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太平洋战场:日军所使用的武器装备大盘点

在二战期间,日军的战斗力在亚洲非常强悍,虽然资源匮乏,武器装备不如西方,但仍然能在东南亚所向披靡。但是到了1941年,太平洋战争拉开序幕,日军的实力和武器装备方面对比美军可谓捉襟见肘,那么本期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二战太平洋战场上日军所使用的那些武器装备都有哪些。
单兵武器类
99式步枪
图片
99式步枪在1939年期间生产,诞生后代替之前6.5毫米口径的38式步枪,99式主要装备在太平洋作战的日军,虽然当时也有一部分38式步枪,但99式的数量要更多。它的最大特点是枪身变短,重量变轻。99式步枪的长度仅有1258毫米,重量为4.1千克,而且发射全新的7.7×58毫米弹药,继承了老38式步枪的精度,最大射程能达到3500米,它算是日军手中性能最可靠的栓动式步枪之一。
99式轻机枪
图片
99式轻机枪基于96式轻机枪的基础上衍生而来,虽然两种枪的外形很相似,但它和96式轻机枪不同的是,发射7.7×58毫米弹药,而96式发射老版本的6.5×50毫米弹药。当初这种机枪的研制就是为了代替故障率频发的大正11式轻机枪,它仿照英国布伦式机枪的基础设计,包括供弹方式,发射原理都是相同的,99式轻机枪的性能,远超之前的大正11式轻机枪,与此同时,它也主要装备在太平洋作战的日军。
99式狙击步枪
图片
99式狙击步枪,实际上就是99式栓动步枪的改进型,在原有基础上加厚了枪管,安装了一个狙击镜,弹药方面仍是7.7×58毫米子弹,当时在太平洋战场中99式狙击步枪装备给狙击手,但日军对它并不是特别喜欢,还是喜欢使用38式步枪改进出来的97式狙击步枪。
92式重机枪
图片
92式是日军二战期间大量采用的重机枪之一,它模仿法国的哈奇开斯重机枪为原型,包括供弹方式,散热方式都是相同的。发射7.7毫米重机枪弹药,使用30发弹板供弹,枪口初速为732米每秒,有效射程800米,每分钟理论射速450发,实际战斗射速每分钟30发,它还可以发射穿甲弹,在200米的距离内可以穿透12毫米厚的钢板,500米的距离内可以穿透8毫米厚的钢板,在进行远距离战斗时,枪身顶部还可安装96式光学瞄准镜。92式重机枪当年无论在东南亚战场,还是太平洋战场都被广泛使用。
百式冲锋枪
图片
百式冲锋枪也叫做100式冲锋枪,该枪在1938年到1940年期间进行研制,1940年以后进行装备,它模仿了德国一战期间的MP18冲锋枪,使用30发弧形弹匣供弹,同样也布置在左侧。它发射8×22毫米南部手枪弹,每分钟理论射速800发,有效射程120米,枪口前部可以安装步枪刺刀。不过在二战期间,百式冲锋枪只生产了3万支,几乎大部分都应用在了太平洋战场上,装备给敢死队和后方突击队使用。
94式手枪
图片
94式也属于南部旗下所生产的一种手枪,它的数量没有南部14式多,并没有大量装备日军步兵,而是配发给坦克成员、机场空勤人员、飞行员和一些特殊部门使用,发射8×22毫米南部手枪弹,弹匣容量仅6发,有效射程50米。从1934年到1945年,南部94式手枪共生产了72000支,大部分都应用在了太平洋战场。
14式手枪
图片
南部14式代表着二战日军的标志,该枪在1925年到1945年期间生产并使用,在二战期间主要装备给日军军官和一些特殊兵种,发射8×22毫米南部手枪弹,枪口初速317米每秒,有效射程50米。南部14式手枪的性能很差,杀伤性弱,而且外形也比较丑陋,当年还被民间俗称为“鸡腿撸子”,但在二战太平洋战争期间,南部14式也作为日军的主力手枪之一。
100式火焰喷射器
图片
