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胡润研究院正式发布《2021中国高净值人群财富风险管理白皮书》(China HNWI Wealth Stewardship 2021)。
图源|胡润百富官网
高净值人群:一般指资产净值在600万人民币(100万美元)资产以上的个人,他们也是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产等可投资资产较高的社会群体。
报告显示,中国净资产过千万的家庭超200万户:
有600万人民币家庭净资产的“富裕家庭”达501万户;
有千万人民币家庭净资产的“高净值家庭”202万户;
有亿元人民币家庭净资产的“超高净值家庭”13万户;
有亿元人民币可投资资产的“超高净值家庭”7.7万户;
3000万美元可投资资产的“国际超高净值家庭”5.4万户。
高净值家庭主要集中在以下城市:
北京(29.4万户)
上海(25.5万户)
香港(22.3万户)
深圳(7.6万户)
广州(6.9万户)
这份白皮书,聚焦探索当前中国经济结构优化转型期,高净值人群在企业与家庭的财富风险管理现状与未来需求,解读他们在企业经营、资产配置、子女教育和康养计划中的风险管理措施与挑战。
子女教育方面,这批高净值人群都在关注什么,更青睐怎样的教育模式?
高净值家庭教育投入有多大?
平均愿支付400万
8成家庭接受海外教育!
从报告来看,中国高净值家庭大多集中在北上广深等城市,这些城市不仅教育资源丰富,教育成本也更高。
根据美国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养娃成本最高的10大城市均突破百万,北上广深更是在200万以上——这还只是国内生活、上学的费用。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出国留学,花费就更大了。
图源|国际学校数据库
因此,为了给子女更好的教育,高净值人群平均愿意为每位子女的全程学业阶段花费392万元。家长们的预计花费区间集中在100万到500万人民币之间,另有接近五分之一的高净值家庭准备为子女的全程教育投入500万元以上。
从前几年的课外培训到近期的素质教育,我们也能看到家长们对子女教育的投入。
这两年,尽管在教育新政下,课外培训有所限制,但很多家长还没来得及躺平,就被卷入了素质教育的赛道。
据正点财经报道,2022年寒假来临之际,常规班和寒假班招生情况都有20%以上的增长!编程、无人机、航模、电子科技等课程成上海家长的新选择。
图源|正点财经
这些课程价格如何呢?据市场行情了解,一对一羽毛球培训是350元一小时,黑管300元一课时,芭蕾50个课时1万5千多......
甚至还有不少家庭选择了更昂贵的一对一教学课程,请到了专业教练等亲自任教,这些花费更是不菲。
前跳水奥运冠军吴敏霞也曾在视频里分享了自己的教育投入,光在早教阶段,每年就差不多投入2.5万元。
图源|B站@吴敏霞
此外,还有孩子长大后的兴趣班等,哪哪哪都是钱!吴敏霞表示,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该花的地方还是要花。
除此之外,对于孩子未来的方向,绝大多数的高净值家庭将目光放到了海外教育上。
在报告中,近8成高净值人群倾向于将子女送往海外接受教育,主要考虑在高中(18%)和本科(26%)教育阶段作为开始海外学习的起点。
大部分家庭从小就让孩子接受了国际化教育,为未来海外留学做准备。
与此同时,82%的高净值人群关注子女就读学校的世界排名,有57%的家长希望子女进入世界排名前50的大学深造。
图源|胡润百富官网
如此态度坚决的数字背后,站着的是千万个具有远见、支持子女的中国家庭。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有着清晰的认识,拥有懂得放手的勇气,始终用无声的托举,成就孩子更大的世界!
疫情之下,为何依旧这样选择?
