中国医促会联合301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发起了血压健康研究,加入这一研究项目的用户可以用华为手表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测量。
就在上个月,华米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联合开展的血压筛查研究项目正式上线。
这项血压筛查研究将对用户进行为期28天的筛查试验,医生会根据Amazfit跃我 GTR 3 Pro用户测量出来的血压数据做出最终判断,从筛查为“可疑高血压”参与者中,在北京、武汉、上海三座城市招募300名左右受试者到三家合作医院参与线下动态血压监测。
这项研究是智能手表血压测量能力的一次更大规模的社会性验证,实际上也是表厂华米的第二阶段临床试验。
04
腕上健康平民化
随着三星、华米、华为三家主流表厂智能手表血压测量功能的正式亮相,智能手表作为承载当代用户健康监测功能的可穿戴设备也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不过,当下智能手表的血压测量功能仍需要定期校准,还无法像运动监测、睡眠监测一样方便地实现全天候实时监测,在便利性、准确性、智能化上仍有诸多不足,如何对现有方案持续优化,让血压监测成为继睡眠监测、心率监测、血氧监测后又一项智能手表真正意义上的通用健康监测功能,成为接下来表厂面临的挑战。
“我们后续还将支持智能监测功能,当手表检测到用户符合测量状态时,手表将自动对用户进行血压测量,”在介绍 Amazfit 跃我 GTR 3 Pro新加入的血压引擎时,华米全球销售与营销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范斌如是说。
显然,7*24小时常态化智能健康监测才是一众表厂的终极目标。
实际上,就在血压监测仍在继续优化过程中,血糖检测功能也已经在路上,CNBC早在2017年5月就曾报道,“库克最近正在用一款与苹果手表搭配使用的可穿戴血糖测量设备。”
2020年,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已经冲破1亿大关,而据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公布的调研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同比增长16%,市场排名前三的厂商中,苹果市场份额从28%下降到了22%,让出了更多市场份额给健康功能上新更为迅速的三星、华为和华米。
或许,过不了多久,在各类健康监测功能的加持下,智能手表将成为人们一个不可或缺的腕上健康监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