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刊|神枪手!她的子弹5米外击中钉子尖!他连续5枪穿越太平湾命中靶标

【编者按】
110,再简单不过的三个阿拉伯数字,可它们简单的排列却幻化出无比神奇的威力:可给黑恶以震慑,可给正义以力量,可给社会以平安,更给百姓以无限温暖!
110,有线无线总关冷暖:一头联着万户千家,一端通向政府的挂牵,一切安好是彼此的心愿;110,是个节日,一年只此一天,可365个日夜值守,福佑灯火斑斓。
1月10日,第二个中国人民警察节,一个金盾荣光的日子。
今天,让我们忽略那些影视镜头里警匪枪火爆燃的虚幻镜头,提前走近那些现实中默默守护我们、守护一座城市高大身影,从他们的赫赫战绩中一窥:
她,神枪女警“钉子姐”,3米外射水滴、5米外射钉子尖,8米外射断扑克牌……
他,人称“跨海狙击枪王”,子弹划过太平湾,劈风斩浪800多米,直中靶标!
他们藏蓝在身,责任在肩。一诺如山力挽弓,何堪风雪造英雄。
今天,我们向他们,向千千万万人民警察致敬,道声——平安!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高芳 孙桂东(署名除外)
《神枪女警“钉子”姐》
爱红装还是武装?
枪名“92式”,口径9毫米,备弹15发;她身在5米开外,抬手一枪,一颗直径5毫米的钢钉被瞬间打进木板。板上钉钉,技惊荧屏内外,全网视频播放量过亿,从此,“江湖”上有了她响当当的名号——“钉子姐”。
图片
孙陶供图
“钉子姐”孙陶,是市北公安分局的一名民警,在央视《警察特训营》里亮出自己的一手“神枪绝技”后,一战成名,如今,她身兼公安部的警务实战射击、游泳(救生)、综合体能教官等多个身份,经常被邀请到全国各地进行射击培训。整日在外奔波出任务,她待在青岛的时间委实不多,和记者的约见时间一改再改……
未见其人先闻声。1月1 日下午1点半,青岛公安某射击培训场,“噔噔噔……”伴着一阵铿锵有力的警靴踏地声,身材高挑的孙陶走了进来。这位曾经霸屏抖音、火遍朋友圈的“钉子姐”,脸上化着淡淡的妆容,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睫毛扑棱棱地闪动着盈盈笑意,一身深蓝色的教官服更显得英姿飒爽。
图片
“门口有闺蜜来找我,一见我就说,你穿警服真精神,拉着我好一通拍照。”中午才从北京返回青岛的孙陶,早已习惯了媒体镜头,一点也不见外,刚走进屋就笑呵呵地拉起了开场白。
“你要问我什么问题,是不是爱红装还是武装?记者都喜欢问我这样的问题。”和记者第一次见面,孙陶没有任何距离感,主动出击,感觉帽檐有些遮了视线,她抬手整了整作训帽,“其实我觉得穿警服不耽误我穿裙子,脱下警服,我也是一个很平常的女孩。但是穿警服会更提精神气,这是我的荣耀。”
荣耀背后是厚厚的“成绩单”。回放这位警界“神枪手”创造的一项项超乎想象的射击纪录,将“不可能”变成“一定能”,在她仿若砍瓜切菜般手到擒来。
“目前为止,我已经连续参加了四季《警察特训营》节目制作,第二季挑战了5米打钉子、8米横切扑克牌和75度仰角射击无人机挂气球,第三季挑战3米打水滴,第四季是5米开外命中钉子尖,第五季是5米一枪打灭5根蜡烛。这几次射击,都是首发命中。”孙陶自豪地列数着,脸上泛着红晕。
图片
孙陶供图
其实,在参加央视节目“破圈”之前,孙陶在业内已经是战绩赫赫,曾经连续参加8届全国公安系统的军用手枪实用射击比赛,多次获得精度射和速射冠军,是公安部认证的“神枪手”。
图片
孙陶供图
孙陶的微信名叫“玩枪的花花鱼”,这个名字还有个由来——“我喜欢跳舞,喜欢穿花裙子,又喜欢游泳,所以朋友们有次喊我‘花花鱼’,我觉得还挺有趣的。”
图片
孙陶供图
“这个枪手不太冷”,生活中的孙陶经常拍一些手势舞放在网络上,她纤长的手指舞动起来像一只翻飞的蝴蝶, “这个手指真灵活,不像拿枪的手,像跳舞的手。”网友们的互动留言都会让孙陶开心许久。
