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反复长“痘”还痒,是因为细菌在啃你的头皮

脸上、背上、额头上经常长痘司空见惯了,但有不少人头皮长“痘痘”
又疼又红,特别是在洗头或梳头发的时候,当梳子(指甲)与之相遇的那一瞬间,那种触电般的疼痛感,讲真,能让你顿时人间清醒,从头爽到脚~
而且还总忍不住要去抠一抠,尤其是在看书、想问题、憋方案等干一切“正经事情”的时候。
假如抠完后又收获了一些不可描述的“成果”,啧...除了那一阵酸爽感还有成就感也会翻倍吧(别问本明我是怎么知道的,偷偷告诉你还会手指一弹)。
可知妹在这必须要严肃告诉你,马上停止这个动作!!
因为可能正是你这个经常抠头皮“痘痘”的不良习惯引起头皮毛囊炎!!
图片
图片
那么,头皮毛囊炎是什么呢?除了抠头皮这个不好的习惯还有什么原因会引起?又该怎么治疗呢?
往下看看,有你想要的答案。
头皮毛囊炎是指仅累及头部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细菌感染性皮肤病。
大多数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但部分也可能由马拉色菌等真菌性毛囊炎继发细菌感染而致。
图片
图片
毛囊炎出现在头皮上的时候,其表现为:
头皮的毛囊处有一些米粒大小的红色充实性丘,疹周围有炎性红晕;
丘疹中心有肉眼可见的毛发贯穿,顶端可见脓点
自觉有瘙痒微痛感
随着病情的进展,脓点破溃后结痂,严重的还伴有脓血。
一般情况下,可不留有痕迹。
但当头皮毛囊炎损害严重时或治疗不及时形成慢性毛囊炎时,可能留下永久性的皮肤损伤,如局部瘢痕或小片状秃发。
导致细菌毛囊炎的原因有很多种,常见的原因如下:
病原菌感染是主要原因
引起毛囊炎的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马拉色菌、皮肤癣菌等,偶见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主要常见于平时不注意头皮卫生,不爱洗头,尤其在大量出汗后没有及时清洗,或是平时总喜欢将无处安放的手时不时去抓挠头皮的。
(当头发及头皮受到牵拉、摩擦、搔抓等时,可造成皮肤损伤、破溃,病原菌乘机入侵毛囊,从而引起炎症)
这类人会比较容易受到细菌的“青睐”,从而患上头皮毛囊炎的几率更大。
比如像这样
图片
内分泌代谢紊乱
如果经常负面情绪过重、作息不规律,常熬夜
久而久之可能会引起内分泌紊乱,导致体内激素水平上升,刺激头皮皮脂腺分泌更多油脂。
头皮则更容易沾上灰尘,这时清洁工作又没有做到位,进而堵塞头皮毛孔,诱发头皮毛囊炎。
长期接触焦油类化学物质
有一些特殊职业的人群,如煤矿工人、厨师,经常接触煤焦油、烟油等这些物质。
或经常喜欢折腾头发,频繁染发烫发的,染发剂中许多化学物质成分,导致患头皮毛囊炎的概率会比其他人要高。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
如一些自身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综合征等疾病的人群。
因为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可使患者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内细菌被抑制。
导致菌群失调,皮肤正常菌群马拉色菌过度生长,促使马拉色菌毛囊炎的发生。
此外,还有长期处于高温、多汗的环境(为毛囊炎的发病提供了温床)、免疫力低下等等都是引发头皮毛囊炎发病的因素。
总之,毛囊炎的形成原因很多很复杂,小明在这就不一一说明了,接下来还是探讨一下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该如何治疗头皮上这个“小红包”。
需要牢记一句话:出现头皮毛囊炎,抠、挠、挤、按都有一定风险!!(管住自己的手,不然小心要加入秃头小分队~~)。
如果毛囊炎皮损较为严重,损害较多,建议剪短头发,有利于疾病恢复。
图片
治疗头皮毛囊炎,由于个体差异大,应在医生指导下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有效的治疗药物。
细菌性毛囊炎
程度较轻的可以局部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软膏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等。
范围较广或者炎症比较重的,可以口服罗红霉素片,米诺环素片,多西环素片等药物。
真菌性毛囊炎
外用二硫化硒洗剂联苯苄唑乳膏酮康唑乳膏
病情较重的考虑口服伊曲康唑,但要遵医嘱使用(因为药物具有肝脏损伤、肾上腺疾病以及严重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头皮卫生,勤洗头。
规律作息时间,不要熬夜。
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尽量避免长期使用激素类药膏。
减少长期戴帽子、假发等透气性、散热性不佳的头部饰物的次数。
保护头皮,避免刺激(如洗头或梳头时动作轻柔一些、纠正抓挠坏习惯、绑头发时橡皮筋尽量不要勒得过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