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阶级对立”始末

最近,即刻上线了全新的会员功能,并引发了一场出人意料的骂战,即刻创始人和用户隔空对喷,似乎有些“愈演愈烈”,到底发生了什么?
今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即刻的发展史,然后基于最近产品改变以及发生的事情,谈一谈Super对其中的思考:
01 即刻是什么?
即刻15年初在上海成立,创始人一个是叶锡东(即刻ID:瓦恁),之前是在Google+工作,另一个创始人、COO林航,之前负责网易另一面,据说坐在唐岩边上。
早期即刻的功能就是个内容订阅工具,一堆堆的机器人帮你抓全网的内容,关注之后,就会给你推订阅的消息。
到16年开始加入了评论功能,用户可以参与生产内容了:
到了16年9月,开始向社交平台演变,用户可以发个人动态了:
到18年,App Store上的宣传图还是以兴趣内容订阅为主,交友为辅:
图片
到18年的,5.0版本开始向社交倾斜:
图片
19年中,进一步强化了社区:
图片
同年7月,遭遇了下架。
即刻办公室里有一个大屏,点点星火般记录着各个区域的用户活跃。叶锡东直直盯着这块大屏,看着用户活跃区域一块又一块暗淡下去,直到大屏完全陷入灰色。
“仿佛灭霸打了响指”,他说。
from晚点《即刻消失的那一夜》
彼时,即刻日活在200万左右,作为社区,这个数字还是挺惊人的。
一直到2020年6月,即刻用7.0版本重归市场:
图片
用户们用五星好评和朋友圈刷屏的船票来欢迎。
讲真,Super玩即刻不多,加入即刻1482天,不算很早,偶尔的发帖也会觉得这里的氛围还是蛮让人亲切的,用户质量也很高,直到最近。。。
02 版本更新
最近即刻上线了会员功能:
图片
官方介绍权益有这么些:
我们将呼声高的个性化需求呈现在第一版会员权益中,提供了几个帮助调节社区舒适度的功能:
设置特别关心的即友,动态会优先展示提醒,不会错过他们的重要动向;
设置关键词过滤,不再被不感兴趣的信息刷屏打扰;
设置动态的评论权限,只允许信任的即友评论,分享不意味着总要被误解冒犯;
可以修改已经发出的动态,不再需要为错别字烦恼了。
我们特别推出了Yellow Page功能:你可以用它建立一个“关于你”的专属独立页面,把你的作品、高光时刻、社交帐号和联系方式等添加在这个页面;你还将拥有一个jike.city/yourname的专属域名。当有人想对你多些了解,一个链接可以把你最想被了解的一切告诉他们。“关于你”还有许多想象空间,欢迎你和我们一起探索。
坦白讲,内容权益(关键词过滤、动态编辑、评论权限)、社交权益(特别关心)、使用体验啥的,倒还好,比较有亮点的还是Yellow Page:
图片
可以帮助有影响力的朋友,在即刻里构建一个自己的传播节点,展示自己的品牌,扩大影响力。
不过,引起争议的显然不是这个功能,而是:
03 争议功能
图片
会员可以在评论区设定,仅即刻会员可回复。
开始有不少用户,出来说这种在制造阶级对立。然后,创始人的一些回复言论和举措激怒了用户:
图片
(有些讽刺意味的回帖)
图片
(开启了仅会员可评论)
04 为何引发了争议?
