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贰贰重影』油画·摄影作品展在宜昌美术馆正式启幕

图片
摄影:张彬
2022年1月25日,由徐爱国、杨明清、肖萱安、李朝晖四位艺术家以及作家红音的『贰贰重影』油画·摄影作品展在宜昌美术馆正式启幕。
图片
摄影:张彬
据了解,此次艺术展,从2021年12月18日开始预展,因特殊原因延迟到今天正式展出。
图片
摄影:张彬
展览时间:2022年1月25日-2022年3月1日
参观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节假日正常开放)
展览地点:宜昌美术馆一楼1-5号厅
图片
摄影:刘华明
图片
摄影:刘华明
图片
红音(左一)摄影:张彬
图片
摄影:张彬
图片
肖萱安(左一)肖佳法(左二)徐爱国(左三)摄影:刘华明
图片
杨明清(中)摄影:刘华明
图片
肖萱安(右4)摄影:张彬
图片
李朝晖(右4)摄影:刘华明
图片
摄影:张彬
徐 爱 国 部 分 作 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浓缩】贰贰重影-一次全新的艺术实践,集合文学,油画和摄影的思想碰撞与精神探索。
历时700余天,展览落地。五位老师的思想交流与共同合作,出版一本约16万字的采访实录与小说并置的书。
全新设计的5大展览空间,呈现四位艺术家近些年创作的70余幅力作,并将书籍与作品在同一空间下呈现,让观者在图像与文字中自由游走。
【一本书】
作品的背后,是创作的观念和思路
而创作灵感的背后,是艺术家的潜意识
这被隐藏于冰面之下的、隐蔽和无意识的部分
成为樱在四季轮回的梦境中执着探索的东西
杨 明 清 部 分 作 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此次展览,同期将发布由宜昌美术馆设计制作,并由武汉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小说与画册并置的书《贰贰重影》。正着读是画册,反过来读是小说,他们互为镜像,互为补充的关系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作者红音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对四位艺术家不断地采访和记录,最终写下了十六万余字,和艺术家们的作品一起汇集成这本书。画册部分有大量的采访实录文字与作品图片,帮助我们了解艺术作品创作背后的想法与经历;小说部分女主人公-樱和一只黑猫,在地图的引领下带领我们穿越四季,在一个又一个梦境中走进四位艺术家的精神世界。用作者的话说:“梦境具有良好的隐喻功能,它指向精神世界的真实性。书写梦境意在表达精神的现实和心理的真实。由过去至当下乃至未来的探索,均在梦境里一一呈现。而大量的象征、意象的运用,意在诉说艺术和生命的隐喻性。”
肖 萱 安 部 分 作 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展陈设计与五大空间】
我们记录的是一段时光,一段共同相似的生活轨迹的一群人。在暧昧的交界之处产生丰富的实验性,是对世界因无限复杂而呈现出的不确定性、无序性、偶然性的捕捉和体会。-徐爱国
本次「贰贰重影-徐爱国 杨明清 肖萱安 李朝晖 油画·摄影作品展」全新设计了五大空间,在展陈设计上力求把光线留给作品,把思考的空间留给观者,减少作品之外不必要的视觉干扰。一、二、三、四号展厅集中呈现了四位艺术家的油画和摄影作品并在原有的四个展厅基础上增设五号展厅-电影院,循环播放的宣传片与艺术家专访作为观展结束之后的“饭后甜点”,让我们可以回味刚刚与我们的相遇的那些作品。
从进入宜昌美术馆大厅开始,引入眼帘的是在熙熙攘人群中中走出的四位“黑衣人”,他们正是本次展览的四位艺术家,展厅入口处有一个地图,它是小说中的“生命地图”在现实中的映射,观展之路由此徐徐打开。
一号与二号展厅以作家红音所写的序《蜕变者之路》和一幅女主人公樱与黑猫的插画开始,我们将看到由肖萱安和李朝晖两位摄影艺术家的作品。肖萱安《错误时间里的某一天》《古镇》《消失的佛像》《移民水位线》《将移民留影在记忆之框》和《移民档案》等作品,这近二十年的创作将带我们看到他眼中的三峡景观,这里面既有纪实的作品,更不乏由现实图像重构的作品,比如《错误时间里的某一天》《古镇》等等。
李朝晖《大体-标尺下的人体器官》《大体-转基因》《大体:草本》《大体:大风吹》《本草纲目图鉴》等作品,他用作品表达对人和对生命的思考:人体的病态器官被摘除,人继续活着,这两者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动物是人类对自然的积极改造还是人类对自然缺乏某种敬畏?《滇南食物影像考察》又在探讨地理,食物与人的关系。
三号展厅呈现了杨明清老师的《对话·空间》系列及一些新作,《对话·空间》中“古“与“今“的交融无处不在。这里面既有古代传统建筑的山墙、飞檐翘角与现代主义建筑的立面、玻璃幕墙之间的对话,又有苏式园林中的太湖石、竹林、小石狮与现代生活中的橱窗、商品、空调的对话,还有中国传统戏曲人物与当代青年的对话。画面中不同的空间与时间都产生了重叠与融合。
四号展厅呈现了徐爱国老师的《扫码历史》系列与《肖像》系列,正如艺术家本人所言,“从2018年的第一幅《扫码历史-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开始》,他找到了自己的表达方式,在绘画的语言、形式和题意这三者之间达到了和谐,作为一个艺术家而言,这是一个幸福的出口。这种“扫码”的方式又与当代生活生活紧密连接,具有时代性”。《肖像》系列作品中的人与日常中人,两者既熟悉又陌生,这其中蕴含着人类的共性,有待我们去发掘。
李 朝 晖 部 分 作 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