“钉子姐”秒变“水滴姐”
一张扑克牌厚度约0.2毫米,需要子弹像剪刀一样把它拦腰斩成两截,而不是从正面击穿它。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项极难挑战成功的任务,摄制组连盒饭都买好了,大家席地而坐,做好了通宵打持久战的准备。
“钉子姐”说起自己的一枪成“名”,还是在2017年。那年,央视与公安部联手推出全国首档警察经济类真人秀节目《警察特训营》,对自己射击实力充满自信的孙陶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图片
孙陶供图
“我们看了你的成绩,决定把你从学员升级为教官。”节目组一个出人意料的电话,就把孙陶招呼到了北京。在节目组的安排下,她直接开始极致射击的表演录制。
图片
孙陶供图
什么是极致射击?比如,导演设计了一个打扑克牌的科目,他拿来一摞扑克牌,立起薄薄的一张,然后塞给孙陶两盒子弹,“你今晚什么时候把它撕开,咱今晚上就可以收工了。”
彼时,在众人的注视下,孙陶深呼一口气,活动了一下手指,闭上眼睛拿起手枪,睁开眼睛看了一下准星延长线,再确定瞄准位置后,果断扣动扳机,“啪”——子弹出膛,扑克牌瞬间被撕开半拉口子。
“哇——”摄像机后面的工作人员身体不自觉地往后倾倒,嘴巴惊得大张,这已经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画面了。
“撕开一半说明站的位置稍微有些偏”,孙陶心里有了底,微微调整站姿,此时远处已换上了一张新扑克牌,她抬手打出第二枪,扑克牌应声从正中间完全撕开!
图片
孙陶供图
现场仿佛瞬间定格的镜头,几秒钟后才爆发出一阵雷动的掌声,“收工啦,收工啦!”导演兴奋地直喊。
“3米外打水滴,那个是最难的。”孙陶回忆,“那个水滴,因为它是流动的。”设计这个科目时,导演绞尽脑汁,他问孙陶:“快慢间隔多长时间一滴合适?”孙陶答:“我也没打过,要不一秒一滴,试试吧。”
“因为射击的瞬间需要屏住呼吸,有时候一滴过去了,呼吸还没跟上频次,就没法开枪。需要把呼吸先调整到和水滴同频率。”出枪之前,孙陶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有时候水滴啪地落了下去,我这憋着气没响,我一再调整呼吸的话,又得过去好几秒钟。而且要估计到水滴掉落的地方,子弹正好也到达这个地方。”
图片
孙陶供图
技术性的参数光想想就觉得难以企及,“只能凭感觉了”,孙陶决定放手一搏。她屏住呼吸,感觉现场静得真是连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见声响,连开五枪,射中三滴水滴!
“打完五枪之后,我的整个后背湿透了。”还沉浸在精力高度集中状态的孙陶,再次被现场的欢呼声淹没。
十年片警磨砺出
进入公安系统后,女警一般多从事户籍、档案管理等内勤工作,孙陶干的却是实打实的一线民警,“当时我们派出所管辖下有3000多户居民吧,那片还是拆迁棚户区,工作挺复杂的”。
极致射击的经历如此传奇,选择警察这个职业却是阴差阳错的偶然。
图片
孙陶供图
孙陶的父母都是从事体育教育事业,妈妈曾经是北京女排的主力,爸爸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游泳专业,国家级游泳教练。“我可能有体育基因吧,从小的特长是游泳。”
年少时的孙陶曾获得过全国游泳比赛第四名,青岛市中小学生游泳比赛第一名,破青岛市年龄组纪录,国家一级运动员。作为体育特长生,她当年是有机会升入浙江大学这样名校的,然而,父母深知走体育这条路太苦,坚决不让孙陶未来再从事体育这行。
“老师和警察,这两个专业可以选一个。”高中毕业选择志愿时,父母给了女儿两个参考意见。
“穿警服挺好的。”年少的孙陶有点男孩性格,第一反应是穿警服很飒,“女孩当个警察有安全感。”
