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屏点亮满堂红!盘点2021年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5次高燃发射

图片
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1344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建党百年之际,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
图片
伴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中国航天也进入发展快车道,这一年,“天和”寰宇、“神箭”出征、“天舟”接力……中国航天发射次数突破50次大关,再次创造历史纪录,中国人首次在太空拥有了自己的家园,文昌航天发射场也5战全胜,夺取年度发射任务“满堂红”,用成功向祖国和人民交上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新火箭升空,长征家族再添新成员
图片
3月12日1时51分,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火箭在文昌发射场点火升空,将试验九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图片
随着我国航天技术不断发展,未来高轨卫星发射重量可达6吨至7吨左右,过去,我国现役主力运载火箭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力只有5.5吨,长征七号改火箭正是在此条件下应运而生。
图片
按照新一代运载火箭型谱规划,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全面继承了长七火箭和长三甲系列火箭的技术基础。长七改的发射任务成功意义也格外重大,将我国地球同步轨道运力提升到了7吨,有效填补了高轨运载能力空白,同时也拉开了文昌航天发射场2021年度发射任务的大幕。
一飞冲天,中国迈向空间站时代
图片
海风轻拂的椰林、一望无际的大海、蔚蓝的天空,4月29日,对文昌而言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天,但这一天因为“天和”腾飞而格外不凡,中国在今天迎来了空间站时代。
图片
为了这一天,中国航天走过了29年。1992年,党中央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并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图片
“10、9……3、2、1,点火!”4月29日11时23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拖曳着耀眼的尾焰拔地而起,约486秒后,载荷与火箭成功分离,天和核心舱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正式迈向空间站时代!
承压奋战,天舟二号任务圆满成功
图片
5月29日夜晚,文昌发射场无人入眠。漆黑的夜幕下,巨大的探照灯将发射塔架和火箭照射得格外清晰,高大挺拔的长征七号火箭静静矗立,天舟二号货运飞船进入发射倒计时。
图片
回到9天前,原定于5月20日发射的天舟二号因技术原因推迟实施,经过中国航天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燃料泄回,一线科技工作者承压奋战、连续奋战、坚守奋战,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进姿态夺取任务圆满成功。
图片
20时55分,撼天动地的轰鸣响彻海天,长征七号火箭托举着天舟二号腾空而起,飞向无垠宇宙,天舟二号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指挥大厅响起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科技人员们激动不已,紧紧相拥,庆贺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扬帆起航,天舟三号献上中秋大礼
图片
9月20日,南海之滨,文昌航天发射场。海岸线不远处,高大挺拔的2号发射塔架剑指苍穹,天舟三号货运飞船进入发射倒计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距离上次发射3个多月后,“天舟兄弟”再次出征,为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送上第二件“包裹”。
图片
“5、4、3、2、1,点火!” 15时10分,撼天动地的巨大轰鸣响彻海天,长征七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一飞冲天,经组合对接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可为后续驻空间站航天员补给工作生活所需的各类物资。
图片
而就在发射后的第二天,是中华民族传统佳节——中秋节,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天和”与“天舟”团圆,也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万家团圆,发射场区全体科技工作者用货运飞船的成功发射,为伟大祖国献上一份中秋贺礼。
征战台风,同心协力确保圆满收官
图片
12月下旬,冬季的海南文昌天空阴霾,阵阵大风激起海面浪花奔腾。15日早晨,接到气象台消息:台风“雷伊”强度逐渐增大,进入南海后或加强为超强台风。
图片
此时距离发射日已不足10天,一个“或”字只代表台风有可能影响到发射场区域,但就是为了这一丁点不确定,文昌发射场的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针对台风开展专项“双想”,强化风险识别和质量管控,用万全准备确保万无一失。20日,雨势渐大,指挥所决策,火箭在厂房多停留一天,转运工作推迟至21日。24小时,1440分钟,数十名航天人陪伴火箭度过,全力保障厂房温湿度和火箭状态。
图片
12月23日傍晚,长征七号改遥三运载火箭一飞冲天,文昌发射场年度发射任务5战全胜,夺取2021年度“满堂红”,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两场总发射次数也首次突破20,再一次创造中国奇迹。
2021,文昌赢得满堂红
2022,文昌再创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