变的是外部环境,不变的是教育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加上国外疫情继续反复出现的情况,国际化教育迎来巨大的考验。
但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教育本身不会变,国际化教育的内核不会变。根据ISO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国际化学校家长群像研究报告2021》数据显示,家长们选择国际化教育重要的因素在于中西融合、全球视野、全人教育的理念,打开孩子视野,遇见更多可能。
图源|《中国国际化学校家长群像研究报告2021》
国际化教育有许多优势
对于越来越有远见的家长来说,他们都深知未来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更明晰国际化教育的优势,所以更倾向于为孩子选择国际化教育。
1.培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
语言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掌握国际化的语言能力,是参与到国际化沟通的重要前提。
现在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公司或者一个组织,会有来自德国、美国、英国等各个国家的合作者;一个人可能会去到不同的国家出差工作,进行国际交流和合作。如果孩子从小就接受国际化教育,成年以后就能更好地融入跨国环境。
另外,语言学习不仅仅是听说读写的学习。国际化教育通过语言能力的锻炼,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
图源|pexels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国际化教育的内容更加多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校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拓展活动,比如做义工、社区服务、参加职业体验,在保障学习的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探索广阔的世界,掌握获益终生的技能。
丰富的社会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孩子的责任心和领导力。
3.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传统课堂,老师是主导,学生来跟随。国际化教育更强调学生是主导,老师是辅助。在课堂上,老师抛出一个课题,学生围绕这个课题进行主动思考和研究,让被动的学习方式,变成了自主自发的行为。
与此同时,学生们可以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不断激发内在潜能;还可以接触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或老师,在开放包容的环境里,认识这个世界,不断开阔视野。
不仅如此,独特的教育模式还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领导力、自我管理能力等,在多元化的教育环境中,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追求自己的热爱,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图源|pexels
教育部支持中国留学生,各国推出利好政策
与此同时,教育部也接连发声,疫情对出国留学的影响是暂时的,将继续支持中国留学生。
2020年,教育部官网发布《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
教育部国际司明确表示,疫情对出国留学的影响将是暂时的。而且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国外留学生,支持他们完成留学计划。
2021年10月22日,教育部部长在中国国际教育年会中表示:
中国认为教育必须面向世界,与各国共同发展,继续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不断加强同世界各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图源|中国国际教育年会
不仅国内支持,国外各个国家也纷纷发布了利好政策:
英国政府采取了多项宽松政策,比如延长签证,允许学生在英国境外进行在线学习等,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计划;
加拿大开放了临时工作签证,让学生更容易拿到工作签证,有更多的时间来找工作,以此积累工作经验;
新加坡出台陪读准证,16周岁以下小孩家长可以任意进出新加坡,而不必再单独申请旅游签证......
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的价值早已不是用金钱来简单衡量的,而是化成了人生的一种长期、无形的资本。
对很多心怀远方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不仅仅是为了一纸名校的毕业证书,更是为了培养自己多元化的能力,遇见更大的世界,探寻更多的可能。
对很多父母来说,海外教育的目的也不是一定要孩子能够出人头地,而是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到自己的快乐。
富养or穷养?
高净值家庭的教育观:
自信快乐,有独立人格,创造自己的价值!
前几年,美国《纽约客》刊出了杂志编辑JiaYang Fan的一篇长文《黄金一代》(The Golden Generation)。这篇文章从历史、社会等多种角度解析了中国富豪们的出国教育热。
当这些“富一代”积攒了大量财富后,他们反而更注重孩子的成长,希望他们的孩子:快乐,有独立的人格,充满创造力,自信心。
