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心梗、脑卒中,健康预警手表准确率如何?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围绕老年人的可穿戴医疗设备也快速发展起来,除了目前比较常见的血压测量与心电采集等健康功能外,更是有部分厂家宣称自己的智能穿戴设备可以提前预警心梗、脑卒中等疾病,智能穿戴医疗设备真的能够精准预警疾病人群吗?
老龄化时代到来,医疗可穿戴设备市场待爆发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人,占13.5%。公报还指出,我国的老龄化进程均处于加速深化阶段,预计2025年“十四五”规划完成时,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达到15%,正式迈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老年人群是健康脆弱的人群,伴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健康需求也势必会快速增加。另一方面,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内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规模也逐步扩大,据第三方数据公司统计,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2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0年的122亿元,表现出强劲增长态势,预测到2023年该数值将超过200亿元。
目前,可穿戴医疗设备分为消费级健康硬件,如健康手环手表、智能睡眠系统、皮肤传感器。还有一类是专业级的医疗硬件,这一类是由传统医疗器械发展而来,如智能检测器、无创血糖监测、血压计、血糖仪、血脂检测仪等,在传统医疗器械的基础上增加便携性、远程功能等。
智能手表、手环类产品以其可操作性强、便携、美观等特点最为受大众关注。在增加了相关医疗功能后,也分外受老年人群青睐,但是涉及到医疗健康功能的可穿戴设备与普通可穿戴设备并不同,其对产品的要求更高。
图片
头部企业中,包括苹果、华为、小米已经相继推出了具有血压测量、心电采集功能的产品,并且部分产品已经获得医疗器械相关认证。今年12月,华为推出腕部心电血压记录仪华为WATCH D,该产品支持血压测量与心电采集,属于二类医疗器械。除华为外,华米的可穿戴动态心电记录仪也获批二类医疗器械。今年6月份,苹果的Apple Watch Series 4也正式获得我国药监局医疗器械注册证。
头部企业之外,宣称有心电监测、血压测量的智能手表产品并不在少数,在电商网站上以“心电监测”为关键词搜索即可搜到大量商品,问题是,并不是所有的智能手表结果都是精准的,在黑猫投诉上,就有用户反馈购买的智能手表与血压计测量数值相差巨大,咨询商家客服后也未能得到合理解释。
图片
黑猫投诉上用户反馈
一个不得不关注的现实是,只有通过医疗器械认证的产品“数值可供临床参考”,而未能获得相关医疗器械认证的产品其功能的准确性并无法保障。
智能手表可预警心梗、脑卒中,准确性待市场观察验证
除了上述的心电采集、血压测量等功能,在查询相关资料时,E侠还发现,有部分智能可穿戴设备宣称自己可以提前预警“心梗、脑卒中风险”,甚至可预测肿瘤风险,例如“超微”AI生命预警手表、安顿预警手表、星卫士智能预警健康手表、百来俏智能手表等等,且售价不菲。据商家资料,这些产品是通过采集用户心率、血压、血氧等,通过“大数据分析”,结合“人工智能建模”,进行心血管、高血压、心脑梗风险等疾病的预警服务。
图片
安顿预警手表商品信息宣称预警准确率大于99.99%
众所周知,心梗、脑卒中一直是危害老年人生命的“头号杀手”。据央视新闻报道,在我国,脑卒中每年新发病例大约180万人,并以每年8.3%的速度增长。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占我国疾病死亡率首位,我国每年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约100万人,每3名心梗患者中就有1人死亡,死亡率超过30%。
如果可穿戴医疗设备可以提前预警心梗、脑卒中等严重疾病,对老年人健康来讲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但是值得商榷的是,这些产品预警的准确率如何?E侠询问了部分厂家,安顿智能手表的商品信息上宣称准确率大于99.99%,其商家客服表示,这个数字的得来是“过去五年来没有漏报的”。而针对准确率的疑问,星卫士商家客服表示,“需要长期佩戴,这样数据会精准”。不过相对于客服的说法,在产品的宣传页面上,可看到商家标注的“本产品非医疗器械数据报告仅供参考,诊疗及用药请遵医嘱”。而且涉及到预警疾病的产品目前都尚未获得医疗器械相关认证,此外,在用户评论内容中也可看到一些不满意留言,“主要血糖测量严重不准,提醒其它用户不要依赖这款产品,不要因此被误导而使病情加重,也请商家要负责任,别坑害消费者,不然投诉你们”。
图片
星卫士智能手表商品信息
有业内人士指出,“精准度是许多大公司不愿意涉足预警业务的主要原因”。从市面上产品来看,有疾病预警功能的产品也多出自中小企业,头部如华为、小米、苹果等公司并未涉及该领域。这或许与该业内人士提到的精准度有莫大关系。
围绕着老年健康需求的市场大幕已经拉开,处于快速成长期的可穿戴医疗设备也将迎来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与使用,尤其是健康预警功能也是很多企业瞄准的重要赛道,但是行业需要攻克的难题依然很多,例如采集数据的精准性、专业性等等,而对于具有预警提醒功能的产品,企业更应该已一种严谨的态度来看待,毕竟这背后是活生生的生命,从目前市场现状来看,其有效性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