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三十年前的“治愈神作”是如何诞生的?

图片
“我的电影展示出世界的美丽。未被注意到的美丽,那就是我想看到的东西。”
——宫崎骏
吉卜力三巨头之一的铃木敏夫曾经在采访中说过:“宫崎骏制作了很多不同类型的电影,最受欢迎的角色是龙猫。没有哪一个角色能超越龙猫,这让他十分困扰。《龙猫》是宫崎骏的假想敌,他很想创造出超越龙猫的角色。”
《龙猫》是宫崎骏动画创作生涯中的第一个巅峰。
不同于情感和剧情相对深沉的《风之谷》,作为宫崎骏最具代表性的动画电影之一,《龙猫》传递出的情感较为淳朴,剧情老少咸宜,这让龙猫的形象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文化符号。
宫崎骏、铃木敏夫和高畑勋成立“吉卜力工作室”之后,他们选择了“龙猫”这个形象作为吉卜力的吉祥物。如今吉卜力所有动画作品的片头都会有一只憨态可掬的龙猫。
图片
那么《龙猫》这部动画是怎么诞生的呢?
宫崎骏在创作龙猫时的思路是怎样的呢?
通过这本《龙猫官方艺术设定集》,我们兴许略微可以窥见这位动画大师头脑中那个充满了梦想与希望的世界。
图片
《龙猫官方艺术设定集》
磨铁图书,2022,1
鬼斧神工
——幻想与现实的桥梁
“我不喜欢考验这个词,我只是艰难前行而已。向前,永远向前。”
——宫崎骏
与一般的电影动画制作流程不同,宫崎骏在动画前期制作过程中,不写文字剧本。他会直接绘制分镜绘本来代替文字剧本,同时绘制大量设定草图。
在《龙猫官方艺术设定集》中,收录了大量赛璐珞的画面、宫崎骏的概念草图、设定草图以及故事分镜图
图片
赛璐珞与概念草图能够充分展现动画制作人员们细腻的笔触,以及宫崎骏在绘制时的所思所想。
很多设定草图里写着这个场景里人物的内心变化是怎样的,他的情绪是怎样的,在后期绘制的时候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等等。
这些小tips,可以说是宫崎骏在创作时心境的一个体现。
沐浴着夕阳的余晖,小月在长满野草的小山坡上寻找小梅(赛璐珞画)
动画电影的制作过程极其艰辛。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并没有像现在这样的电脑辅助软件或者成熟的数字CG技术,所有的背景画面和人物动作必须靠动画制作人员纯手工绘制。
即使是360°反转镜头或者人物快速奔跑这样的高难度场景,也是动画制作人员们一笔一笔在纸上绘制出来的。
当时的动画人物绘制在赛璐珞上(一种塑料制的透明胶片),如果你看得仔细,在八九十年代的很多动画中还能够看到赛璐珞的边缘,类似于一道细细的黄色镶边。
图片
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新世纪之后赛璐珞逐渐退出了动画制作的舞台,视频制式和画面比例也随之产生了变化。
这就导致赛璐珞时代的日本动画能够透露出一股带有年代感的气质,这与当时日本的一批动画大师的思想和时代气质有关。
也许是这个原因,在三维动画流行的当下,仍然有许多人更喜欢传统的手绘二维动画。
图片
角色概念草图
一部动画的诞生从来都不容易,即使是宫崎骏这样的大师也未能幸免。
为了追求完美极致的效果,他也必须在创作的痛苦与撕裂中,一次次推翻自己的想法。
《龙猫》里最著名的车站场景,在最早的概念草图里只有一个小女孩与龙猫。
图片
堪称体现《龙猫》创作初心的“雨中相遇”(概念草图)
在推动剧情的过程中,宫崎骏发现一个小女孩不足以支撑剧情。
“如果在院子遇见(龙猫)的这个小女孩是主角,以她的年纪不可能独自去车站接爸爸,所以后来才将主角设定成了两个女孩。真是伤脑筋。(和龙猫)最初的相遇是在巴士站,这个主意很不错吧。但在阳光下的草丛里,女孩怔怔地看着奇怪的生物从面前跑过去的场景也让人很难割舍“(宫崎骏,引自《龙猫分镜集》中的宫崎骏访谈)
考虑到小女孩的年龄太小了,不可能独自一人去车站接爸爸,宫崎骏增加了姐姐的角色。
所以在动画里是姐妹俩一起去车站接爸爸,迎来了龙猫的第二场登场。
这个场景也是《龙猫》这部动画的创作来源。
场景的灵感,则来源于宫崎骏家附近一个破败的公交车站。半径三米内的日常生活,都是宫崎骏画笔下故事的基础。
图片
在宫崎骏的动画中总会有主角与幻想生物相处的情节。
在《龙猫》中,似乎只有小月和小梅姐妹俩能够看到龙猫。父亲朦胧地感受到龙猫的存在,但在大人的世界里,他们会解释成“传说”或者“乡间故事”。
但小孩子不一样。她们会去认真地找寻灰尘小精灵,她们看到任何超出他们认知的事物都会好奇地凑上去与之接触,想象力正是她们认识世界的途径。
”灰尘精灵是怎么诞生的?它们平时藏在哪里?其实这些解释了也没用。所以说一句‘灰尘精灵就是这样,它们就是会突然消失’,就可以了。即便刨根问底又能得到什么答案呢?什么答案也得不到。”
——宫崎骏
正因为小月小梅姐妹俩主动友好去和龙猫做朋友,取得了龙猫的信任,她们才可以趴在龙猫身上飞翔,才可以坐上猫巴士在乡间的半空中风驰电掣,才可以迅速见到在医院的妈妈。
真诚地却去面对与我们不一样的群体,才能换来对方的坦诚相待。而要做到这一点,也需要极大的勇气,是不怕被伤害被辜负的勇气。
真诚勇敢是人类永远的财富。
图片
这个“群体”,不单单是龙猫,可以是《On Your Mark》中的天使,可以是《风之谷》里的王虫,可以是《幽灵公主》中的山神,可以是《千与千寻》中的神灵,也可以是你我周围的每一个人。
宫崎骏借用这样的表现手法,似乎是在说:只有真诚地去面对一切,才会给我们带来好运。”
描绘异类与人类的相处似乎可以贯穿宫崎骏的整个创作生涯。
而这些“异类”又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呢,怎样才能让他们富有生命力呢?