在二战太平战场上,除了美军大量配发火焰喷射器外,实际上日军也有自己的火焰喷射器。日军的100式火焰喷射器,在1940年到1945年期间装备,重量为26公斤,承载燃料为11升,喷射射程为25米,喷射时间为10~15秒,当时主要用于对付掩体后面的美军士兵,以及一些非装甲车辆,但100式火焰喷射器在日军当中并不是很常见。
89式掷弹筒
图片
89式掷弹筒属于一种轻型迫击炮,在二战期间被日军广泛使用,基本上每一个步兵小队都会配有2~4个。89式掷弹筒的口径为50毫米,全尺寸为431毫米,重量4.7公斤,有效射程500米,最大射程700~800米,它一般可以发射91式手雷和97式手雷,爆炸范围在5~8米内,还能发射烟幕弹,化学弹。别看这是一种简易武器,但在二战期间的亚洲战场,掷弹筒发挥出非常完美的效果,在太平洋战场中,89式掷弹筒也大量采用,但面对美军的机械化,效果就不那么好了。
97式车载机枪
图片
97式车载机枪模仿英国维克斯E型航空机枪,发射7.7×58毫米SR机枪弹药,每分钟理论射速600发,有效射程1000米,采用30发可拆卸式弹匣供弹,机匣上还配备一个92式光学瞄准镜。97式车载机枪一般内置在95和97式坦克的炮塔内部或副驾驶位置,也有少数安装在炮塔顶部,这种机枪当时也主要活跃在太平洋战场中。
97式反坦克枪
图片
二战期间日军也有属于自己的反坦克枪,这种武器的设计受到当时德国一战期间的M1918反坦克步枪的影响,日军也意识到单兵反坦克武器的重要性,随后在1935年到1938年期间,日军研制出了属于自己的97式反坦克枪,发射20×124毫米弹药,使用5发弹匣供弹,有效射程2000米,弹药当中还包括97式曳光弹、98式曳光高爆榴弹、100式穿甲曳光弹、100式高爆曳光榴弹和训练弹等等,并且采用半自动发射原理,每分钟最快射速7~12发。97式反坦克枪也主要装备在太平洋战场,用于对付美军各型号坦克。
4式突刺爆雷
图片
突刺爆雷是日军所研制的一种另类武器,主要用于对付美军的坦克和装甲车辆,由于当时日军的战防炮和反坦克炮威力不够,也就研发出了突刺爆雷。一般日军会躲在草丛里,当美军坦克或装甲车靠近时,就会拿它打开保险,顶在战车的装甲上进行爆破,它的爆炸范围能达到5米,但使用起来并不是非常有效,危险系数也很高。
97式手雷
图片
97式手榴弹在1936年研制,1937年装备,并且被当时的日本海军和日本陆军大量使用,它最大的特点是可以配合掷弹筒和步枪榴弹发射器使用,当拔掉保险后,需要在硬的地方磕一下才能触发,原因是它可以作为掷弹筒的炮弹,所以就同等于炮弹的底火。在太平洋战争期间,97式手榴弹被广泛使用。
装甲战车类
94式超轻型坦克
图片
94式是日军的1种超轻型坦克,别名为“豆战车”,它的体型小巧,防御力较弱,车身长度3.08米,宽度1.62米,高度1.64米,装甲厚度4~12毫米,主武器多数是1挺7.7毫米重机枪,也有极少数的94式战车安装的是1门37毫米短管火炮。
图片
动力部分搭载了一台23.5千瓦的水冷柴油发动机,最快行进速度每小时40公里,战斗全重3.2吨。这种小坦克与西方的战车对比,它顶多就算得上是一种履带式装甲车而已,它可以在东南亚战场上横行霸道,但在太平洋战场上,面对美军的谢尔曼M4坦克,94式超轻型坦克不堪一击,就连美军的M2重机枪发射穿甲弹都能打穿它的装甲。
95式轻型坦克
图片
它是日军二战期间最成功的一款轻型坦克,由三菱重工在1934年期间生产。95式轻型坦克的主要用途是支援步兵,也可跟随其他战车配合作战。95式轻型坦克自重为6.7吨,战斗全重为7.4吨,成员为3人,包括车长、驾驶员及炮手。
图片
动力系统搭载了一台6缸直列水冷柴油发动机,最大行驶速度每小时48公里,越野速度每小时26公里。主武器安装1门98式37毫米战车炮,辅助武器为1挺7.7毫米重机枪,主炮备弹量为119发,机枪备弹量为2948发,装甲厚度6~12毫米。95式轻型战车从上世纪30年代到1945年,大约生产了1250辆,在二战太平洋战场中也被广泛使用,但面对美军的各种反坦克武器以及谢尔曼M4系列中型坦克,它也不堪一击。