有些人在争论这个功能道德层面的问题,也有人在说即刻想钱想疯了。
这都没get到点子上。
和菜头在即刻2020年中回归之后,写过推荐文,里面有两段描述社区氛围的内容:
这样自然也就会比较清静,没那么多热闹。不知道你看过磁铁没有?就是学校实验室里的那一种。一根长方体的铁条,一半刷成红色,一半刷成黑色。一头写着N,一头写着S。在互联网上,一个热闹的地方就是一个巨大的磁场。你要顺应着磁场玩的话,你迟早会变成一个N,或者是一个S。于是,你作为N就有义务排斥N,有责任吸引S,这就是能力的体现。然而大多数人在哪里呢?大多数人在黑红两色的中间,不那么N,也不那么S,于是也没有那么多排斥和吸引。不够极化,这就是清静的由来。
不够极化作为一种人的特质,意味着这个人心态比较平和,容易打交道,也可以讨论一点问题。固然你可能无法改变这种人的观点,但是他们会倾听,然后有礼貌地给出反馈。虽然说这样的相处方式应该是一种日常,不过好像现在的网络世界里却少有这样的地方。即刻是由一群不够极化的人组成的网络社区,彼此之间都保持着礼貌而又克制的距离,这件事情本身就很难得,也解释了它如此安静的原因。
大树在他的文中,描述即刻用户有三类:
第一类是科技创投新兴产业圈的非大佬级精英(至少大部分吧)
第二类是这些精英的仰望者和拥趸并希望成为他们一部分的人
第三类我姑且称之为边缘人,他们只是希望找一个没有微博那么热闹,没有朋友圈那么熟的新社区,写点碎碎念,记录我,偶遇你。
纯银在刷了两天即刻后,说:
直觉上是一个相当年轻化的半熟人朋友圈,充满生活碎碎念。
我在即刻还没有看到什么人设。
OK,我们大体可以理解即刻社区的用户,把这里当成了“乌托邦”,他们把社区当成是一个开放的广场,每个人都有个小店,在自己小店的墙上写满“碎碎念”,以及“思考”,等待着“遇见”。
现在愤怒的点是说,有些店,我们进去只能看,不能和他们聊了!!!你看,那些店还挂上了特许商家的标识!这是搞阶级分化啊!!!这个广场变味了。
不再是我们原来梦想的“乌托邦”。
于是,网友们冲向国王,要个说法,没想到国王很强硬,不给好脸色!这下群众们更加愤怒了!
大家开始拿出早先即可官方说不会做社区的梗来怒斥:
图片
充了会员跑去创始人开了只能会员回复评论的帖子下面去骂。。。
图片
05 对这事怎么看?
纯银说的比较具体:
看到瓦总昨天的 Post,怎么说呢,人类迈出邓巴数之后就得接受新的社会秩序。这个世界上怎么可能有几万人理解你?与你有着相似的认知?那些容易共情的,比如小红书主题,可以与更多人分享,而多样性的认知收缩在邓巴数之内相对安全。这就是我关闭即刻评论,但在犬校异常活跃及友善的原因。我只与同一个圈层的人对话。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粉丝越多,天打雷劈。
创始人通过社交媒体与自己的用户积极沟通,在产品达到一定规模,与你沟通的人不再是一开始几百几千个人的小圈子,而是几万向上之后,基本上只可能出现一种对话结果。
“他们不值得。”
不同圈层之间的人没有对话,他们只是一些些产品经理眼中的样本反馈信息。
Super之前在大学时期做过足球板块的版主,迎接过世界杯时期用户量的暴涨,经历过和网友们的撕逼,组织过全校的足球比赛,那我感受最深刻的一点还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坏鸟”,量少,但韧性很强,破坏力惊人
之前在一个汽车垂直网站做产品的时候,有次我们对长期没动过的社区产品做了大量的样式优化,上线后第二天一早,社区负责人就急匆匆的跑来,说能不能回滚,就纳闷了,内部都觉得好的产品改动为啥要回滚?
原来,是有不少死忠粉吵吵着很不适应,很不习惯,在社区里大吵大闹,甚至是直接找到社区负责人提出回滚的要求,他们承受不了压力,就直接找产品来要求回滚。
你猜怎么着?我们达成的一致是,再看看,过了几天,那群人适应新版本后,不闹了,还觉得挺好使。。。
对于百万量级的产品,当下反馈负面的用户只占极少部分,那这群人到处嚷嚷,煽动用户情绪,甚至是跑到应用商店打差评:
图片
图片
我的建议是,从这群人的视角里多思考一下自己的决策是否有误。
然后考虑单独的和这群人(或者说他们的意见领袖)在小范围做个沟通,争取达成共识,“化敌为友”,那如果无法沟通,抱歉,请别在社区内持续的捣乱,该处理处理。
我觉得瓦恁或许想的也挺明白,有些事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
图片
社区要前进,公司要商业,本身即刻就是不割韭菜,要割当下这种会员逻辑也达不到提高巨额营业收入的预期。
图片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虎扑孵化出得物,即刻不能孵化出了小宇宙,社区的生态价值是长期的,母体生命力的顽强和可持续,才会给未来带来各种演化的可能。
新的一年,祝好。
参考:
和菜头《介绍一下即刻App》:https://mp.weixin.qq.com/s/iv8u7UFxub0y1dB5yHnp0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