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铁娘子,为何两次“起事”推翻总统,奥通巴耶娃回忆缘由

萝扎·奥通巴耶娃,2010年7月3日-2011年12月31日任吉尔吉斯斯坦过渡时期总统。
图片
▲奥通巴耶娃
虽然担任总统的时间只有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她却被称为中亚铁娘子,中亚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是吉国首位女总统,第一任也是唯一的一位女外交部长。
从1981年踏入政坛到2011年移交总统权力,30年的政治生涯中,奥通巴耶娃最广为人知的故事是她两次“起事”推翻总统,分别是2005年郁金香革命导致时任总统阿卡耶夫下台,2010年革命要求时任总统巴基耶夫辞职。
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奥通巴耶娃如何谈论这两段尘封已久的往事,又为何心甘情愿退出政坛?
开挂的人生:36岁当上外交部长
1950年8月23日,萝扎·奥通巴耶娃出生于吉国西北部塔拉斯州的一个小村庄。
学生时代的萝扎是妥妥的超级学霸,以优异的成绩考上莫斯科大学哲学系,一直读到副博士毕业。
1975年,她成为伏龙芝(今比什凯克)国立民族大学的一名讲师,继而担任高级讲师、系主任,评上副教授职称。
图片
▲1978年,在大学任教时期的奥通巴耶娃
开挂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完成这些,萝扎仅用了6年的时间。教师的职业生涯于她而言,可能已经失去了挑战性。
1981年,萝扎离开任教了6年的大学,开启了自己的政治生涯,成为首都列宁斯基区的区委书记,2年后,升任市委书记。
图片
▲比什凯克市政厅大楼,建于上世纪50年代
1986年,稳坐市委书记之位的萝扎赶上了戈尔巴乔夫改革,她被升任为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部长会议副主任,兼任外交部长。
这一年,她才36岁。
如今我们熟悉的中亚的政治领导人,大部分都在这一年崭露头角。
如伊斯兰·卡里莫夫被任命为乌共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领导国家计划委员会;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被任命为哈共部长会议主席。
不过,奥通巴耶娃比他们两位年轻得多,即便是在改革时期的苏联,36岁当上部级领导也更多是例外,而非常规。
图片
▲伊斯兰·卡里莫夫和纳扎尔巴耶夫
三年后,也就是1989年,时任苏联外交部长爱德华·谢瓦尔德纳泽将萝扎·奥通巴耶娃带到莫斯科。
委任她为苏联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萝扎成为苏联外交部的一员,当时的外交部是超级大国最强大的部门之一,与之旗鼓相当的仅有国防部。
所以近20年后,独立后的吉国第二次爆发骚乱之时,权力几经更迭之际,在形势危急又到处藏匿着匪兵的首都比什凯克,野心勃勃的男人们无条件地将领袖的位置交给了他们当中唯一的女性——奥通巴耶娃。
没错,因为这时候她是吉国最有资格最有经验的人。
图片
▲爱德华·谢瓦尔德纳泽,曾任苏联外交部长、格鲁吉亚第二任总统
显然,在这个身材娇小的女性身上,有某种力量将她推到了变革时代的前沿。这种力量也许是在其他人都不愿意承担责任时,自己站出来肩负责任的能力。
但是当她背负着责任走出困境,涌现出更多机会时,那些想要分享机会的人出现了。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政治风险管理……
对时任总统感到失望
1991年,苏联解体,阿斯卡尔·阿卡耶夫将奥通巴耶娃召回吉国,再次委任她为吉国的外交部长,兼任副总理。
图片
▲阿卡耶夫
“当时我们仿佛被切断了经济命脉。我们就像被丢到岸上的鱼,不停地挣扎跳动——需要支付养老金和工资,养活人民,寻找新的预算来源。我们必须建立新的联系拉投资”,——奥通巴耶娃回忆道。
于是半年后,吉尔吉斯斯坦在美国开设大使馆,奥通巴耶娃作为驻美大使前往美国,改善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关系。
萝扎·奥通巴耶娃称独立后的吉尔吉斯斯坦的第一届议会为“传奇议会”,认同在阿卡耶夫“早期”的统治下,“播下了民主的种子,并开始生根发芽”。
但很快一切都变了。
图片
▲莫诺马赫皇冠
“我们日以继夜地工作,非常累”——奥通巴耶娃回忆道,“让我们国家在世界上有了一席之地。但大约从1995年开始,我们察觉到了领导人的缺点。
莫诺马赫皇冠渐渐开始歪着戴,其家族和亲信对国家的口袋和自己的口袋开始公私不分……也就是说,在国家深陷贫困泥沼之时,阿卡耶夫的家族过着瑞士标准的生活。”
*莫诺马赫皇冠:古罗斯大公和俄国沙皇在举行加冕典礼时戴的一顶用细金丝制作的尖顶式皇冠。象征着中央集权。
不过,很难对萝扎·奥通巴耶娃的观点表示认同,在她看来,阿卡耶夫总统的弱点在于他的亲属们太过贪心,试问独联体国家哪个不是这样呢?
