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卖家如何做市场营销和销售渠道?

产品、市场营销和销售渠道,企业跨境出海三件大事。
做产品是场硬仗,抓住爆品风口的幸运儿总是少数,大部分企业都需要真金白银、真刀真枪地在市场中摸索向前。
如果说产品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那么销售就是发动机,有多少钱可以再投入研发、生产和运营,都要看销售额和利润率。市场营销,是销售的辅助位,是这台发动机的润滑剂,让销售的过程更有效率、回报率更高。
无论是已经建立企业品牌的跨境电商资深玩家,还是初入商海的跨境新人,都离不开这三件事。
今天只讲干货,一起来聊聊跨境电商卖家,如何做市场营销和销售渠道。
图片
市场营销 Marketing
如果评选最尴尬的专业,市场营销绝对榜上有名。尬就尬在,行行都需要、(好像)人人都能干、但大部分都不行。
对跨境出海的企业,市场营销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每家企业、每个产品的禀赋不同,怎样做好市场营销并没有一个普适的方法论。以下分享,是基于跨境电商平台本身的行业特点,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发展阶段,按需采纳。
营销秘籍第一式:流量铺开,合理露脸
获取公域流量,就是在消费者能看到的地方多多露脸,介绍你的产品。这个阶段要理解消费者和平台的规则,最有效率地触达目标群体。
就像一家商场一定会把铺面租给能让客户满意的商家(因为骗钱的商家会赶走你的客户),一个好的搜索算法,也会把流量分配给能够取悦客户的内容。
算法可以判断用户是否喜欢这个内容,譬如说你搜索一个词,点开排名第一的链接,但很快发现内容与搜索没有关系,那么你很快就会退回主页面,点击别的链接;而如果你不再退回,说明找到了适合的内容。
任何一个好的搜索排名算法、社区运营算法,一定会把流量分配给消费者满意的内容。所以,破解算法最好的方式,就是给到消费者最好的体验,这里的体验除了产品,还包括服务以及其他各方面因素。获取公域流量一定不要干杀鸡取卵的事情,而是要以最好的用户体验,吸引最大规模的流量,同时在遵守各个国家隐私规定的前提下,对消费者用户画像做更精准地界定。
图片
营销秘籍第二式:发展私域流量
品牌已经出城,也聚起了自己的粉丝群,就可以开始采用电子邮件营销,通过电子邮件和短信直接触达消费者。但这并不容易,如果连着一周每天给用户发打折和促销信息,可能用户很快就走掉了,只有通过好内容加有组织有计划的运营才能加强用户粘性。通过论坛、流媒体、自媒体、CRM等讲好品牌故事,积累的私域流量用户,可以帮助企业在不打扰所有人的情况下,精准地找到这些用户,引发兴趣,从而推广新的产品。这背后还有IT系统的支持,在遵守各个国家隐私规定的前提下,对消费者用户画像做更精准的界定。
私域流量不仅会创造自己的销售额,还能撬动公域流量,获得平台的流量青睐,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图片
营销秘籍第三式:讲好故事
拉动产品真正上一个品牌的台阶,这个时候就不仅是卖货,而是夺人心智,让消费者从心底里对品牌产生印象。这需要精准的定位以及完整的打法。
举个耳机行业的例子。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所有的消费电子类公司都在做耳机。在TWS耳机这个市场里,苹果的AirPods 因为手机适配程度高被大众所认可,但音质无法满足专业发烧级用户对音质的追求。没有一个穿戴类产品可以做到覆盖用户所有的需求——听演唱会时音质要 Hi-Fi 级的、运动要重低音的音效、佩戴有时要舒适、有时要牢靠,日常要符合穿搭要求、通话要好、又要长续航......这样的通用性产品是不存在的。这个细分市场,一直是留给国内厂商的一个机会。但怎样才能脱颖而出,讲好故事呢?
