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白条”整改:5700万“白条”用户变身准“信用卡”客户

图片
日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继蚂蚁集团旗下“花呗”“借呗”相继启动品牌隔离工作后,京东旗下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白条”也有了新动向,“白条”将从互联网信用支付产品更新为信用卡产品,即“白条卡”。
图片
根据《白条卡服务须知》(下称《须知》),“白条卡”是针对京东白条用户推出的信用卡,由京东白条运营方和银行联合为用户提供。在用户激活白条卡之后,原京东白条交易账户将关闭,交易将由白条卡支付并结算。原京东白条未到期业务将继续由京东白条负责服务。
《须知》指出,京东白条运营方仅提供在线申请白条卡及相关信用卡查询、使用、还款、分期等功能服务,信用卡的核卡标准、额度、计息、账户管理等均以银行的制度规范以及用户与银行签署的协议约定为准。
记者注意到,用户在升级“白条卡”时可选择申请平安银行、广发银行、宁波银行的银联白金卡。
公开资料显示,京东“白条”推出于2014年2月,是业内首款互联网金融消费产品,由京东旗下小额贷款公司——重庆京东盛际小额贷款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多方联合放贷。京东数科2020年6月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显示,京东白条最高年度活跃用户达5780.61万人。
在业内人士看来,现阶段互联网信用支付产品用户体量巨大,其内核与信用卡没有本质差别,但相较信用卡受到的全面、严格的监管,至今对互联网信用支付产品没有完整的监管规则,故而衍生出支付嵌套、监管套利、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诸多问题。
在京东白条之前,蚂蚁旗下的花呗已经启动了整改工作。
去年11月24日,花呗发布公告称,花呗正式启动品牌隔离工作:花呗将成为蚂蚁消金专属消费信贷服务品牌,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全额出资的消费信贷,将更新为“信用购”类型的服务。
根据花呗发布的公告,花呗将成为蚂蚁消金的专属消费信贷服务品牌,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全额出资、独立审批授信的消费信贷服务将以信用购的名义对外展业;二者的免息期保持一样,仅可用于消费,不可取现。
此前,同属蚂蚁消金的借呗也已启动品牌隔离工作,由银行等金融机构独立提供的信贷服务更新至“信用贷”页面展示。
除了品牌隔离,花呗与信用购在产品定位上也有所区隔。未来花呗将整体遵循小额、普惠、分散的原则,主要满足用户日常的中小额消费需求,大部分用户的额度在1万元以内;信用购可以满足用户更高的额度需求,授信额度一般接近用户原来的花呗额度。
自一年前暂缓上市以来,在监管指导下,蚂蚁集团的整改动作频频:下架银行存款产品、主动压降余额宝的规模、消金公司成立、花呗上报征信、花呗借呗启动品牌整改,等等。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去年6月末,蚂蚁微贷科技平台促成的贷款余额为2.1万亿元,其中消费信贷余额17320亿元;去年上半年,微贷科技业务收入285.86亿元,在总收入当中的比重达到39.4%,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本文综合自21世纪经济报道、腾讯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