图片
孙陶供图
于是,这个一致通过的家庭决议,就像悄悄变道的铁轨,将高中毕业后的孙陶“送”进了当时的青岛人民警察学校。
刚进入警校,除了游泳、长跑等体育项目上有优势外,还是个射击“小白”的孙陶,“刚开始接触射击课时,连‘视力回收’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当时,按部就班学习的她没想到,有一天会与“神枪手”三个字紧密关联在一起。
警校毕业后,孙陶进入市北区登州路派出所,社区民警一干就是十年。
十几年前,大数据系统还不健全,“不像现在,数据都在电脑里,一搜就知道了。那时候需要经常入户清查,信息都是两条腿跑出来的。”入户清查多在晚上,刚参加工作的孙陶和男同事一样,去居民楼里挨家挨户敲门走访。
“晚上九十点钟清查,都是我自己去。后来有同事提醒我,你二十来岁,自己晚上十来点钟跑到人家里去敲门,你没想到会有危险吗?我那时候才反应过来,万一冲出个人来,我怎么应对啊。”这就是初入警界的孙陶,大大咧咧地一头扎进社区一线,靠的是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愣劲儿。
图片
孙陶供图
“还有一项工作就是调节纠纷。老小区住的人比较杂,楼上楼下晒个被子都能打起来,天天有人打110。”孙陶回忆起着这些往事,自己先笑了,“那时候还有一项工作,是与管区刑满释放人员走访约谈,就是对一些有犯罪前科的人,每月需要跟他们约谈,了解他们的现状。”
对于一个二十来岁的小姑娘来说,这是孙陶最头疼的工作,对面的约谈对象经常一脸轻蔑地看着她,“反正就是很不服的样子,他就觉得你一个小姑娘,有什么可聊的。问他办暂住证了没,他眼都不抬一下,跟我抬杠——不办!”孙陶笑道,“那时候受老委屈了。”
板上“钉钉”改“拆钉”
很多人都认为,神枪手都是数不清的子弹喂出来的。对此,孙陶却有自己的感悟:“在练习场上转一圈就会发现,我这个区域掉落的弹壳肯定比别人少,我每打一发子弹都会考虑一下,为什么没打中,或者为什么打中了。”
平淡的日子温吞如水,很多人会沉溺在琐事中,渐渐消磨了意志,但从小在体育竞技中搏击成长起来的孙陶,不服输的性格已经深深刻在了她的基因里。长年练习射击,孙陶的手上满布厚厚的茧子,它们在无声地诉说着那些荣耀背后的汗水和磨炼。
“那时候公安系统经常有比武比赛,每次我都报名,比赛前会参加20多天的集训。”比武一般考核三项:长跑、游泳和射击,孙陶的射击成绩却不突出,这一直是她的短板,“因为平时训练时射击成绩不是很好,参加省比赛,我经常被当做替补队员。”
图片
孙陶供图
“媒体曾经用10万次扣动扳机,形容我练习多,但如果只是盲目地练习,数量多是没用的。像我一些队友,他们打的比我还多,我打完两盒子弹就吃饭去了,他们还在叮当叮当地打。我每打一枪,要让这个子弹实现它的价值,要体会这一枪的技术动作,我不能让它光听响。”
集训中没有脱颖而出的孙陶,却是比赛场上的常胜将军,她戏称自己是“比赛型选手”,“比赛中,射击的心理状态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比技术更影响成绩。”
多年来参加体育竞技的赛场经验,锻炼了孙陶过硬的心理素质,“但是射击和体育竞技又有不同,比如进入游泳赛场,观众一欢呼,兴奋劲就起来了,使劲挥臂蹬腿,呼呼呼地往前游就行。但是射击往那一站不能兴奋,一兴奋心跳加速,一加速枪就开始抖。你还不能完全不兴奋,不然整个人就塌了。”
图片
孙陶供图
人最难是对抗自己内心的情绪,孙陶每次扣动扳机都像是迎接一次挑战,“需要保持一种冷兴奋,既要调动高度集中注意力,还要不能让心跳加速。”子弹的每一次出膛,都是她全身心投入的瞬息释放。
就像《警察特训营》第四季里,40摄氏度的高温下,随着两声枪响,孙陶成功将无限接近于一个点的钉尖打穿出木板,以快、准、狠将“板上钉钉”改写为“板上拆钉”,再次封神!
