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程序员又冲上了热搜!1年带着800人跑山,还从山上扛回了这些东西……

遁进西湖边的大山里,坐拥一块茶田,闲时种茶,喝茶,清风明月。这是很多人的理想生活。
今天,阿里一位小伙登上了热搜,过去一年里,下班后半隐居在西湖群山里的他,带领800多位同事一边跑山,一边从山里扛下了500公斤的垃圾。
图片
登上热搜的小伙子叫周惟,海外归来到杭州工作不到3年时间。
登上热搜后,周惟在网上圈了很多粉,有网友说,“小伙子加油”。
图片
图片
图片
也有很多人呼吁大家要一起爱护环境。
图片
图片
图片
白天互联网大厂青年晚上归隐山间
海归青年把家安在了西湖边
84年的周惟是个新杭州人,白天是互联网大厂青年,业余是跑山发烧友,春茶季节又变成了茶农……
三年前,在美国工作一年的他回到了国内,在杭州入职了网易考拉,现在是阿里ICBU家居行业的一名运营小二。
记得第一次到杭州,周惟特地坐了一趟西湖沿线的87路公交车。从黄龙体育馆出发,车子沿着西湖,经过植物园、茅家埠、龙井、满觉陇,蜿蜿蜒蜒一路上山,最后达终点站三廊庙才依依不舍地下车。
“以前西湖只知道苏堤那一块小的地方,没想到还有这么多美的地方。”
和很多年轻人喜欢把房子安在公司附近不一样,周惟在靠近西湖边的满觉陇租了一套农居房。
这个隐藏在西湖群山里的小村庄,独揽西湖风光。几座连绵的山头,轻轻把城市的喧哗纷扰隔绝在了山的那一头。
白天是忙碌的互联网大厂青年,下班后归隐山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周惟开始了每天两种身份无缝切换。他最喜欢的是每天下班回家,村民们互相热情打招呼,家长里短,这是生活在城市中心孤独的年轻人无法体会到的。
在西湖边一边种茶一边跑山
曾跑出了一个大大的爱心和一只松鼠
在西湖边定居下来后,周惟开始用自己的方式探索西湖。
满觉陇是西湖龙井茶的核心产区,家家户户种茶、喝茶。周惟也承包了一小块茶田,和当地茶农一样,春天种茶、喝茶;秋天,桂花树下品茶、聊天。
一开始,热爱运动的周惟每天沿着西湖的山山水水骑自行车。不过连续两年狠狠栽过跟头之后,改成了跑山。
对周惟来说,骑车的乐趣在于速度带来的快感,而跑山则不同,跑步不需要思考,更多的是自己和自己的一场比赛。
跑步有时候也会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交语言。周惟特别喜欢两个不认识的人在跑步不期而遇时的感觉,不需要问彼此出处,就能毫无障碍的打招呼、熟络聊天。
第一次跑山,“天赋异禀”的周惟跑了30公里,第二次跑了50公里,第三次直接拉升到了100公里。
图片
除了在西湖边跑山,初入跑圈的周惟开始报名参加国内各种马拉松比赛。最疯狂的是前年年底,三个月时间跑了近10场。“差不多每周都在跑马拉松的路上。”周惟说。
作为杭州跑山圈里的新人,周惟发现,西湖群山的特点是山连着山,非常适合设计跑山路线。
比如在跑圈,最有名的是西湖玫瑰跑,就是沿着西湖跑出一朵玫瑰花的样子。这条打包了整个西湖的线路曾经是全国跑圈的网红,每年都会吸引不少外地跑友来打卡。
在跟跑山大神交流之后,去年2月份,周惟开始尝试设计路线。在原来西湖玫瑰跑的基础上,增加了九溪玫瑰,两朵大小玫瑰加在一起,正好100公里。
图片
图说:远看就像大小两朵玫瑰花
当时报名参加的总共有二三十个同事和跑友,都是外部越野跑和跑步爱好者。不过最后,只有三个人完成了全程。
周惟发现,虽然自己“天赋异禀”,但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或初级跑友来说,跑完100公里并不是一件容的事。
为了能让更多的普通人参与进来,周惟开始做减法,设计充满创意和趣味的跑山路线。比如去年,带领同事们绕着西湖,跑出了一个大大的爱心;从青芝坞出发,绕西湖群山跑出了一只可爱的松鼠。
图说:沿着西湖,跑出一个大大的爱心
图片
图说:从青芝坞出发,跑出了一只可爱的松鼠
成立幸福团带同事们一起跑山
一年不到捡拾了500公斤垃圾
经常跑山的周惟发现,虽然西湖景区干净得找不到一根烟头,但在西湖的山野里,经常能看到各种随手丢弃的矿泉水瓶、塑料袋等垃圾。于是,在每次跑山前,开始有意识地带一只垃圾袋,把一路的垃圾顺手带下山。
图片
图说:跑山的周惟又埋头捡起了垃圾
“如果能影响到身边的人一起去关注环境,这个城市会变得更加美好。”在美国工作一年的周惟想到了国外很火的一种新型运动——Plogging。这种起源于国外的运动里包含了两个单词“捡垃圾”(plocka)和“慢跑”(jogga),于是创立了户外环保幸福团M-Plogging。
图片
周惟说,Plogging是一种结合了公益的新型户外运动,字母“M”就代表了西湖群山。
一边爬山,一边欣赏美景,一边捡拾垃圾。每次周惟在阿里内网发布M-Plogging幸福团活动,总能吸引来自不同业务和部门同事的踊跃参加。
图片
图说:最近周惟在阿里巴巴内网发起的西湖群山东坡线,同事们一边跑山一边捡拾垃圾
为了打消一部分0基础同事的顾虑,周惟每次在设计路线时花了很多心思。比如最近一次西湖群山Plogging周惟特意请教了新荷十大作家,并一起设计出了一条寻找苏东坡印记的路线。
而每次出发前,为了让大家0负担出行,周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帮所有队员做好了功课,细致到要不要换衣服等需求都提前想好了。
最近,周惟组织的西湖群山Plogging,吸引了来自各个业务线的23位同事报名,早上8点顶着零下4度的寒冷天气从青芝坞出发,完成了18公里的跑山。中午12点半,陆续到达的队员们手里还拎着一个特殊的战利品——20公斤的垃圾。
图片
M-Plogging幸福团不到一年时间,目前已经在杭州、上海、深圳和北京举办了十多次,参与人数超过了800人,捡拾的垃圾超过了500公斤。
周惟成立M-Plogging的想法也很简单,和有同样爱好的同事一起跑山,锻炼身体的同时还能做公益。
图片
在阿里有个老传统:公益三小时。就是鼓励员工从事公益,提倡每人每年完成三小时公益时。刚开始,员工做经常误入一个经典场景“去西湖边捡垃圾”,也曾引发了“西湖边的垃圾都被阿里人捡光了”的段子。
周惟说,西湖景区和山里垃圾桶等设施非常齐备,不过游人不多的大山里,还是留下了很多不太容易捡拾到的各种生活垃圾,特别是陡峭的山坡上。就在最近一次西湖边跑山时,周惟从南高峰最高处的山崖缝里,一口气清理出了十几样生活垃圾。
图片
“特别希望看到一个无痕山野。”周惟说,希望能一直把这个活动一直办下去。
文/沈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