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苹果《卷土重来》微电影,怀疑我用的是假iPhone

我们经常吐槽,手机有分别人的手机和自己的手机。
这是因为别人用手机,好像都能随手拍出来大片,而我们自己的嘛……
图片
这不,苹果干脆就放大这件事情,让我们看看把iPhone用到极致,能拍出点什么东西。
所以从2018年开始,每年农历新年前,苹果都会上映一部微电影。
最后总会以“用iPhone拍摄”结局,所以虽说是电影,实际上就是秀每年新iPhone相机提升的肌肉。
图片
去年iPhone 13 Pro,又是杜比视界,又是ProRes专业格式、又是电影模式……
甚至连存储空间,都拉高到1TB的容量,显然就是给拍视频用的。
图片
机哥倒真的想知道,它吹得那么猛,究竟能不能拍出点什么东西。
今天,今年的贺岁档电影终于来了,名字叫做《卷土重来》。
毫不意外,是用iPhone 13 Pro拍的。
图片
不过嘛,往年的时长都是10分钟左右,今年直接飙升到21分钟,机哥估摸着,再过两三年,是不是就要变成院线电影级别……
再接下来,难道要学索尼,成立苹果影业了?
跟往年讲小人物背后的故事不同,今年苹果的《卷土重来》还是个剧情片,多角色推动剧情发展。
大概说的是,一群农村的村民,他们看到村子跟火星的环境差不多,就想到拍一个类似火星救援的电影,让村子变成网红村。
随着故事的展开,才知道他们是想团结起来保住这条村子,不会因为过于贫瘠而被埋没。
好家伙,库克今年的思想觉悟够高啊。
不过,今年苹果这部《卷土重来》引起机哥关注的,倒不是剧情有多出彩,反而是用iPhone拍摄过程中的创意。
图片
如果机友们刚开始看这部电影,可能很难相信有些镜头是iPhone拍的。
比如说,火星上空的载人航天器,真的不是用电脑渲染出来的特效吗?
图片
还有火星探测器登陆时,这也能用iPhone拍?
图片
登陆之后,火星车在荒芜的地貌上行进,看起来很逼真啊。
图片
看完之后,机哥觉得自己手上的是假iPhone。
但今天苹果在电影后面,放出了拍摄花絮,让不少网友直呼有创意。
图片
所谓的载人航天器,实际上只是一个手工模型,在一口生锈的铁锅上环绕。
甚至iPhone连个外置辅助镜头都不用,就是直接用13 Pro的微距模式拍的。
喷出来的火,实际上只是烟花:
图片
至于火星车嘛,只要把iPhone放低一点、甚至插在泥土里,就能拍出这种镜头。
图片
类似的,火星车行进的画面,机友们现在应该猜得到是怎么拍的吧?
图片
机哥觉得这一点还蛮有意思的。
个人拍视频,就能用上这种低成本的“利用身边小道具”的方式,而不用专门布个景,或者用电脑建模渲染画面。
我今天翻了一下,苹果在国外专门有一个系列节目《Experiments》,专门用来教大家怎么用iPhone拍出意想不到的镜头。
图片
去年的一期节目里,也讲到了用“iPhone+玩具车”,就能拍出大片里的汽车追逐画面。
你看到的画面
图片
路人视角
图片
如果还想增加一些代入感,还可以加上一些小玩意。
车经过后,“雪糕筒”都要震一震。实际上,那是拍摄者用手锤的:
图片
是不是感觉自己一直以来都被骗了?
无论是铁锅、玩具车、烟花,其实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东西,或许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它们,就会变得很不同。
沿着这个思路,不要让创意停下来。
机友们可能曾经在苹果的某些宣传片里,见过这种镜头:
图片
很多人都以为它是电脑渲染的画面,真实的情况是……
你们买点画画的颜料,倒进去瓶子里豁楞几下,再买张带颜色的卡纸放在后面,用手机也能拍出来:
图片
假如把某些小道具套在手机镜头前,可能还会诞生更奇妙的效果。
像苹果前两年的《女儿》,把万花筒套在iPhone镜头前,模拟出小孩子通过万花筒看世界的样子。
图片
所以机哥觉得,iPhone倒是其次,关键还是要看创意。学会这些技巧,安卓手机也一样能用。
上面说到的,是拍摄时可以利用身边的小物件。
如果再加上特殊视角,画面就更加出彩了。
图片
手机天然有个优势,就是它小巧的体积。传统的录像机,很难塞在某些地方,用某些角度拍东西。
把它挂在肩上,就可以拍第一人称的画面,代入感极强:
图片
我们今天看到的功夫动作,一掌打飞敌人,其实也是把iPhone挂在手臂上拍的:
图片
又或者,把手机塞在一些奇奇怪怪的地方,就能拍出非常新颖的视角。
去年苹果的圣诞电影《拯救西蒙》,就是把iPhone给粘在天花板上,才拍出垂直视角:
图片
机哥善意提醒大家,这看起来是个“妈见打”的行为,所以不要轻易尝试。
图片
还有,《女儿》里周迅打开汽车储物柜的画面,其实那是把iPhone藏在里面了:
图片
机哥当时也是看到解析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手机还能这么玩。
配合这些特殊视角,确实让视频变得格外不同。
所以说,机哥看了这么多部苹果电影,发现很多拍摄技巧都是通用的。
除了像焦点在不同人物之间切换的“电影模式”,是iPhone 13系列独占之外,其他的拍摄手法,并不是很依赖于iPhone。
图片
无论是苹果用户还是安卓用户,都可以借鉴一下~
图片
机哥今天把镜头背后的秘密说给大家听,机友们以后就不要再感慨“别人的手机”了,关键还是还是在于创意与行动。
图片
这倒让机哥想起一句话:最好的拍摄设备一定是你手中的那台。开始动手拍,比哔哔用什么器材,可关键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