如今,孙陶的这些视频在公安系统内部都成了实战教官的课件,用于给学员提供参照,体会射击可以达到怎样极致的高度。
图片
孙陶供图
确实,孙陶的极致射击科目让很多警界同行都觉得很难。“射击原理是瞄区不能瞄点,因为身体不自觉会晃动,只要在区域内就可以大胆击发,自然响枪。但我打那个科目几乎都是要在那个点上响枪,这就很难。”孙陶两手自然地比画着,就像平时授课一样道出射击的秘诀,“因为你控制枪,枪不可能是不动的,两手一握枪,肯定就是一个自然晃圈儿。要晃动在那一个点上,控制在这个点上响枪就很难。打钉子、扑克牌什么的,是一个极小的点,随着射手的心跳上枪会有一定的晃动。像5米打钉子,视力回收其实已经看不清钉子了,就是凭记忆、凭感觉。”
射击场上的“悟道”
“射击考验技术,更考验心理,技术可以通过系统训练、反复熟练来达成,但是很多人过不了心理这一关。”身为射击教官,孙陶与学员讲的多数是书本上没有的自我感悟。
下午五点多钟,射击训练场里沉寂无声。
“视力回收这点很重要,就是眼睛要盯着准星缺口,不要看目标。你想打哪个目标,不能盯着目标去打,要盯着准星缺口去打。对准缺口,目标就是模糊的。其实这个也非常考验一个人的心理,很多人就不敢回收,老想看目标在哪,觉得目标模糊了怎么打啊。”说话间,孙陶举起手枪,眼神立刻变得凌厉起来,像射出的一支冒着寒光的箭。
图片
孙陶供图
“在实战中最主要的是心理要稳,不能慌。现在我们的射击培训科目很多都是练心理抗压能力,比如靶子突然出现,目标突然移动等,需要突然做出反应,内心必须强大,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冷静。”孙陶用手在自己胸前比量了一下前后距离,“目标突然站在你跟前,很多人都不敢掏枪,因为目标离得太近了,会产生一定压迫感,脑子木了,手足无措,很多人直接就放弃了,直喊‘不敢打了,不敢打了’……”
孙陶打量着手中的枪,每一个零件她都拆装过千万遍,熟稔的痕迹闭着眼都清晰可见。“射击还是个精细活,它有非常多的细节,你看着扣这一下,练精度的时候,包括站位,两个脚的方向,自然指向站的这个位置,都是要琢磨的细节。”
“你看我打的那张扑克牌,扑克牌就是一条线儿,这就考验自然指向的重要性,必须正对这张牌,才能从正中线撕开它。”孙陶把手枪卡在右手虎口位置,左手轻轻交叉,手指搭在握枪的右手上,“很多人觉得枪攥得越紧越好,这是一个误区,你攥得越紧,枪越抖,当你握住一把枪,你和枪就是一个整体。”
图片
孙陶供图
在孙陶眼中,所谓“人枪合一”,不是眼前这颗子弹的出膛,而是子弹射向目标的轨迹,都是要用身心去控制的范围,“包括虎口位置和左手指尖,哪一个指尖在激发瞬间稍微给一点力,枪口都会发生变动。”
“我现在给学员讲课,也会教给他们心理暗示,就是如何去调整心态,很简单,就是反复念一个词:‘准星缺口,准星缺口’……意念会迫使你把精力全放在这上头。射击很奇怪,你越想打十环,就偏偏打不了十环。”
调整好站姿和心态后,出枪速度也是有讲究的,“7到12秒之间,你的子弹要出膛,太快、太慢都会影响射击的准确度。”孙陶利落地做了一个快速有力出枪的动作。
图片
孙陶供图
巡回在射击场地上,孙陶的背影在灯影下一点点拉长。走出场地,屋外华灯初上,这样的场景对孙陶来说,可能并不陌生,无数个训练的日夜,她都经历过这样一个人训练、一个人感悟的场景,如果说射击是一门“道”,那么孙陶就是一个探索的行者,她将日复一日练习和感悟成就的“硬功夫”悉心传授给每一位接受培训的警员,其实并不为镜头前的风采,她的初心是希望提高大家的射击技术,保护好人民群众,保护好自己。
《“猎鲨”先锋》
“狙击手常常是孤独的,伺机几小时,就为那一击必中地瞬间。”从雪豹特种部队狙击班班长,到青岛特警“猎鲨”突击队狙击手,曲建霖与枪共舞已有11年,和他最亲密的“战友”狙击枪化身“克敌尖刀”,刀锋所指,所向披靡。
跨过海湾的子弹
