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国内首条“陶艺地铁线”,感受一场流动灯光秀,地铁站也能展示上海文化

就在昨天(2021年12月30日),上海市民同时迎来了两件出行喜事,上海地铁14号线和18号线一期北段开通了初期运营。
地铁14号线西起嘉定区封浜站,东至浦东新区桂桥路站,沿线经过嘉定区、普陀区、静安区、黄浦区、浦东新区五个行政区,全线31座车站都为地下站。14号线是目前路网中继1、2号线之后的又一条高运量的市区级线路,是联系市中心和东西部地区的便捷通道。晨报小陈昨天前往14号线进行了初次体验(见本报之前报道)。
图片
图片
图片
“浦东大道站”“武宁路站”“封浜站”紫砂陶站名牌
近年来,申城的地铁站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充满个性和艺术美感,成为展示上海文化的重要窗口。作为一枚文艺青年,记者注意到,地铁14号线的23座标准车站配套装饰的92块紫砂陶站名牌同时亮相(见上图),使14号线成为上海乃至国内第一条以紫砂站名牌为特色的“陶艺地铁线”。
12月31日上午,记者乘坐14号线感受了这条“陶艺地铁线”,并对沿途的几个充满艺术气质的站点进行打卡(视频节目见下方)。
视频节目
记者发现,陶瓷站名牌每块高1米,长3米,厚均1.8厘米,由紫砂陶烧制而成,正面海派印章风格字体以陶瓷雕刻工艺装饰。其中“大世界站”紫砂陶站名牌以整块陶板一次烧成,作为目前“最大的紫砂陶板站牌”已被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初审拟定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图片
图片
“大世界站”紫砂陶站名牌以整块陶板一次烧成
资料显示,紫砂是一种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陶瓷制品,其特点是结构致密,接近瓷化,强度较大,颗粒细小, 断口为贝壳状或石状,但不具有瓷胎的半透明性。这种材料大规模应用在地铁站名牌制作上,属于国内第一次,特别是整块紫砂陶板一次整体烧制成型,工艺难度可想而知。
记者联系到紫砂陶站名牌项目顾问、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国兴,近年来,蒋国兴突破紫砂壶这一特定的艺术表现门类,将陶瓷艺术应用于空间布置.景观设计等更为广泛的领域,在各种新型的艺术陶瓷景观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蒋国兴介绍,该紫砂陶站名牌由上海供春陶业有限公司在江苏宜兴陶批码头创作基地倾力打造。自2021年4月中标以来,公司组织精干力量,精心设计,克难攻坚,保质保量完成了全线安装,为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图片
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颁发的证书
紫砂陶站名牌项目主要创作人员、总负责周瑾为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上海市技术能手、上海市首席技师、浦东工匠,主要从事环境陶瓷艺术的创意制作,擅长把时尚的室内陶瓷小摆件演绎成大型公共空间环境艺术作品,将传统手工艺应用于空间布置、景观设计等更为广泛的领域。
近年来,周瑾参与了上海市多个地铁公共文化艺术作品的创作。2017年,她负责上海地铁17号线朱家角站艺术装置《古桥风》《长街韵》项目的组织实施;2020年她创作了上海地铁10号线国帆路站大型陶艺装置《010》、基隆路站大型陶艺装置《升腾•自贸》。2021年,她负责上海地铁14号线23个标准站陶瓷站名牌项目的研发制作。在2021年12月28日,上海地铁14号线陶瓷站名牌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外观设计专利证书。
感受一场流动的地铁灯光秀
14号线的诸多车站设计引入了空间艺术和艺术空间的概念,如豫园站的“上海脉搏”和一大会址·黄陂南路站的“黄陂疏影”车站主题艺术装修、陆家嘴站换乘通道的“今朝踏浪”艺术装置,把二维的平面转化成三维的空间艺术,集功能性、人文性、艺术性于一体。
图片
图片
嘉宾屠际春12月31日乘坐了14号线去了3个站参观打卡
作为晨报特邀体验嘉宾,美术评论家、张大千大风堂艺术中心主任屠际春在今天(12月31日)上午特意乘坐了14号线去多个站点参观打卡,他告诉记者:
我去了其中豫园站、一大会址·黄陂南路站和陆家嘴站,感受了一场流动的地铁灯光秀,可以说,今天的地铁车站变得精彩纷呈,诸多艺术作品与装置使得都市人在乘车和换乘过程当中更轻松、怡悦,给乘客的视觉感官效果非常强烈,既富有现代装置艺术特征,还有时代朝气和未来感。其中,豫园站应用到了现代光影技术,视觉效果强烈,一大会址·黄陂南路站采用颜色变化动态。
图片
14号线豫园站 屠际春拍摄
图片
图片
图片
14号线部分站点 屠际春拍摄侬会去坐坐14号线伐?
各位市民朋友,在即将到来的2022新年,欢迎有机会去坐坐14号线,感受我们上海地铁站内的艺术气质和文化内涵。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