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百年天天读】西方第一部正面表现中国抗日的纪录片,“电影战士”伊文思这样记录

从1938年首次来华拍摄《四万万人民》,到1988年拍摄完成《风的故事》,他用摄影机记录下半个世纪里的中国变迁,他曾经饱含热情地说:“我热爱中国,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他,就是“电影战士”尤里斯·伊文思。
伊文思拍摄的中国抗日纪录片《四万万人民》(来源:央视网)
伊文思生于1898年,荷兰人
他13岁就开始拍摄电影
他见证过西班牙内战、中国抗日战争
以及古巴、越南等人民的革命和斗争
与普通摄影师不同的是
伊文思把电影当作武器
关心世界的发展变化
哪里有重大事件发生
他就把摄影机架到哪里
他始终把纪录片的镜头对准普通人
他在世界电影史被公认为纪录片先驱
是一位充满激情和信仰的“电影战士”
图片
1938年,伊文思首次来到中国
他想去延安拍摄中国共产党抗日的画面
从纽约出发前就秘密联系了中共
并在香港见到了宋庆龄和廖承志
了解了更多关于共产党的信息
但由于受到国民党政府的种种阻挠
此行并未能到达延安
伊文思辗转武汉、台儿庄等地
拍摄了名为《四万万人民》的纪录片
反映了从武汉到台儿庄战地的见闻
一个“在战火中瓦解又在战火中形成的国家”
这也是西方第一部正面表现中国抗日的纪录片
图片
因拍摄抗战与中国共产党结缘
伊文思在武汉认识了
周恩来、叶剑英等共产党人
并与他们建立了个人友谊
在拍摄工作队一位共产党员帮助下
伊文思拍摄了许多珍贵的画面
为新中国保存了珍贵的历史档案
影片《四万万人民》中
出现了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
中共领导人召开军事会议的场景
以及朱德的镜头(由美国记者在延安拍摄)
他还将抗日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收入片中
《四万万人民》在美国放映后
起到了声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积极作用
同时扩大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影响力
图片
由于受到阻挠无法赴延安拍片
伊文思在离开中国前
把一台埃姆牌独眼龙摄影机和数千尺胶片
秘密交给了左翼影人吴印咸
1938年秋
吴印咸和袁牧之带着这台摄影机
以及从香港购得的全套电影器材到达延安
在八路军总政治部下成立了延安电影团
延安电影团正是利用这台摄影机
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记录了
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
和中共七大、七届二中全会、延安生活
等重大历史影像资料
从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开始
伊文思就坚定地支持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
他十余次来到中国
拍摄了《早春》《愚公移山》
和《风的故事》等影片
记录了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
以及改革开放不同时期的中国风貌
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
见证了中国半个世纪的变迁
这些纪录片为世界认识中国开了一扇窗
他还曾建议廖承志拍摄《白求恩大夫》
并为完成拍摄做了大量工作
图片
伊文思是中国文化部的顾问
也是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艺术顾问
他把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传授给
中国的青年电影艺术工作者
为新中国培养电影人才
并向世界客观介绍中国
消除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许多误解
他多次去电影学院讲学
在电影制片厂进行具体指导
伊文思认为
真实反映生活是纪录片的生命
他要求自己的每个镜头都是真实的
从不在摄制中违背真实去制造情节
中国早期的电影艺术工作者
大都受到过他的影响
在几十年的岁月长河中
伊文思用摄影机记录下不同姿态的中国
见证了不同时期的中国形象
中国也成为他拍摄时间跨度最长
产生作品最多的国家之一
1988年,《风的故事》制作完成
这是伊文思关于中国的最后一部作品
也是他电影生涯的收官之作
他希望通过此片告诉人们:
“和平是最重要的”
1989年6月28日
尤里斯·伊文思在法国巴黎去世
来源:党史学习教育官微综合学习时报、中国新闻网、央视网等
在看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