“如果再装上防弹板的话,这一身行头得有四十多斤重。”曲建霖一身黑色特警制服,手持一把狙击枪,腰杆笔直,警姿英武。1月6日的青岛特警警营开放日里,全副武装的他被媒体的摄像机和参观的人群包围,不断有人上前要求合影,他和众多战友成了现场炙手可热的“合影明星”。
图片
事实上,“90后”的曲建霖被冠以“业务明星”称号才准确。身为青岛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六大队三中队分队长,青岛特警“猎鲨”突击队狙击手,曲建霖曾架起高精狙击步枪,在距离800多米、风速5米/秒的情况下,短时间内打出5枪,颗颗子弹飞跨太平湾,准确命中靶标物。曲建霖也因此被业界称为“跨海狙击枪王”。
更为人称道的是,在入职青岛公安前,曲建霖还曾有一个让无数热血男儿痴迷的身份,国家反恐特种部队——雪豹突击队狙击班班长。
图片
曲建霖供图
“进入雪豹突击队要经过层层选拔,按照成绩高低,成绩好的先分派为狙击手,狙击手要经过从步枪到狙击枪的过渡,每换一种枪就要淘汰一部分人,最终能留在狙击班的都是优中选优之人。”在雪豹突击队这样的顶级特种部队里,担负“克敌尖刀”的狙击手,是“金字塔塔尖”般的存在。
2009年高中毕业,曲建霖从山东威海老家应征入伍,进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北京市总队,3个月后从新兵连选拔进入雪豹突击队。
图片
初入雪豹突击队,集训和淘汰一路并行,“我们当时新兵有150人左右,第一次淘汰就减掉了20多人。”集训8个月后,根据最后一次考核成绩的优异程度,分配进入特战一队、特战二队。曲建霖光荣地成为一队队员。
“在不接触狙击枪的情况下,每个枪种都要过一遍,打所有的枪必须保持一个标准的成绩,淘汰掉一部分人之后,才有资格慢慢地接触狙击步枪。”如果前面有一次没打好,就说明没有成为狙击手的潜力。在严酷的条件下,成为顶尖狙击手是需要一定“天赋”的。
一切从“趴着”开始
“我从小是个军事迷,有机会和枪支朝夕相伴,想想就高兴。”刚得知自己要进入狙击手序列那会儿,曲建霖是兴奋的。但他很快发现,狙击手的训练异常枯燥和艰苦,非常人所能忍受。
一切是从“趴着”开始的。一上午保持一个姿势趴在地上,三四个小时不能动,夏天里开始是大汗淋漓,最后汗已经流不下来了。
图片
曲建霖供图
“一次夜训,从晚上七八点钟开始,自行选择一个阵地,挖一个方形的狙击阵地,趴下去后需要跟地面平齐。一个观察手,一个狙击手,两人一组,身体上面盖上树叶一样的伪装网,然后就在那儿一直趴着。”这次的任务是要紧盯着前方,靶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一旦出现只停留十秒,曲建霖需要迅速反应,一击即中。“靶子应该是凌晨3点多出现的,中间那七八个小时真是一种煎熬。”
等待的过程中,会人为设置很多干扰,比如烟雾、喷淋洒水,洒完水再放置大风扇在旁边吹。“那时是个冬天,晚上洒在身上的水都结冰了,手指冻得活动不了,需要时不时地放在嘴边哈口气暖一下,以保持手指的灵活度。但手指也不能离开扳机位置太长时间,要不靶子突然出现时,会来不及瞄准射击。”趴到最后,曲建霖的身体几乎没有知觉了。
图片
曲建霖供图
“狙击手跟突击手不一样,突击手啪一脚踹开门,一进门立刻开始进攻。这个过程中五六个人配合,队友相互照应,心里会踏实很多。但狙击手最多时只配一个观察手,通常情况下多是一个人执行任务。一个人出任务,需要自己抉择的时候,心理压力是不一样的。”
形单影只的狙击手趴在特定地点,长时间等待时机,只有对讲机相伴,“当对讲机传来指令:可以射击!这个时候就要自己调整了,没有其他人支撑,远距离射击的话,需要判别风向、湿度、温度等因素的干扰,包括仰俯角对弹道的影响,才能做出正确的射击判断。”
图片
培养狙击手少不了针对性的专业心理训练,“比如给你一张纸,纸上全是很小的圆圈,得有100多个,然后拿一支笔点圆心,必须点到那个圈儿中间,不能点到圆圈外面,直到整页纸全点完,这样来锻炼手指的稳定性,以及人的专注力。”