97式中型坦克
图片
97式是日军所大量装备的一种中型坦克,它的研发也很成功,日军对其非常信赖。该型坦克由三菱重工在1936年设计,1937年装备日军部队进行服役。从1936年到1945年,97式中型坦克大约生产了1500多辆,当年广泛应用在太平洋战场和东南亚,以及周围等作战区域。
图片
97式中型坦克的自重为15吨,车身长度5.516米,车身宽度2.34米,车身高度2.38米,主武器安装1门97式57毫米短管战车炮,副武器为2~3挺7.7毫米重机枪,主炮备弹量120发,包括80发榴弹和40发穿甲弹,发射穿甲弹能在1200米的距离内,穿透50毫米厚的钢质装甲,机枪备弹量为4035发。它搭载了一台加强型的6缸直列水冷柴油发动机,最快行进速度每小时38公里。97式虽然是日军当中最可靠的中型坦克,但在太平洋战场当中,对比美军的谢尔曼中型坦克还是很弱。
97改式中型坦克
图片
它是97式中型坦克的改进型,在1940年之后推出,它增加了战斗重量,从15吨增加到15.75吨,还更换了一个全新的炮塔,武器改为了1门47毫米长管火炮,发射穿甲弹初速能达到825米每秒,在500米的距离上,可穿透75毫米厚的钢质装甲,副武器为2挺7.7毫米机枪,1挺部署在副驾驶的位置,另外1挺部署在炮塔后面。主武器备弹量为104发,机枪弹为2575发。在太平洋战场中,97式改进型坦克也发挥出有效的作用。
87式装甲车
图片
日军的87式装甲车,实际上是仿制于英国的M25轮式装甲车,因为在上世纪20年代,日本曾向英国订购过12辆M25装甲车,随后在30年代日本也进行了仿制,被命名为87式装甲车。但它并不能运载步兵,属于一种支援武器,车身顶部有一个半球形炮塔,但无法转动,在4个边角位置上,各有一个可开启的射击孔,可以放置重机枪向外射击。
图片
该车的长度为5.03米,宽度2.5米,高度2.58米,车身自重2吨,可承载4~5名成员,武器部分可安装2挺92式重机枪,装甲厚度为8~11毫米。动力部分,搭载一台4缸水冷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65马力,最快前进速度每小时64公里。这种装甲车当年大部分部署在东南亚战场,但也有一小部分部署在太平洋战场当中。
特二式内火艇
图片
它是日军的一种水陆两用坦克,由三菱重工在上世纪30年代就已经进行研发,在二战期间主要装备日本海军陆战队,被应用在太平洋战场当中,不过在当年仅生产了183辆,跟随海军陆战队进行岛屿争夺作战。这种战车的设计结合了97式坦克和95式坦克的特点,它分为三个结构,前面是船体浮箱,中间是战车主体,后半部分是浮箱和推进装置,如果将前后浮箱全部拆除,它就可以像正常坦克一样在地面上作战。
图片
它的主武器为1门37毫米长管坦克炮,备弹量132发,在1000米的距离上可穿透25毫米厚的装甲,辅助武器为2挺97式7.7毫米车载机枪,1挺安装在炮塔顶部,1挺安装在副驾驶位置,机枪备弹量为4080发。动力部分安装一台直列6缸风冷柴油发动机,最大功率115马力,在水面上最大行进速度每小时9.5公里,地面最大行进速度每小时37公里,最大装甲厚度12毫米。特二式内火艇在太平洋战争期间,虽然数量很少,但为日军岛屿作战带来便捷。
89式中型坦克
图片
89式中型坦克是日军所研制的第1种国产中型坦克,虽然它的性能并不是很优秀,但却是世界上首款采用风冷式柴油发动机的坦克。89式中型坦克的车身长度为4.3米,车身宽度为2.15米,车身高度为2.2米,战斗全重为12.7吨,乘员为4人,包括驾驶员、机枪手、车长和炮手。动力系统搭载1台直列水冷柴油发动机,最快行驶速度每小时25公里。
图片
