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论坛·2021回顾与展望|国际反恐变局呼唤合作应对新

图片
2021年9月6日,人们在阿富汗喀布尔国际机场乘坐阿里亚纳航空公司的航班。(新华社资料照片)
国际反恐变局呼唤合作应对新格局
□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傅小强
2021年随着美国从阿富汗狼狈撤军和阿富汗形势巨变,国际反恐结束“战争时代”,进入暴恐威胁不减但缺乏国际反恐合力的调适期。
在新的一年,一些新乱源新威胁将逐渐凸显,新技术发展将放大国际恐怖威胁,美国对国际反恐进程的破坏也将产生一系列后果和新问题。国际社会需要凝聚共识,协调反恐努力,共同应对更趋复杂的暴恐威胁。
综观2021年,国际反恐有“三变”。
一是美国由国际反恐的领导者变为国际反恐的破坏者。美国以应对所谓大国竞争为由,结束20年反恐战争,从阿富汗仓促撤军,破坏了过去20年的反恐成就,破坏了国际社会的反恐共识。阿富汗重新成为地区变乱之源,恐情外溢对中亚、南亚等地区国家的冲击正在显现。美国收缩国际反恐防线,反恐战略日益内顾,把过去20年的反恐力量、资源和机制转向服务大国竞争,引发国际社会的反恐思潮变化,亚非拉动荡国家和地区成为暴恐势力渗透和积蓄力量的基地,将导致国际恐怖势力的周期性威胁变化。美国坚持双重标准和纵容利用国际恐怖势力为己所用,服务所谓大国竞争,给“东伊运”摘帽洗白,为“东伊运”和与之关联密切的国际暴恐势力提供更大的生存活动空间,严重破坏大国之间的反恐信任,搞乱了国际反恐统一战线,搞废了国际反恐思想防线,以反恐为幌子服务自身私利,最终将损害美国自己的安全利益和国际声誉。
二是阿富汗塔利班由国际反恐的连带打击对象变为国际反恐的争取协调对象。塔利班迅速夺权建政,远远超出了美国的战略预估和对原阿富汗政府不切实际的期望,自乱阵脚,不得不和塔利班商讨地区安全后续安排。从民心和资源、能力看,塔利班有多数阿富汗人民的支持,有足够的军备资源和安全力量,也愿意与国际恐怖势力切割换取国际社会承认,因而成为国际反恐的争取协调对象,塔利班对未来阿富汗的安全和防止阿富汗重新成为国际恐怖策源地肩负主体责任,当然也需要得到国际社会协调和帮助。从威胁变化来看,塔利班也需要争取地区国家的信任,成为地区安全的争取对象和维护者。阿富汗战乱已导致阿富汗北部与中亚邻国毗邻的地区安全局势严重不稳,难民、溃兵和暴恐分子夹杂其中,严重威胁塔吉克斯坦等国的边界安全和国内稳定,也将进而冲击俄罗斯和欧洲国家安全。在阿富汗南部与巴基斯坦的边境,巴基斯坦塔利班等恐怖组织甚至回流国内制造恐怖事件,严重威胁巴基斯坦国家安全,增加了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安全风险。阿富汗邻国和国际社会都期望塔利班正视这一问题,共同协调立场采取措施,严防阿富汗乱局的破坏效应外溢和引发地区安全威胁。
三是疫情冲击下国际恐怖活动态势之变。2021年国际恐怖活动进入新一轮回潮期,在新冠疫情的持续冲击之下,一些国家经济民生困顿、社会矛盾激化,为恐怖势力作乱提供了可乘之机。全球恐怖袭击数量仍在高位运行,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引发的暴恐后遗症继续扩散,恐怖组织去中心化特征明显,恐怖活动从中东向非洲和南亚等地区转移,非洲逐渐超过中东、南亚成为暴恐组织最活跃的地区,并且出现与跨国有组织犯罪结合态势,诱因增多,燃点降低,范围扩大,恐怖活动的方式、手段、多样性、危害性增强,许多在非洲的外国投资都深受其害。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恐怖组织大肆借助互联网开展勾连、威胁、招募、融资及策划指挥等活动,煽动民众反政府情绪,鼓动实施武装袭击,甚至还图谋以新冠病毒为武器发动袭击,或者进一步谋求生化袭击等手段,潜在危害不容低估。
展望2022年,国际反恐变局呼唤国际社会拿出新的应变之策,持久用力打击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形成国际反恐新的合力。国际反恐有三个新问题迫切需要正面回应,并加紧构建与国际大变局相适应的国际反恐新格局。
一是高度重视解决阿富汗问题。目前,联合国认定的主要国际恐怖组织有20多个尚活跃于阿富汗,包括“基地”组织、“伊斯兰国”等,特别是“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正在阿富汗大肆扩张,与其他恐怖势力合流的态势令人担忧。“巴基斯坦塔利班”、“乌伊运”和“东伊运”等,更是分别对巴基斯坦、中亚和中国构成直接威胁。把恐怖主义当地缘政治工具必然助长暴恐威胁,避而不谈、视而不见的鸵鸟政策也解决不了暴恐问题,多少年后美国可能会发现,大国对手不会成为美国真正的威胁,不加重视的恐怖主义最终才构成美国人民安全和福祉的真正威胁。相关大国和周边国家需要加强与塔利班的对话和合作,引导其彻底弃暴向善,通过交往交流来影响塔利班温和理政,加强经济重建和安全改进,把阿富汗建设成为中立、和平和安全的正常国家。
二是加紧应对国际暴恐新形势和新威胁。当前全球反恐形势经历大变局,随着无人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发展,技术获取门槛降低,恐怖势力滥用技术问题突出,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难度增加。与此同时,疫情加剧社会动荡,恐怖组织绑架人质,贩卖人口,大肆招募成员。信息技术发展也使恐怖组织在招募人员、传播极端思想、跨地域调动资源等方面更具便利性和隐蔽性。恐怖组织还与跨国有组织犯罪集团相结合,构成新型恐怖组织运转网络。这些新情况新威胁都需要高度重视,必须坚持联合国主导,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反恐新格局,坚决防范核生化恐怖威胁。
三是提升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反恐能力。面对2022年一些非洲国家安全形势恶化和中国周边可能出现的暴恐渗透,国际社会需要严防个别国家将反恐政治化工具化,无端抹黑指责国际社会反恐和去极端化正当举措,甚至利用恐怖势力谋求地缘私利。国际反恐需要补短板、防风险,特别要注重加强安全薄弱国家的能力建设和安全动荡地区的协调治理,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支持各国政府推动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努力,加强反恐源头治理。
大国竞争不应以牺牲国际安全为代价,更不能忽视恐怖主义威胁。恐怖主义不是一国或者一个地区面临的挑战,而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威胁。国际反恐新形势新挑战,呼唤国际社会加强共识和协调行动,构建行之有效的国际反恐新格局。
【专栏作者简介】
图片
傅小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分别获法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此前曾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室、反恐研究中心、危机管理中心、国际安全研究所(原军控与安全研究所)工作。2003年曾在美国雪城大学做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反恐、国际安全、海外利益保护和南亚问题研究。
担任世界经济论坛全球议程反恐专家组中方专家(2011-2013)、中国南亚学会理事。主编《国际恐怖主义与反恐怖斗争年鉴》。在核心期刊及主流媒体发表多篇论文及观点。
【大众日报《环球论坛》专栏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