就好像在用“弱点”这个词形容吉国第一任总统时,“弱点”就只是弱点而已。
2013年3月,阿斯卡尔·阿卡耶夫的妻子迈阿姆·阿卡耶娃在日内瓦接受吉国一家网站的采访时表示,阿卡耶夫永远不会原谅奥通巴耶娃和巴基耶夫等人。
图片
▲阿斯卡尔·阿卡耶夫和妻子迈阿姆·阿卡耶娃
对此,萝扎·奥通巴耶娃觉得好笑:“她这么说,就好笑是他们生了我,教导了我,让我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听着,我当首都市委书记的时候,阿卡耶夫还只是工学院的教研室主任。是我们把他带到市委全体会议上,这叫什么,领着他参观。
改革开始后,我是部长会议副主席,阿卡耶夫是苏共中央委员会的一个科长。
1989年,我离开吉尔吉斯斯坦去莫斯科,阿卡耶夫成为科学院的院长。
选首任总统的时候,他是当时政治集团里的新人,远离了即将公开爆发的极其激烈的矛盾和斗争。
需要一个中立的人,这就是为什么阿卡耶夫能被选为总统。所以,我不欠他任何东西。”
图片
▲阿斯卡尔·阿卡耶夫和妻子迈阿姆·阿卡耶娃
奥通巴耶娃认为,阿斯卡尔·阿卡耶夫经不起权力的诱惑,多多少少是因为他既没有党的领导经验,也没有政治斗争的经验。
“我经历过选拔和培养,被教育过不要越过分寸,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接受昂贵的礼物。
我记得在20世纪80年代末,苏伊曼库尔·乔克莫罗夫(苏联时期著名的演员和艺术家)坚持要我收下他的画作‘苹果园里的女人们’留个纪念。当然,我拒绝了(如今这幅画价值不菲)。
在这种情况下,您懂的,落入手中的权利,因为‘野蛮的’私有化,一切都像河流流水一样径直流向‘小木屋’。他非常软弱,决定让已经这样的事情就这样继续下去”。
图片
▲阿卡耶夫一家
第一次革命:郁金香革命
尽管对阿卡耶夫感到失望,奥通巴耶娃仍然没有反对他。
“因为人民仍然相信他们的首位总统。人们说:‘让他完成改革’,人们相信即将开始积极地变革。我并没有挑衅式地与之断绝关系,只是坚持辞去了部长一职”。
1997年,吉尔吉斯斯坦在英国设立大使馆,奥通巴耶娃作为首任驻英大使前往上任,在那里常驻了5年。
图片
▲1997,奥通巴耶娃在白金汉宫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递交国书当天拍摄的照片
2000年10月,阿斯卡尔·阿卡耶夫再次赢得总统大选,奥通巴耶娃就任联合国秘书长驻格鲁吉亚副特别代表,负责调解阿布哈兹-格鲁吉亚冲突。
2004年夏天,在议会选举前夕,奥通巴耶娃才返回吉国。
她的职业生涯开始初期,研究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优先考虑的是社会的合理性和群众的作用,而非个人。
但是,必须承认,不是每个被拒绝注册的后苏联候选人都会在1月寒冷的街道上站1个月,抗议在她看来公然的不公。
图片
▲奥通巴耶娃任教的吉尔吉斯国立民族大学现状
早上,奥通巴耶娃在比什凯克的大学选举区注册,晚上就被取消了,因为别尔梅特·阿卡耶娃(总统的女儿)已经注册为该选举区的议员。
*此届议会根据2003年2月全民公决通过的宪法,全部议员由单一选区选举制选举产生,意为一个选区内只选出一名当选者。
即便是现在回忆起这段历史,奥通巴耶娃依然感到恼火:“包括我在内的吉尔吉斯斯坦驻各国大使,以我们近5年没在吉国为借口,不让我们参与选举。
这简直荒谬:代表自己的祖国驻外,递交国家元首给的国书,但是在自己的国家,啥也不是?!