主武器为1门37毫米短管火炮,不过后期改为了90式57毫米短管坦克炮,辅助武器安装两挺91式6.5毫米车载机枪,备弹量为2745发,车身装甲厚度5~15毫米。89式中型坦克还分为甲型和乙型,乙型的战斗重量为13.6吨,主武器搭载90式57毫米坦克炮,副武器为2挺97式7.7毫米车载机枪,最大装甲厚度为17毫米。当年的89式乙型大量参与太平洋战争,但面对美军的M4坦克,它的技术早已过时。
火炮类
1式炮战车
图片
在经过诺门坎战役的失败后,由于自身的火力不足,和机械化能力较弱的缺点,日军决定使用97式坦克的底盘改装出一种自行火炮,在车身安装1门75毫米野战炮或105毫米火炮,因此就诞生了1式炮战车,从1941年到1945年,1式自行火炮,大概生产了170多辆,它可用于远程火力支援或者是反坦克。车身战斗全重15.9吨,车身长度5.9米,宽度2.42米,高度2.39米,最快行驶速度,每小时38公里,最大装甲厚度20毫米,成员为5人。1式炮战车当年广泛应用在太平洋战争当中。
90式75毫米野战炮
图片
90式75毫米野战炮在上世纪30年代初期到1945年服役,也有许多部署在太平洋战场当中,用来对抗美军的谢尔曼M4中型坦克。它的炮管总长度为288.3毫米,重量为1.6吨,可以发射穿甲榴弹、常规榴弹、纵火弹、化学弹、烟幕弹等等,火炮仰视角为-8度~+43度,炮口初速680米每秒,弹丸重量6.56公斤,最大射程可达到13.89公里。
1式47毫米速射炮
图片
1式47毫米速射炮,实际上就是一种反坦克炮,在1937年进行研制,模仿前苏联的45毫米反坦克炮为基础。这种反坦克炮在日军当中很被看好,在1000米的距离上能穿透50毫米厚的装甲,在1350米的距离上可穿透30毫米厚的装甲,当时能有效的对付美军轻型坦克,全炮重量800公斤,炮管长度2526.5毫米,最大射程6900米,炮口初速830米每秒。从上世纪30年代末期到1945年,1式47毫米速射炮,大约生产了2300门,其中有一大部分部署在太平洋战场,用来对抗美军装甲部队。
92式70毫米步兵炮
图片
92式步兵炮是二战期间日军大量采用的轻型火炮之一,在1928年进行研制,1930年投入使用,它能胜任步兵山地作战或后方火力支援作战。它小巧轻便,方便运输,炮组人员可以分解带走,而完全可以不用依靠骡马牵引。92式步兵炮的全重为0.212吨,全炮长度2.745米,高度0.62米,高低射角-10度~+75度,最大射程2788米,炮口初速198米每秒,可以发射70毫米高爆弹、榴霰弹、烟雾弹、以及化学弹等,当年92式步兵炮在二战太平洋战场当中也被大量使用。
96式150毫米榴弹炮
图片
96式150毫米榴弹炮在1936年到1941年完成设计,在1942年初期开始投入使用,并率先应用在太平洋战争当中,它的精度极高,射程远,而且具备多用途能力,能作为后方的重火力支援,还能固定安装在碉堡内部,作为岸防炮,可以有效打击登陆部队的小型舰艇和登陆车辆。它的射程能达到11900米,总重量4.14吨,炮管长度3523毫米,它可以发射穿甲弹,高爆榴弹,榴霰弹和化学弹。
98式20毫米高射炮
图片
98式20毫米高射炮在1940年到1945年期间服役,它模仿了瑞士的厄利空20毫米高射炮。炮管长度1400毫米,炮口初速950米每秒,每分钟理论射速300发,但这高射炮的性能并不是很好,对于高空轰炸机不能有效的命中,只能防御一些低空飞行的战斗机和侦察机,这种高射炮在太平洋战争当中也被日军嫌弃。
89式150毫米野战加农炮
图片
89式150毫米野战加农炮,在1929年到1945年期间服役,最初它被应用在亚洲战场和东南亚战场,后来也进入太平洋战场使用,它不仅可以作为后方的重火力,还能像岸防炮一样平射,对抗敌方装甲目标,而且威力很大,任何坦克装甲车被它击中都会遭到重创。全炮重量10.4吨,可以发射榴弹、纵火弹、化学弹和榴霰弹,火炮俯仰角-5度~+43度,炮口初速734米每秒,最大射程18100米。
97式90毫米轻迫击炮
图片