在教育方式上,他们也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些父母选择用充盈的物质条件支持孩子的想法和尝试,有些父母则会选择限制孩子的花费,锻炼他们自力更生的能力。
余晚晚:富养人生,创造更多价值。
英国Channel 4频道曾播出一部专题记录片《Britain’s Billionaire Immigrants》,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那些中国富豪子女的生活。
其中备受瞩目的一位“白富美”余晚晚,从15岁开始就在英格兰贵族寄宿学校念书,毕业于伦敦时装学院,后来又在牛津大学进修。
谈及留学英国的原因,余晚晚毫不掩饰自己对英伦文化的喜爱:“我很喜欢这里的氛围,这里的一切都十分有吸引力。”
图源|《Britain’s Billionaire Immigrants》
余晚晚的父母也给予了她极大的支持,不仅为她提供了优渥的生活条件,还会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陪着女儿参加一些重要活动,见证她的成长时刻。
和骄奢淫逸的“富二代”不同,余晚晚并不是那种认为自己享有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人,她十分感激父母的财富给自己提供了优越的生活环境和丰富的人生选择,她也希望可以向父母证明,自己会成为让他们骄傲的女儿。
不到30岁,余晚晚登上《福布斯》中文版封面,以时尚和艺术产业领军人物的身份入选“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单;时尚界权威媒体之一《WWD》将她入选为“40位明日之星”;她成为著名生活风尚杂志《尚流 TATLER》的Cover Girl,讲述作为“时尚助推者”的创业历程。
2019年,余晚晚还被英国《泰晤士报》介绍为“时尚界最有影响力的女性”,取得了让全球媒体和业内人士都刮目相看的成就。
图源|《泰晤士报》官网
对于那些“富二代”只知道拿着钱出国挥霍的行为,余晚晚并不认同。她希望走出国门的中国有钱人可以展示一种正面形象,不仅要融入当地,更要创造更多的价值,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图源|《Britain’s Billionaire Immigrants》
小可:苦难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在凤凰卫视的节目《生活在别处》里,我们也能看到富豪家庭的另一种教育方式。
片中的一个孩子小可,家庭条件非常优越,但是小可妈妈认为,想要让自己变成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就必须付出努力,一切苦难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图源|凤凰卫视《生活在别处》
虽然小可衣食无忧,但她却过得像苦行僧一样,每天都非常累。
为了赶学校的功课,小可早晨5点就得起床,每天只睡5个小时,白天在学校累了就去卫生室那里的病床上休息一会,然后再起来学习。
图源|凤凰卫视《生活在别处》
因为常年缺乏睡眠,加上坐着学习的时间太长,导致小可的腰不好。曾经在大半年时间里,她都因为腰痛没法坐,需要跪着上课。
其实,小可妈妈并非不心疼女儿。她曾提议给小可买一些贵重的首饰和衣服,穿戴在身上,以显身份,没想到被小可婉拒了。
小可觉得,穿金带银的完全没有必要,贵不一定代表适合。她压根不稀罕这些东西,让别人知道自己是不是“富二代”不是重点,关键还是自己做的事。
她曾到秘鲁帮当地人挖水渠、建图书馆,在北京一所听障学校当助教......为了做慈善,她早出晚归,曾经一个月就瘦了十几斤。
▲小可在高中毕业典礼上(图源|《生活在别处》)
同样是富豪家庭,小可并没有成为贵气逼人的名媛,却出落得美丽优雅、温暖善良,后来还被纽约大学心理学系提前录取,进一步实现了她为他人创造价值的梦想。
可以看到,无论是富养还是穷养,余晚晚和小可都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目标和方向。在家庭的财富之外,她们选择用自己的努力,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源源不断创造价值。
父母再富有,所能给的,都不过是身外之物。用自己的努力不断创造出来的价值,是无限的财富,这或许是每一个家庭对子女更深切的期望!
作家王朔谈到自己的女儿时,说过一句话:我不想让她成功,成功是什么?不就是挣了一笔钱然后让人知道么?
教育的终极核心,也许并不是教你如何成功,攀升到顶峰,而是如何忠于自己的兴趣,在这个领域成为实现个人理想并同时对他人有价值的人。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发展,国际化教育、海外教育也不再是高净值家庭的专属,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纷纷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加入国际化教育的大军中。
此前,也有妈妈年薪15万,坚持送孩子进国际化学校,引起网友热议。有网友指责这个妈妈争强好胜,但也有不少网友表示这位妈妈很有决心。
归根结底,面对孩子的未来,父母总是希望给他更好的教育。高净值的家庭可以准备400万的教育费用,年薪15万的家庭也能省吃俭用,为孩子找寻好的教育出口。
图源|网友评论
但不论选择怎样的教育方式,都希望每一位父母能在成绩之外,给予孩子人生更多元化的发展空间;也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热爱,心之所向,一往无前!
文章部分素材整理自胡润研究院、凯叔讲故事、央视新闻、《Britain’s Billionaire Immigrants》、光明网、《生活在别处》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源:远播国际教育(gj_114study),专注国际教育14年,累计服务90万家庭,升学择校我们是专业的。
高净值家庭都在关注什么教育话题?欢迎加入留学全知道家长交流群,准留学家庭聚集地,定期分享留学讲座、资讯干货、课程资源、线下沙龙,扫码即可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