而且,阿卡耶夫的女儿所注册的地区是我任教了6年的大学所在的大学选举区,她没在吉尔吉斯斯坦上过一天班,也从来没有领过索姆工资!我应该容忍这些吗?”
图片
▲2005年郁金香革命时期的比什凯克街头
奥通巴耶娃和支持她的群众来到议会大楼前的广场上,接着反对派也开始加入到他们的行列,刚开始是要求中央选举委员会辞职,接着要求阿卡耶夫本人辞职:因为他的两个成年子女和他妻子的姐妹们都当选为了议员。
2005年3月24日,阿斯卡尔·阿卡耶夫携家带口逃离祖国,到俄罗斯避难。
第二次“革命”:2010年革命
奥通巴耶娃认为,2004年举行的议会选举中,许多席位是花钱买的,议会选举期间以及选举结束以后,全国举行了数千次集会。
图片
▲巴基耶夫
巴基耶夫的兄弟们(他共有6个兄弟)占据了贾拉拉巴德州的行政机关。在奥什也发生了相同的情况。2005年7月,新总统巴基耶夫上台。
萝扎·奥通巴耶娃的祖国党和库尔曼别克·巴基耶夫的集团紧密联系,但奥通巴耶娃否认自己是巴基耶夫的盟友。
“我们所有反对阿卡耶夫的人团结起来。我不太了解巴基耶夫——他以前是州长,我们在工作上没有联系,后面7年我都不在吉尔吉斯斯坦。
很多重要的政治家,也就是我祖国党的成员,对他很不友好,但我认为这些都是次要的,因为那时候我看见了阿卡耶夫掌权的邪恶之源”。
图片
▲巴基耶夫和奥通巴耶娃
郁金香革命之后,奥通巴耶娃被任命为外交部长,但阿卡耶夫当权时期选出来的议会并不认可她。
2007年,奥通巴耶娃加入阿尔马兹别克·阿坦巴耶夫领导的社会民主党,并在接下来的议会选举中当选为议员。她是少数反对派集团的领导人。
奥通巴耶娃再次站起来反对时,是反对巴基耶夫。巴基耶夫不是阿卡耶夫,他行事强硬。
2009年7月23日,巴基耶夫赢得了90%以上的选票,得以连任。
“萝扎·奥通巴耶娃……在与她信任的人会面时,批评美国、欧安组织和其他西方国家对选举中存在的舞弊行为默不作声……在和政府的非公开会议上,我们将继续讨论反对派提出的请求,但我们的努力在短时间内不太可能取得显著的效果”。
图片
▲巴基耶夫和第一任妻子塔季扬娜·瓦西里耶芙娜一家
2010年4月7日,反对派本打算在比什凯克举行大规模的忽里勒台(集会)。
但4月6日这天,塔拉斯市爆发了冲突,包括阿坦巴耶夫在内的该国现任政府的领导人几乎全被逮捕。
奥通巴耶娃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地下工作者,那天晚上没有回家,因此躲过了一劫。
虽然当天值班的国家安全局的工作人员通过蜂窝电话计算出了她的相对位置。
但来自不同地区的人已经在前往比什凯克的路上。
图片
▲比什凯克的“白宫”
“逮捕激怒了他们,他们去了‘白宫’(总统府兼议会大楼)。还没有人管,因为这个时候,领导们都被关在监狱里。
火车站聚集了成千上万的人!(根据媒体预估,当时广场上聚集了大约3万人)他们开始要求巴基耶夫辞职,开始有人朝他们开枪”——奥通巴耶娃说道。
到了这个时候,完全奉公守法的居民也开始对巴基耶夫怀有敌意。
直到今天,吉国的居民回忆起巴基耶夫家族将能源资产私有化后,电费上涨了两倍,仍然愤愤不平。
图片
▲巴基耶夫和第二任妻子纳姿古丽·托洛姆绍娃一家
在事件刚刚发生后的4月7日晚上,国家安全局的工作人员刚刚离开大门,奥通巴耶娃就设法离开了房间。