“还有一个比较难的训练是戳米。”曲建霖回忆,“一粒米,一根针,拿针在米上戳眼儿,一粒米上要戳4个眼儿。因为米很硬,必须像钻木取火一样慢慢地钻,再小心翼翼地扎下去。米粒又很脆,如果角度稍微斜了,或者是用力不稳,稍微晃一下,米粒就会碎掉。”
“作为一个狙击手,不管发生什么事儿必须稳住。”狙击手只有一发弹,没有补枪的机会,“这发弹打出去了,中就是中,不中就说明任务失败。”
图片
曲建霖供图
“如果坚持不下来的话,是可以退出的。”但曲建霖从没有放弃,直到2014年退役,在雪豹突击队服役的5年时间里,他接受了4年高强度训练。
不是每次都要出枪
身为一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守护神”,危险时刻的到来常常毫无征兆,随时都要做好出击的准备,但身为“狙击枪王”的曲建霖并非每次任务都要出枪。
曾经,一起人质劫持事件中,犯罪嫌疑人向人质家属勒索300万现金。人质家属向警方反映,犯罪嫌疑人是熟人,交易后伤害人质的可能性极大。曲建霖接到紧急支援任务后,担任抓捕一组组长,带领三名队员伺机实施抓捕。
图片
曲建霖供图
抓捕组当日下午5时30分到达犯罪嫌疑人可能躲藏的地点待命。晚10时20分,接到兄弟单位情报,确定犯罪嫌疑人车辆位置,但车窗全部被油漆喷涂,无法能确定车内人员情况。现场指挥长将突击队员分为三个战斗小组,分乘三辆车从不同方向监视犯罪嫌疑人车辆。
图片
曲建霖供图
次日凌晨5时50分,犯罪嫌疑人下车小便,指挥长把握时机,果断下令抓捕,曲建霖等人迅速出击,在车门即将关上的瞬间,短短几秒钟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犯罪嫌疑人控制,成功解救人质。
若干年前,某小区有犯罪嫌疑人携爆炸物与警方对峙,曲建霖接令火速赶到现场。根据现场情况变化,曲建霖被安排进行突击任务。正当他和队友从走廊上突击包抄时,犯罪嫌疑人突然拉响炸弹,整个一面墙瞬间炸飞,客厅地板都塌陷了。“那个炸弹威力太大了,那时候如果我们在房间内的话,肯定是极度危险。”
图片
曲建霖供图
“不敢把这样的事情告诉父母,怕他们担心。”对自己的每次任务,曲建霖从来“报喜不报忧”。他介绍自己从小就是个调皮的孩子,开玩笑道:“我和妹妹相差16岁,我常常想,爸妈是不是觉得我这个‘号’练废了,才又添了一个妹妹。”
如今,曲建霖战功荣誉等身,早就是父母的骄傲。他先后出色完成公安部专案的嫌疑人押送及庭审安保、G20峰会安保、两起解救劫持人质案等重大任务,先后抓获犯罪嫌疑人60余名,成功解救人质3人。2018年,在全省公安系统比武中斩获枪械综合第一名,同年被评为齐鲁公安英才狙击拔尖型人才。2019年获齐鲁公安英才狙击专业比武第二名,同年,荣立三等功。
图片
曲建霖供图
2021年8月,曲建霖在朋友圈报喜:“成功入列,余生请多指教。”从此牵挂他的人又多一个“她”。接任务时,不会通知曲建霖要去哪里,即将投入的战斗每分每秒都可能惊心动魄,他只是给妻子电话报个备:“我要出任务了。”妻子则暖心回道:“注意安全,等你回家。”然后,曲建霖的手机就进入了长时间的关机状态。
此去应知山水重,夜长共我立苍穹。凭着忠诚、热血与高超的战斗技能,曲建霖与无数警界战友一起,全身心地守卫着我们这座美丽海滨城市的安全。
相关作品>>
《你是一树英雄木棉》
作者:穆伟东
警笛声声
警灯光转
顽强拼搏甘奉献
你一往无前
战寒斗暑去巡逻
夜行早起来守关
护卫条条生命线
一路跋涉
几多艰险
你是一树英雄木棉
警旗猎猎
警徽闪闪
护国佑家保平安
你一身肝胆
危急时刻敢出手
黑恶面前必亮剑
护卫条条生命线
正义不倒
浩气凛然
你是一树英雄木棉
使命勇担当
警魂驻心间
你本平凡
似一颗水滴
却映照头顶一片青天
你用润物无声的点滴
凝起壮阔盈怀的大地安澜
你生不凡
似一柄长剑
血洒千峰向秋叶
铮铮铁骨笑傲苍天
国泰民康,山河无恙
是金色盾牌永不生锈的誓言
给祖国祝福
为平安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