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没火鸡,英国没薯片……今年这个圣诞,美英过得不太平

图片
圣诞节如期而至,西方国家的民众却依然忍受着“生命中不可承受之短缺”。超市、大卖场缺货但近期不会补货;港口集装箱堆积无人卸货分拨;大货车司机人手短缺;英国养猪场的猪已经很肥了,但缺少屠宰员,超市也缺少猪肉的分切者和包装者,猪肉供应因此被迫减少……所有这些表象的背后,都是供应链出了问题。
实际上,私营企业之间的合作、协同依赖的是“利益”,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需要“国家需求”这个无形之手拿着指挥棒进行有节奏地指挥。但美英的“自由至上”,令它们缺乏清晰的国家供应链战略。这是新冠疫情下,美英出现供应链危机的深层原因。
撰 文 | 刘颖慧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
责 编 | 施 杨
层级与逻辑
为什么供应链如此重要,但作为供应链研究最前沿美国、英国却出现了如此混乱的局面?我们先来看看供应链的层级与内在逻辑。
供应链的层级简单分可分为宏观层和微观层;详细分可分为地球层、国家层、省份层、城市层、区域层、企业层和个人层。其中企业层、个人层为微观层,其余为宏观层。开篇所引乱象是英、美两国的供应链宏观层出了问题。
宏观也好,微观也罢,供应链运转的底层逻辑是一致的,这与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有关。
首先,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学术界大咖对供应链进行了底层逻辑研究,这个逻辑就是“供应链是供应满足需求的全过程”。这个全过程是供应链管理要解决的。而需求者则仅仅盯着临近自己需求的一侧,故微观层供应链问题的解决可用新招、奇招,凡能解决需求问题满足的便是好招。
对供应链底层逻辑的理解,我们可以通过模型来诠释,即供应链由5个环节(每个环节实际是存在多级的,但因是模型,因此可抽象为各1个环节)和4个循环组成。且4个循环在每两个相邻环节之间发生,但未必每相邻两个环节都发生全部4个循环。
图片
模型来自苏尼尔·乔普拉的《供应链管理》
在微观层,供应链是三维的,而在宏观层,供应链是四维的。因此,美国制裁华为的行动属于供应链“降维打击”。而武汉封城时,民众能维持生活供应属于供应链“升维脱困”。
换言之,能进入四维供应链体系的企业总能活得比在三维供应链体系中的企业更好。但即便如此,四维供应链体系依然按照“效率型”或“响应型”两种供应链结构运转。
图片
模型来自苏尼尔·乔普拉的《供应链管理》
在四维供应链中,中国选择的是“响应性”供应链结构,而英美两国选择了“效率性”供应链结构。
两者有何区别?响应性供应链以“保证需求能获得满足为第一位”,因此哪怕费用高、困难多、这次亏本,也要满足需求。而效率性供应链则以“控制成本进而保证获得经济利益为第一位”,因此在阳光明媚时不太会为下雨天做储备,零库存控制卡得死死滴;运营成本增加时,不愿意增加投入,而是通过减少供应来应对,以倒逼客户承担其增加的成本。
身处中国,享受“响应性”四维供应链的生活保障,实在是很幸福的事。
循环与运转
在供应链邻近两个环节之间发生的四个循环,要想持续不停地转下去,靠的是两个环节所处国相对应的民事法律关系。如果两个环节分处不同国境,则由双方签署合同时选择适用的法律关系决定。
在信用社会下,口头合同虽也有效,但书面合同的法律效力大于口头合同。不论是中国的《民法典》,还是国际商法,都属于私法,私法便以“意思自治”为主导。
因此,零售商补货或不补货,有自主权。零售商因种种原因不补货时,曾在这一链上的供应就断了,而顾客去别的零售商处购买,顾客就进入了另一条供应链。
实际上,供应链四个循环有一个共性关系,即合同关系,但这种持续的合同关系被冠以不同名称(如采购循环、制造循环、补货循环、订货循环),以便在全供应链管理中进行识别和区分。
由于民事合同关系的双方是平等的,且双方权利义务以约定为要旨。因此,合同约定清晰的两方,行动一致性较好。只要遵守诚信原则,按合同约定履行,则能推动供应链环节持续运转。
反之,合同中未约定事项的盲点越多,则一星半点的因素影响都会导致供应链相关环节停滞下来,需通过新一轮的谈判沟通达成补充约定再重启运转,有的则可能就此终止。
所以,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实质是供应链各环节之间对彼此合同履行效率的竞争。
若供应链环节出现经常性的停滞,甚至是打官司而断裂导致需重建新供应链,都是留给竞争对手攻击的破绽。
三维企业供应链脆弱的根源在于未能认知“合约连接”的必要性、重要性、可靠性。而四维供应链体系则因有国家机器公法保障,故能使国家供应链在特殊情况下运转。
破解与重构
在供应链宏观层,精益供应链的理念是不适用的,否则在满足需求与成本高涨同时出现时,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本位主义等个体行为会把“满足需求”抛至九霄云外。
在国家供应链层,国家常将“需求响应”的实现期望寄托于企业“供应能力能的储备”,能承担柔性供应链职责的企业或听令或诚服于国家,这样的企业除了能是国有属性的企业,还能是具有前瞻性、格局性的私营企业。理论上,这两者都是可行的。
然而实践中,私营企业之间的合作、协同依赖的是“利益”,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需要 “国家需求”这个无形之手拿着指挥棒进行有节奏的指挥。但美英两国的“自由至上”,使得供应链各环节都不太能够听从“国家需求”的调度。为什么?因为它们缺乏清晰的国家供应链战略。这是新冠疫情下美英分别出现供应链危机的深层原因。
而要破解美英供应链危机,美英需围绕各自的国家战略,配上各自相应的国家层面的供应链战略。这点在理论上不难,但实际做起来却不容易。
美国的国家战略是“美国第一”,这个很虚,虚到在实物层不可能形成切实的美国供应链战略,因为没有哪个国家的人民会放弃自己的实物而完全去满足美国的需求。英国的国家战略是“制衡欧亚”,这个更忽视了自国民众需求的满足,可以说是缺少国家战略。
在国家战略缺位的情况下,构建国家供应链战略变成无的放矢,美英两国现在采取的措施都是点状措施,对供应链结果的影响都是滞后的,其供应链危机根本上只能通过经济规律的作用来缓慢解决,而无法像中国类似武汉封城时那样,通过供应链升维来快速解决宏观供应链问题。
总之,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供应链环节诸多使得世界上不可能出现完全一样的供应链。但我们仍应相信规律。宏观也好,微观也罢;国家也好,企业也罢,21世纪的竞争都将是供应链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