她去了自己的办公室,从办公室又去了被包围的“白宫”:“必须停止枪击和杀戮。我们几位反对派的领导人被带到大楼的七楼,那里挤满了军人。”
“安全部队的人不知所措地坐着,时任总理达尼亚尔·乌谢诺夫脸上没有不知所措。我要求政府辞职并停火,乌谢诺夫要求给他1个小时的时间,说是要向巴基耶夫报告。一个小时后我们回来,他将政府的辞职信递给了我。”
图片
▲时任总理达尼亚尔·乌谢诺夫
谈及巴基耶夫时,她的嗓音里充满了敌意,所用的词汇也变得严厉起来。
但是正是奥通巴耶娃下令将他这个逃犯放出国:“当时正处在危急关头。他盘踞在祖国南部他的家乡积蓄力量。
当时正在召开华盛顿核安全峰会,努尔苏丹·阿比舍维奇从华盛顿打来电话,他说他和美国总统、俄罗斯总统一起讨论过吉尔吉斯斯坦的局势,认为要稳定局势,应该放巴基耶夫离开。
我将这一消息呈报给临时政府,但是所有人都拒绝承担责任。那时是我就亲自下令。我想我做的是对的”。
图片
▲巴基耶夫
临危受命:过渡时期总统
2010年6月27日进行全民公决,奥通巴耶娃被选为过渡时期总统。
她告诉记者,说当时她已经意识到自己当总统的时间会很短:
“在通过新宪法的全民公决中,批准了一项法律,根据该项法律,我被委任为过渡时期的全权总统,我领导的政府被称作办理技术事务的政府。
你们知道,我们和巴基耶夫之间有过一段悲伤的经历,过去我们一起取得的胜利,被坐在椅子上的人霸占了。
我们不能让这种情况再次发生——代价实在是太大了。人民饱受‘野蛮的’私有化、失业、家族统治和被操纵的选举的折磨。
因此,当所有政治家都去参加议会选举时,我留下来‘料理家务’,为的是给每个人创造平等的机会。
也就是说,我就像一座桥,通过这座桥以后,国家应该从总统共和制转变为议会共和制。
是的,这样一来,我可能就切断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但总得有人这么做。”
图片
▲奥通巴耶娃和阿坦巴耶夫
当时吉国的局势可谓是内忧外患。
哈萨克斯坦关闭了同吉国的边境线,长达40多天。在此之前,吉国80%以上的轻工业品和奶制品都途径哈萨克斯坦销往国外。当时的损失估计有10亿美元。
萝扎·奥通巴耶娃回忆说:“那是一段艰难的日子,照顾死者家属需要强大的情感支撑,安全问题也很严峻,巴基耶夫的人通过各种途径运走了财产和钱。
还有以前一直运送到哈萨克斯坦的商品,也不让进。一切都恶化了,经济处在千钧一发之际……”。
2010年秋天,平息了冲突,新政府举行了议会选举。
为了保证选举是民主的,他们用耐洗颜料给选民作记号,以防止重复投票。
图片
▲奥通巴耶娃和阿坦巴耶夫
2011年12月1日,奥通巴耶娃完成总统权力交接,新总统阿坦巴耶夫上台。
她认为自己领导的过渡政府已经履行了所有的承诺。
“我们声明过,我们将在三个月以后提交新的宪法草案并进行全民公决,六个月后举行议会选举,组建新的政府,然后再举行总统选举。我们都做到了,我交出了权力。这意味着在中亚这一切也是有可能的。”
不少专家认为,在一个贫穷的国家实行议会制只会导致混乱,而且中亚人民完全没有准备好接受西方的民主。
图片
▲奥通巴耶娃和阿坦巴耶夫
这让奥通巴耶娃很生气:"那你们就坐下来等着,等我们发展成熟! 谁让我们的短期方案输了呢,但从长远来看,如今我们正在人民中形成一种新的政治文化,一种不一样的可以解决国家和地方问题的制度。