97式90毫米轻型迫击炮,在1937年到1945年期间服役于日本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尤其是在亚洲和东南亚地区,这种迫击炮被广泛使用,基本上每一个步兵连队当中都会装备很多。全炮重量为67公斤,炮管长度1.27米,最大射程2850米,发射几率,每分钟大约20发炮弹左右,最大射击仰角+45度~+85度,炮口初速196米每秒,可以发射90毫米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等。在太平洋战场当中,97式90毫米轻型迫击炮也有少部分被使用。
载具类
95式四驱吉普车
图片
95式是日军唯一的军用吉普车,由日本当年的“黑金”旗下生产,战时总共制造了4800辆,它主要应用在巡逻、侦察、通讯、联络、指挥、以及军官乘用方面上,当时还考虑到了天气变化情况,特意在车身尾部安装了一个可折叠式帆布车棚,下雨或刮风时可以手动展开。动力方面搭载了一台双缸四冲程V1AF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33马力,最快行进速度每小时70公里,车身自重1.1吨。95式四驱吉普车除了装备在太平洋战场外,也在应用在其他战区。
94式军用卡车
图片
94式作为日军最常用的一种军用卡车之一,具备多用途能力,可以运兵,可以运货,还可以拖拽一些轻型火炮。由当年日本的五十铃在30年代进行设计,搭载水冷柴油发动机,还具备6×6驱动能力。车身自重4.8吨,长度5.3米,可以承载1.3吨的货物,车斗还可以安装使用帆布做成的简易车顶,能乘坐10~12名步兵。94式军用卡车的产量很高,也有很多部署在太平洋战场上使用。
1式半履带运兵车
图片
它模仿德军Sd kfz半履带车设计,主要用途运载作战人员,后面的履带作为主力驱动,前面的两个轮子具有转向功能。动力系统搭载了一台134马力的柴油发动机,最大行进速度每小时50公里,全车身还采用了焊接结构和渗碳钢装甲,最大厚度8毫米。车舱可容纳15名步兵,副驾驶还可架设1挺7.7毫米机枪,车身战斗全重为6.5吨。1式半履带车,当年主要活跃在太平洋战场。
1式全履带装甲运兵车
图片
1式全履带装甲运兵车,基于95式轻型坦克的基础上改进而来,主要用途运载作战人员。发动机布置在右侧,驾驶舱布置在左侧,而且空间非常狭小,乘员舱可容纳10名士兵,还能在车身顶部架设一挺92式重机枪用于防卫,车舱也可以使用帆布铺盖,能阻挡雨天和沙尘天气。它搭载了一台水冷柴油发动机,最快时速每小时42公里,车身全重为6.75吨。这种运兵车比较少见,当年主要也活跃在太平洋战场上。
98式6吨全履带火炮牵引车
图片
它是基于97式中型坦克的底盘改进而来,搭载一台100马力的DD6型水冷柴油发动机,并布置在车身尾部,最快时速每小时45公里,驾驶舱和乘坐舱在中间位置。它原本采用敞篷式设计,不过也可以使用帆布做成简易车顶,用来阻挡沙尘、雨天和大风天气。98式属于一种牵引车,一般用于拖拽92式105毫米加农榴弹炮,或者是96式150毫米重型榴弹炮,车内可乘坐7名成员,虽然它的产量少,但当年也活跃在太平洋战场中。
95式挎斗摩托车
图片
95式是日军的第一种军用摩托车,分为三轮挎斗型和常规双轮型,它诞生在上世纪20年代后期,并装备早期日本的警察,军队和护卫队。实际上95式是根据美国哈雷摩托车的基础上仿制而来,绰号叫做“黑铁”,在当年由三菱和小松研究所进行生产,搭载了仿制的1200cc汽油发动机,最快时速每小时能达到70公里,在挎斗上还可架设一挺机枪。在战争期间95式摩托车成为日军的基本交通工具,与此同时也在太平战场当中所使用。
那么本期有关二战太平洋战场日军所使用的武器装备,就为大家盘点到这里,如果你对此还有哪些不同想法或者想要补充的,请在评论区中表达,想要了解更多,请记得关注,下期继续为大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