这里举一个Soundcore的例子,因为它和大部分出海耳机产品一样,既不像 Redmi 或 QCY 一样凭借超低价一骑红尘,也不像索尼、Bose、JBL、Jabra 一样自带传统大牌光环。而Soundcore采用的宣传方法是,10位格莱美大师联袂推荐,并且操办了一场全球范围的大型发布会。
图片
讲好产品的故事,才能帮助产品站上高位,让品牌拥有链接人心的能力。品牌是一种势能,能支持溢价、能拉动新品的就是好品牌。
图片
销售渠道 Sales Channels
压轴话题,销售渠道。
在做好品牌和营销之后,真正实现企业营收的临门一脚。只有把货卖出去了,企业才会有发展的资金和动力。
销售秘籍第一式:精细线上运营,关注效率
“运营”不仅仅是备备货、调调价格、用户有问题写写答复,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想要做到渠道精细化的运营监控,需要关注的指标可能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同时,各个指标之间可能还存在依存关系,需要运营人员加入经验去做判断,而不仅仅是工程师的“数字游戏”。
我们抽象出几十个运营需要关注的指标,仔细琢磨就会发现,很多时候它们是相生相克的。
比如,出海运输有空运和海运两种方式可选。空运是7天,海运要50多天,但是空运的价格是海运的7到8倍。换句话说,如果都空运的话,可能一半以上的利润就被运输费用吃掉了。所以有一个指标叫海运比,就是所有发货比例中海运的占比,你肯定觉得这个指标越高越好。但其实,海运比高会带来种种问题,譬如资金占用,突然发现账上好像没钱了;其次,产品如果出一点问题需要改,运回中国还要交20-30%的关税。
所以,不能一味追求高海运比,而是要把周转率、周转金额等因素综合考虑进去。
所谓线上运营,是一个不断抽取核心指标,并且在多个关键指标之间建立因果关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赋能你的团队,让他们有全面通盘考虑的能力,还要依赖强大的线上系统,做信息的收集和支撑。
跨境电商生意是一件远比国内销售更难的事情。因为卖家的产品要漂洋过海,光是在路上和在各个国家的仓库里待的时间,以及所要占用的资金,就远超中国所需。
因此,从跨境开店的第一天开始,有一组指标一定要持续关注:存货周转率、海运比和超期库存折旧。比如要关注自己在亚马逊仓库里180/360天卖不出去的产品,到底占多少比例。
销售秘籍第二式:别忘了线下
光有线上是做不起来品牌的,一流品牌一定要做到线上线下的覆盖。每个国家的线下渠道都不一样,这就需要因地制宜,比如,在美国,通过沃尔玛、百思买大卖场中有专业经验的采购经理去沟通;在巴西,则需要本国的分销商销售,他们没有专业品类的销售经验,需要不断磨合。
在全球这么多个国家,每个国家怎么打?先打哪些国家?其实是没有定数的,需要企业结合自身的情况“摸着石头过河”。在正式“过河”之前,可以多尝试定位不同区域和市场的展会,来“试水”。通过参展、观展会,看看具体市场对自家产品的反馈效果,再决定销售渠道的铺开方式。
销售秘籍第三式:发展伙伴,省力一半
通过本地化团队,整合线上线下的运营,实现当地运营效率的最大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选择与本地化团队合作,可以减少文化代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帮助产品深入落地。
写在最后
洋洋洒洒写了诸多品牌出海的方法和路径,但市场是动态的,不能用一把尺子量到底。
特别是在跨境电商行业里,没有什么品类是永远不变的,每一个产品、每一种品类,都有自己由生到死的生命周期,大多数的产品往往只有3-5年。但一个好的品牌,需要在产品不断迭代中越走越远,越来越强。这不是复制哪一种产品、跟风哪一个品类能够做的,而是需要企业真正的“长视”的战略规划和百折不挠的决心。
跨境行业,风云激荡,出海之路,任重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