我们的人民正在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历史。人生是一个过程,民主也是一个过程。 我们正在学习共生的文化,政府准备作出决策时,知道议会有权反对它。
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 我们曾经是一个总统共和制的国家,为什么这个政体没有让国家受益,只让那几位总统受益了?”。
图片
▲首都比什凯克全景图
萝扎·奥通巴耶娃认为的确存在各种商业集团试图游说议员以获取利益,但她认为这是合乎自然规律的:“整个世界都是由富人和穷人组成的,哪儿也没有奇迹。
我们只不过在想办法将操作杠杆垂直向下,想办法将社会的财富和财政给到基层群众。
这是一场真正的革命——我们改变了我们国家的政体。回忆一下,法国经历了多少次革命,才建立了如今稳定的民主制度!”。
2012年,为表彰奥通巴耶娃“为捍卫人权和民主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法国政府授予了她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图片
▲首都比什凯克全景图
离开是另一种留下
萝扎·奥通巴耶娃坚称自己不打算重返政坛:“我明白这样也能造福于国家”。
2011年2月,她成立了“萝扎·奥通巴耶娃倡议基金会”,致力于教育的发展。
“吉尔吉斯斯坦有550万人口,有80万是7岁以下的儿童。但只有13%的孩子接受了学前教育。也就是说,我们错过了智力发展的最佳年龄。
要知道,在这个年龄段每投入1美元,可以为后续培养一名熟练的工人节省 7-8 美元”,——前总统伤心地说道,并解释说,吉尔吉斯斯坦的教育问题由来已久,早在苏联时期,儿童学前机构的覆盖率就不足30%。
图片
▲基金会的活动
她积极参与在吉尔吉斯斯坦普及一年学前义务教育的政府项目。
其基金会还宣布举办吉尔吉斯语少儿最佳诗歌竞赛,试图打通所有文化机构与儿童工作的联系。
如今音乐学院会开设免费的古典音乐课程,美术博物馆会开设绘画课程。
2013年的五一假期,基金会在比什凯克举办了"教育节",各种兴趣教育中心在"教育节"上推介自己的服务。
图片
▲奥通巴耶娃
在中小学教学阶段,奥通巴耶娃计划重点关注精密科学、自然科学和信息技术。
此外,她还关心劳工移民问题,不仅看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还看到了机会。
"我在纽约的移民博物馆看到了19世纪60年代的公告:‘不雇佣爱尔兰人’,他们被视为最不具备专业技能的人。但是100年后,爱尔兰裔的肯尼迪成为了美国总统!去年,我的基金会举办了一场有移民白领参与的“同胞”论坛。 我希望他们能将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和技术传授给自己国家的其他人"。
*文中奥通巴耶娃说的话全部引自2013年6月她接受福布斯哈萨克斯坦版采访时的采访稿。
感谢阅读到此处的你,点个赞鼓励一下吧!我会努力输出更多有意思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