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感悟|《觉醒年代》作者龙平平:让历史上的英雄成为当代青年的朋友

图片
2021年是令人难忘的一年。这一年,《解放周末》对话/专访版共采访了五十一位人物,我们选择其中四位进行了回访。他们的回顾与展望,或许并不只是个人的感想,而将成为时代的记忆与集体的期盼。
今年一年,我都生活在“觉醒年代”里。多年前灵光乍现想出来的一个电视剧片名,居然成为2021年排名第一的网络用语,对我来说是一个惊喜。
一年来,我每天都被国内外观众通过各种途径表达的感悟所感动。《觉醒年代》首播期间,我看到青年人不断发出“催更”的呼声,在优酷、爱奇艺、B站等平台上看到不计其数的震撼人心、催人泪下的弹幕;清明节那天,上海龙华烈士陵园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等烈士墓前堆满了鲜花、誓言;合肥的一条延乔路屡屡被送上网络热搜,陈延年、陈乔年成为当代青年议论、学习、崇拜的楷模。这些,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觉醒的力量”。
有人问,《觉醒年代》有续集吗?青年们回答:“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续集。”当代青年用自己的语言,把《觉醒年代》要表达的主题升华了。一部电视剧把100年前的90后、00后和今天的90后、00后的思想沟通了,伟大建党精神得到当代青年的认同和传承,真是一个最大的惊喜!
除了电视剧《觉醒年代》,最近长篇历史小说《觉醒年代》也终于和读者见面了。这部近70万字的小说,原定今年10月中旬出版,《解放日报》和《中国作家》都作了较大篇幅的转载。安徽省委宣传部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根据有关领导的意见,在付印前又将书稿请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先生组织文学名家重新审读一遍,提出了许多重要的修改意见。根据这些意见,我和安徽人民出版社的编辑们又进行了一次近两个月的统改。
我特别要感谢上海这座红色大都市对《觉醒年代》的厚爱。一年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和东方卫视等媒体以超乎寻常的热情对《觉醒年代》作了宣传报道。我也有幸多次和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的师生以及上海党史、新闻、影视界的朋友们进行过深入交流,进一步认识到党史研究者和影视编剧的责任、价值。
我愿意继续用笔去书写历史人物,不管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让他们活起来,走进当代人的心中,让历史上的英雄成为当代青年的朋友。
图片
《沟通几代中国青年的思想——专访长篇历史小说〈觉醒年代〉作者龙平平》
夏斌 采写
2021年10月8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