图片
龙猫登场的第一场戏里,他深邃的大嘴巴和锋利的牙齿看起来似乎有些恐怖,但随后你就会发现其实它是一个很单纯善良的生物。
而且在宫崎骏的画笔下,龙猫那活灵活现的每一个生物细节都被展现了出来
它打鼾时肥硕肚腩的一起一落,它努力让种子生长时身上毛发的迸发,以及眼神的变化和四肢的扭曲,这些细节让龙猫这样一只幻想中的生物在荧幕里直接活了过来。
这是只有二维动画大师宫崎骏才能赋予的生命力。
让自己笔下的生物活过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猫巴士也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图片
“猫巴士看到什么都会笑,它只要跑起来就会精神百倍(笑)。其实,猫巴士一开始的设定是轿子,但因为我看到行驶的巴士后特别喜欢,就改成巴士了。”
——宫崎骏
现实中并没有十二条腿的猫,也没有身体中空的动物。
但宫崎骏凭借自己非凡的想象力和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创造了猫巴士这个形象,也在动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仅仅举一个例子:猫巴士的门打开时,线条和动态非常流畅。在一拍三甚至一拍四的日本动画里(一拍三:每秒二十四帧中,只绘制八张中间画表现动态。一拍四同理),简直可以说是奇迹。
图片
更不用说猫巴士奔跑时的动态了。
这不是简单地给一只猫添加八条腿就可以做到的,要分别考虑每条腿在奔跑时的动态,整体看起来还不能像生搬硬套的缝合怪,这个难度基本上是四条腿作画的几何倍数。
宫崎骏所描绘出的线条就是链接真实和虚幻的纽带,他在虚拟的动画世界里努力营造出真实世界的氛围,再讲述人类世界里的真情实感。
这就是宫崎骏的动画能够直击人心的秘诀。
爱与勇气动画的魅力
“人一定要拼尽全力,活得充实。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他们自己的时代里,尽可能地活得充实。这就是我们能做的。”
——宫崎骏
在吉卜力工作室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里,放着宫崎骏平时作画的书桌。
而旁边的墙壁上,贴着一张纸,上面写着“生涯一见习”,大致意思是“一辈子都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图片
相比日本动画的后来者们,宫崎骏这代动画导演的作品里有极强的年代感。
这种年代感里蕴含着他们那个时代的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他们用动画这种方式来记录每个时代里每个人的内心世界。
波澜壮阔的勇者大冒险并不足以体现人心的细腻(《葬送的芙莉莲》是个例外),这种细腻藏在平凡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是勘太给小月递伞时的拘谨,是小月给爸爸打电话时的无助,是小梅时刻抱在手里的玉米。
图片
不论是龙猫的时代,还是在《幽灵公主》里的室町时代,甚至苏菲所在的欧洲魔法时代,这种细腻都体现在时代背景完全不同的每个人物身上。
时代社会背景会改变,但人的情感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我们都会深爱我们在乎的人们,也渴望得到别人同样的爱。
这种爱才是宫崎骏不断创作的动力,他用自己的画笔一点点去改变这个世界,去感动每一个看他动画的观众。他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让这个世界好一点点。
当年我第一次看宫崎骏的动画时,被流畅的动作戏和人物细腻的情感深深震撼。只觉得我们可能几十年也追不上日本动画。
图片
但是,后来我的想法变了。
作为同样为了表达欲而存在的艺术载体,不论是小说、影视还是动画,只要有深埋在作品中的思想内核,这个内核是作者强烈想要表达并且传递给观众的内容,那么这就是一件合格优秀的艺术作品。
创作手法和方法论可以慢慢学,但思想内核不是说学就能学来的。
我个人认为只要有这个特质在,就不用对一部文艺作品再苛求什么。
动画本质上是一种形式更为夸张的视听语言。相比真人影视,它可以无视现实中的物理规则,美化现实中的场景,美化人物,也可以做非常风格化的画面处理和镜头语言。
图片
这才是动画这种艺术形式的优势所在,或者说是动画无法取代的独特魅力。
“看到那间爬满常春藤的房子吗?从那个屋顶,从右边的那屋顶跳跃到另一个屋顶,猛冲到那面蓝和绿的墙壁,跳过去爬上水管。从屋顶上走过去,跳到下一个。如果在动画里做会很有趣吧。接着,如果能走在电缆上的话,就应该能走到另一头。如果从高处俯视,真的能看到许多许多的东西。应该能奔跑在水泥墙上。就因为这一点,原本枯燥乏味的城市就能成为无与伦比的电影舞台,以这个角度观察的话很有意思对吧,非常有意思。感觉能走得很远很远,很远很远……”
——宫崎骏
如果你觉得一部动画很有趣,感谢所有参与制作的工作人员吧。
如果你觉得《龙猫》治愈了你,感谢宫崎骏吧。
图片
参考资料:
《龙猫设定集》
《梦与狂想的王国》
《不了神话 宫崎骏》
《宫崎骏:十载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